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依始馬英九連贊吳敦義引發議論

昨日是二零一三年的首個工作日,馬英九有兩個公開行程,其一是上午出席「教育部」的「繼往開來啟動典禮」,其二是傍晚接見「第十四屆國家建築金質獎」暨「第九屆國家品牌玉山獎」得獎企業的代表。而在這兩個公開行程中,馬英九巧合地都提到了吳敦義當年的施政方針。他在上午談到台灣人才不足的問題時說,台灣學子在世界設計、發明獎表現優異;四年前吳敦義當「行政院長」時就提到專利、發明如何產業化的問題,這也是迫不及待,「創意不少、創業卻沒有那麼多」。傍晚他在提到「政府」所推動的智慧生活、工具機、物流、資訊服務、創新時尚紡織業等五項「亮點產業」時表示,在上任第二年,「當時我們的吳院長就提出把綠建築當作四大智慧型產業,現在也愈來愈多了。」一直吝惜稱讚別人的馬英九,卻在一天之內連贊吳敦義兩次,而且還是稱讚吳敦義在「行政院長」任內的工作,這令台灣政壇和媒體都感到意外,因而有媒體直言是「罕見」,並形容馬英九對吳敦義是「肝膽相照」。

為何會如此?有人猜測是針對昨日出版的《壹週刊》,有關曾經全力支持馬英九的張榮發,卻在馬英九當選後與之漸行漸遠,其最大的原因就是馬英九不聽張榮發的建議,執意挑選吳敦義當副手,讓兩人關係降到冰點的報導,而為吳敦義「抱不平」;但更多的人卻認為,馬英九是要提前為自己的接班人打氣,並以其副手吳敦義曾經的政績,為自己的民意支持度在今年內將會從穀底翻身而預作「熱身」。

本來,在「後馬」時期到來之後,人們都認為馬英九的接班人,不外是吳敦義、朱立倫、郝龍斌、胡志強等中生代,後來還加上了江宜樺、連勝文。但大多數人都認為,江宜樺、連勝文只能是「二線」接班人,因為兩人在政壇上的資歷尚淺,必須要有一段時間的歷練。至於可以扯上「一線」接班人的「四強」,其中胡志強的身體狀況欠佳,且其在台中市的政績也不佳,早就「出局」。郝龍斌倒是力壯如牛,但他在臺北市的政績也不佳;這倒也就算了,畢竟馬英九在臺北市長任內的政績,也難以與當年的臺北市長陳水扁相比,關鍵是在是否有民意支持,而郝龍斌最大的「罩門」,是來自他的老子郝柏村,其外省人「軍頭」及蔣介石侍衛長的「原罪」,難以吸引中間選民,單靠泛藍的百分之四十多的基本盤,是並不足夠的。因此,最後就只剩下吳敦義、朱立倫二人了。實際上,台灣政壇和媒體在談論馬英九接班人時,也一直是議論此二人。

其實,從馬英九爭取二零一二年連任時,在「逼退」蕭萬長後,尋覓副手人選是挑選了吳敦義而不是朱立倫,人們就已認定,在接班人排序上,吳敦義的機會比朱立倫高出一線。盡管「副總統」只是「備位總統」,並沒有任何實質權力,但也有著「接班人」之實際意義。而馬英九寧願是找上比自己年長兩歲的吳敦義,並不是比自己年輕十一歲的朱立倫,這本身的「肢體語言」就是表達了並不以朱立倫為接班人。

馬英九逆勢選人,不單止是在年齡問題上,還在於人緣。實際上,吳敦義是政壇孤鳥,這已是人共所知的事實,藍綠兩陣營都是這個評價:吳敦義人緣欠佳。而朱立倫則正好相反。更重要的是,朱立倫的岳父高育仁,是本省人的地方領袖,號召力很強,可以為他搞定地方勢力,正好彌補朱立倫是外省人第二代的省籍不足。但為何馬英九卻願意將「關愛眼神」落在吳敦義的頭上?可能是性格及由此而衍生的信任度的問題。吳敦義雖然反應敏捷、口齒伶俐,在出任「行政院長」赴「立法院」備詢時,常常讓要挑戰的綠委討不到甚麼便宜,甚至還碰得一面屁,但卻謹守行政倫理,不會「犯上」,與馬英九的互動及配合度較好,馬英九可以放心。而朱立倫則有點年輕氣盛,仗著自己在桃園縣長中的政績而有點忘乎所以。為此,倒是惹來馬英九的警戒之心,將他在「行政院」副院長的位子上調去參選新北市長。這固然是出於要他去迎戰傳說將會回巢參選新北市長的民進黨「強棒」蘇貞昌的考量,但也不排除是要讓他遠離「中央」權力核心,以免影響吳敦義的大位。而近來朱立倫有關「北北基合併」的言論,就被「總統府」的一些人視為「葉利欽效應」,更佐證了馬英九當初的擔懮,說不好馬英九昨日的「贊吳」,也有因此而有感而發之意。實際上,當年宋楚瑜在台灣省長選舉及省長任內所形成的「葉利欽效應」,就令李登輝極為顧忌,終於導致「凍省」,拆掉了宋楚瑜「更上層樓」的「階梯」。

但吳敦義的「罩門」,不單止是政壇孤鳥,還在於其年齡相對較大,到二零一六年時已是六十八歲,在追求年輕化的台灣政壇,及年輕選民的比例頗大的情況下,這是致命弱項。縱觀過去幾位當選機會最高的「總統」參選人,除李登輝外,都沒有超過這個年齡。而李登輝是從間選「總統」參選直選「總統」,再加上他在當時聲望甚高,年齡偏大一些並不會影響他的民意支持度;而吳敦義的這個年齡,則並不討好。相反,到二零一六年才五十五歲的朱立倫,雖然比陳水扁首次參選「總統」時還多六歲,但畢竟是差不多,相反比馬英九首次參選還年輕三歲,選民們還較為容易接受。

在此情況下,應是由吳敦義與朱立倫兩人在年齡上予以互補。即使是選定了吳敦義,也應由朱立倫當副手。並以吳敦義只選一任,在下一任選舉時就由朱立倫頂上來說服選民。否則,吳敦義在七十二歲時再選爭取連任,就未免是「太扯了」,而屆時朱立倫五十九歲,尚未顯得太老,即使能連任,任滿時也是六十三歲,剛剛好。

至於前一段時間外傳的「吳郝配」,不知由何說起,可能是郝龍斌團隊放出的試探氣球。不要說郝龍斌屆時已經六十四歲,不具年齡優勢,且與六十八歲的吳敦義相配,倒人胃口。就說是郝龍斌的家庭背景,也不能補強吳敦義,與朱立倫有本省人地方勢力領袖岳父作加持的背景相差太遠。

但不管是吳敦義還是朱立倫,倘能當選,相信在兩岸關係上,都將會比馬英九較為進取,有所作為。實際上,與馬英九從來未有到過大陸,甚至是在臺北市長位置上也不願踏足大陸,生怕會被「抹紅」相比,吳敦義和朱立倫在國民黨副主席位子上,就已多次踏足大陸。其中吳敦義更有四次之多,而且更以其兼任秘書長的便利,陪同吳伯雄主席應邀出席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南海瀛台所設的家宴。而朱立倫則赴廈門出席海峽論壇,並作了頗為積極正面的演講。從兩人平時的談話中看,兩人都是「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強力支持者,並也堅決反對「台獨」,即使是在國民黨處境極為艱難時,都堅定地反對「台獨」。

但吳敦義還有一個「罩門」,就是與朱立倫相比相對學歷較低的他,未曾赴美留學;而朱立倫的博士學位是在美國取得的。倘美國暗中插手,看來將會選擇後者,除非是馬英九敢於並選擇抗拒美國插手。

能抗拒得了嗎?美國顯然不願退出對台灣的操控。實際上,現在台灣政壇上就有一個耳語在流傳,就是美國希望台灣地區也能實現政黨輪替的常態,即國民黨和民進黨都「各領風騷兩任八年」。因而二零一六年將會支持民進黨的候選人,但前提條件是不要令美國在履行三個「中美聯合公報」時感到為難。倘若蘇貞昌或蔡英文,雖然繼續堅持民進黨的價值觀,但沒有公開挑戰美國的台海政策底線,再加上馬英九是推選沒有美國背景的吳敦義作第一候選人,華府對台灣的「政黨輪替」意識就將會更強了。

話又說回來,蘇貞昌、蔡英文兩人相比,蘇貞昌也未曾留美,而蔡英文則佔了便宜。倘民進黨「總統」初選是推出了蘇貞昌,在國、民兩黨的候選人都未曾留美的背景之下,美國如何選擇就將是頗費躊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