不甘外蒙獨立:國民黨在聯合國投下反對票

當二戰臨近尾聲,決定遠東戰局的關鍵一步棋,落在了史達林手中。蘇聯是否參加對日作戰,是1945年雅爾塔會議的重要議題。史達林提出“維持外蒙古現狀”,也就是繼續由蘇聯控制外蒙,丘吉爾和羅斯福部沒有異議。盡管這是一場沒有入代表中國參加、卻又涉及中國利益的會議,在美、英、蘇三巨頭看來,事情就算定了。

1945年6月30日,一架飛機從重慶直飛莫斯科,機上的人除了國民政府外長末子文,以及胡世澤、沈鴻烈、錢昌照等國民政府外交事務專家,還有一個與蘇聯關系格外密切的人--蔣經國,他在蘇聯留學生活十二年,還娶了個俄國姑娘為妻。論私交,蔣家和史達林的關系還不錯。

國民政府代表團在莫斯科機場受到熱烈歡迎,但兩天后的正式會談一開始,史達林就變臉了。蔣經國寫道:“我記得非常清楚,當時史達林拿一張紙向宋院長面前一擲,態度傲慢,舉動下流。他說:‘你看過這個東西沒有?’”

這張紙就是有羅斯福,丘吉爾、史達林簽字的《雅爾塔協定》。

“中國必須承認外蒙古獨立。”史達林說,“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蔣介石決定妥協了,他提出三個問題:第一,保証東北領土主權完整,中蘇共同使用旅順和大連兩個港口,期限二十年,港口和鐵路的所有權歸中國所有。第二,阿爾泰山脈為新疆一部分。第三,蘇聯只能援助國民黨,不能援助共產黨。

作為這三個條件的交換,蔣介石表示:“中國政府願在擊敗日本及上述各項由蘇聯政府接受後,同意外蒙古獨立。”

史達林同意了蔣介石的要求。1945年8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莫斯科簽訂,宋子文拒絕簽字並提出辭職,王世傑接任外交部長,代表中國簽署了這份條約,1946年1月5日,國民政府宣佈,承認外蒙古獨立。

1953年,在國民黨“七大”上,蔣介石宣佈不承認外蒙古獨立,並就此作出沉痛檢討:“承認外蒙獨立的決策,雖然是中央正式通過一致贊成的,但我本人仍願負其全責。但我在當時,對外蒙問題唯有如此決策,或有確保戰果,爭取建國的機會。這是我的責任,亦是我的罪愆。”

可此時的國民黨,早巳無力收回外蒙古。

1955年8月,有18個國家申請加入聯合國,其中就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國,這是美蘇兩國已經達成默契的意見。然而此時,作為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合法席位仍屬台灣當局,蔣介石終於有了“出口氣”的機會,投票前他就堅定表示,反對蒙占加入聯合國。

這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趕緊致信蔣介石,建議他不要反對蒙古加入聯合國:“可以不投贊成票,棄權即可……方都十分重要。”

蔣介石沒有同意艾森豪威爾的建議。眼看投票日期臨近,艾森豪威爾再次給蔣介石寫信,聲稱蔣如果“濫用否決權,將是對安理會大多數成員意願的對抗”。這種警告式的口吻激怒了蔣介石,第二天蔣就發布聲明,宣佈要投反對票,並且說到做到--在1955年]2月13日的聯合國大會上,由於中國投下的反對票,蒙古沒能如願加入聯合國。

蒙古“入聯”是在1961年。這一年,迫於國際壓力,尤其是在與大陸政權爭奪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形勢下,台灣當局妥協了,沒有參加這一年的大會投票。1961年10月2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1630號決議,接納蒙占加入聯合國。

(武雲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