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習近平南巡促進澳門發展實現新突破

習近平接任中共總書記後的首次離京視察,就是重走整整二十年前鄧小平的「南巡路」,在祖國的南海邊,圍繞著香港、澳門兩個特區「走了一個圈」,隆冬時刻再次高唱《春天的故事》。鄧小平二十年前的「南巡」,促成「東風吹來滿眼春」;而今日習近平的「南巡」,則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讓人心情振奮,也使人心馳神往,對未來的改革開放事業充滿信心,也對未來的粵港澳合作以至是內地與港澳兩特區的合作,懷抱更高的期待。

習近平在這次「南巡」中,不但是身體力行,踐行他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制定的「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改進調查研究作風,輕車簡從,減少陪同,不鋪設迎賓地毯,減少交通管制,不封路、不清場閉館;更不但是向全黨全國發出了深化改革開放的新的動員令,要求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之際,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既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尊重實踐、尊重創造,鼓勵大膽探索、勇於開拓,聚合各項相關改革協調推進的正能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團結奮鬥;而且也視察了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珠海橫琴新區這兩大粵港澳合作平臺,勉勵深圳、珠海深化粵港澳合作,努力相互促進、互利共贏。這充分反映了習近平對粵港澳經濟一體化的重視,看來他對粵港澳協調發展區域合作關係,探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新模式,為全國區域經濟的合作與協調發展闖出新路,已是胸有成竹。估計,為了落實貫徹習近平的這一指示,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將會進行一系列認真深入的調查研究工作。

前日,本身也是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成員的澳門中聯辦主任白志健透露,「十八大」後新一屆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仍未開會,亦未確定新成員名單,但他又強調中央對港澳的一貫方針政策不會改變。這估計是由於中央政府換屆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尚未召開,因而新一屆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的成員名單仍未能確定。實際上,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的成員,除了是來自中共中央的相關直屬機關,包括中央辦公廳、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及香港工委(香港中聯辦)、澳門工委(澳門中聯辦)之外,還有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成員,及相關部委辦如外交部、發改委、商務部、公安部、教育部及港澳辦等的負責人。另外,還有與港澳兩特區關係密切的省級行政區域如廣東、福建、北京、上海等的行政首長。上述第二部分屬於中央政府的成員,必須要等待明年三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確定新一屆中央政府的組成成員之後,才能重組成軍。

由此,從現在起到明年三月中旬之間,還有三個月的時間,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就有必要抓緊時間,對落實貫徹習近平的有關指示,進行調查研究,為促進粵港澳合作的新發展、新突破,尋找新思路、新方法。尤其是針對香港、澳門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新態勢,妥適解決「CEPA」、「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和《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在執行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在粵港澳關係方面,要談新突破,首先就是由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發軔的。早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他就在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任上,親到寶安實地考察,醞釀改變當地落後面貌的突破性新措施。為此,他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發言,要求中央向廣東提供靈活政策。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決策後,他在此前實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大膽地提出了建立經濟特區的設想,就是因應深圳、珠海分別與香港、澳門毗鄰的特點。實際上,後來深圳、珠海兩個經濟特區以至是整個廣東省的主要外資,都是來自香港、澳門。中央很快就批准了廣東省委的請示,並增加了汕頭、廈門兩個經濟特區。鄧小平還要求廣東省「拼出一條血路」。

這是一次質的飛躍。因為在此之前,深圳、珠海是作為「邊防禁區」的,因而當地的道路被稱為「國防公路」,公路沿線是「邊防」,一個「防」字,與「國防」等量齊觀,因而邊防也就奉行「以階級鬥爭為綱」,其思路是與土匪、特務、間諜作門爭,與帝國主義在邊防線上的挑釁作鬥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進和改革了與改革開放不相適應的邊防制度,正確把握管理與服務的關係,建立「管理就是服務」的新思維。單從這一點,就可知思維的質的變化。

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鄧小平開拓的改革開放事業,習仲勳發端的粵港澳合作事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以「與時俱進」的觀點看,還需要有新的思維、新的突破。作為中共第五代領導核心,曾任五年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的習近平,在已經十分嫻熟港澳事務的基礎上,相信對粵港澳合作的發展前景,也已有更高的政治智慧,大膽探索、勇於開拓,尋求新的突破和質的飛躍。

比如,「CEPA」只是一體化程度較低的模式,必須對此有新的突破。實際上,區域經濟一體化,由低至高是有五種形式的,從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到共同市場、經濟同盟,再到完全經濟一體化。而自由貿易區是最低程度的,何況「ECPA」還不是完全的「自由貿易區」,只是「準自由貿易區」,還沒有達到關稅同盟及共同市場、經濟同盟的程度,更談不上完全經濟一體化。澳門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是在於與融合內地經濟,實現完全一體化,並保持國際特色,澳門特區才能夠發揮最大優勢,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這並非是「ECPA」可以解決得了的,必須在「ECPA」的基礎上尋求新的岀路。

又如,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給予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定位,但由於澳門面積細小,土地開發已經充分飽和,而且人口密集,人力資源缺乏,這對落實「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造成了制約。雖然在汪洋、黃華華和崔世安共同努力之下,並在習近平見證下,簽署了含有橫琴與澳門合作內容的《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及國務院同意橫琴實施「比特區還特」的優惠措施,但在落實執行中卻有所「走樣」,未能完全照顧到澳門經濟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特點。是否可以參照習近平代表中央批准的澳門大學橫琴校區模式,對澳門中小企業在橫琴發展作出適當及合理合時的安排?也就值得思考。

再如,在《珠三角改革發展綱要》一直未能寫進中共全國代表大會及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之中,只能由「九加二」省級行政區域「輪流坐莊」;而《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執行,也只是在廣東省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的層面。為了使之能夠得到更好的落實,似是應由中央政府出面擔任領導協調機構。現在構思「泛珠三角」的張德江,已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並「內定」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參與中央最高決策,而且有傳說是將會接任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的組長。這對由中央政府成立落實《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及《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領導協調機構,並將之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頗為有利。因為中共港澳工作協調小組主管的主要是港澳的事務,並不及於「泛珠三角」的九個省級行政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