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大陸居民赴臺遊突破197萬人次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在兩岸雙向旅遊交往持續深化,特別是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下,2012年大陸赴臺遊客突破197萬人次,同比增長57.58%,再創歷史新高。

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簡稱海旅會)6日在此間發佈數據稱,2012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總人數達197.32萬人次,其中團隊遊178.26萬人次,同比增長45.75%,個人遊19.07萬人次,同比增長553.29%,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另據台灣相關部門統計,大陸赴臺遊客佔台灣入境旅遊總人數的比例已升至約36%,市場份額比排名第二的日本市場高出近15個百分點,穩居台灣第一大入境客源市場。

2012年,海旅會與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簡稱臺旅會)務實合作,先後出臺和實施了一系列赴臺個人遊利好政策和措施,有序推動赴臺個人遊發展。兩岸共同啟動了天津、重慶、濟南、福州等10個城市的赴臺個人遊,將赴金、馬、澎地區個人遊開放區域增擴至整個海峽西岸經濟區,大陸方面新增第四批52家赴臺遊組團社,使赴臺遊組團社總數增至216家。赴臺個人遊規模逐月遞增,自7月單月突破1.5萬人次後,9月突破2萬人次,12月更接近3萬人次,發展勢頭良好。赴臺個人遊已逐漸成為兩岸雙向旅遊交流的重要內容。

面對快速增長的赴臺遊市場,海旅會與臺旅會高度重視提升服務品質、加強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妥善處理突發事件,提高赴臺遊便利化程度,優化赴臺遊市場環境。加強對組團社領隊、赴臺遊客的安全培訓和行前教育,增強安全意識,有效提高安全保障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兩岸書畫家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新華社台北1月6日電】大陸知名書法家愛新覺羅•啟驤6日在此間表示,書畫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值得發揚光大。兩岸應攜手讓中華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發光。

愛新覺羅•啟驤是在當日台北舉行的“2013海峽兩岸著名書畫攝影藝術家作品展”上說這番話的。他還表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華民族有5000年文化底蘊,對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在開幕式上致辭說,文化元素是兩岸交往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兩岸藝術家通過展覽交換經驗、意見,對兩岸和平發展很有意義。同時,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底蘊深厚,但對世界的影響力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兩岸應該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把中華文化真正發揚光大。

開幕式上,圍繞“同祖同根同源”主題,以“兩岸春意”為寓意,參加此次展覽活動的20餘名兩岸書畫家同臺潑墨,共同創作了一幅50米長卷《海峽兩岸春意圖》。蔣孝嚴在卷首題詞“和平發展 民族復興”。

台灣草書教育家任漢平、山水畫家於百齡等出席開幕式。參展的兩岸藝術家在活動中紛紛表達了兩岸應攜手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心願。

本次展覽展出了逾百幅兩岸名家精心創作的書畫及攝影作品。展覽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中國美術名家聯合會等共同主辦。展覽將持續至15日,期間還將舉辦兩岸書畫研討會等活動。

福建農業利用台資規模居大陸首

【中央社台北6日電】福建省農業廳今天表示,去年共批辦台資農業項目89個,利用台資合約金額達1.6億美元,實際到位資金8000萬美元,累計農業利用台資數量和規模位居大陸各省市首位。

中新社報導,福建與台灣有自然條件相同的優勢,對台農業合作不斷拓展區域、擴大領域、提高層次,累計至今批辦台資農業項目已達2426個,利用台資合約金額32.5億美元,實際到位資金18.4億美元。

在農業合作中,台灣農民創業園已成兩岸農業合作的重要平台。作為大陸擁有台農創業園最多的省份,福建6個台灣農民創業園去年引進23個台資農業項目和4家台灣農民個體工商戶,利用台資合約金額4300萬美元。

台閩農產品貿易也快速成長。福建省農業廳相關部門指出,去年台閩農產品貿易額預計突破9億美元。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福建去年邀請200多位台灣農業教授、專家指導;先後組織台閩生態茶園建設、台灣蓮霧栽培、金線蓮組織培養等技術培訓,舉辦台閩農業合作技術培訓班120多期,培訓各類現代職業農民等5萬多人次,解決特色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

文創報告:兩岸文創應設鑑價制

【中央社北京6日電】2013兩岸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調查報告建議,兩岸應推動產業價值整合、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建立文創鑑價制度等,以協助文創產業發展。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下午在北京大學發表「2013年兩岸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競爭調查報告」,公布兩岸42個城市的文化創意競爭力排行榜,北京排名第1、上海第2、台北第3。調查報告還對兩岸政策提出六大建言。

報告指出,建言一,推動產業價值整合,發揮群聚綜效。目前文創企業多單打獨鬥方式,文化部長龍應台就曾指出,文化產業應橫向跨界匯流、縱向鏈結產業,提出大整合計畫,帶動產官學研合作,發揮綜效。

建言二,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保護企業權益。建言三,加強道德涵養倡導,提升文化素質。兩岸雖有文化資產相關保存法規,但民眾文物保存意識不足。

建言四,建立育才留才計畫,培育文創專才。建言五,建立文創鑑價制度,協助資金融通。兩岸政府應加速建立一套具公信力的評價制度與鑑價制度,並訓練專業無形資產鑑價人才,方便各界準備精算文創產品真實價值。

建言六,建立文創交流平台,共享文化資源。一旦兩岸政府建立平台,文創企業即可藉由平台尋找與自己媒合或適當合作夥伴,同心協力把中華文化推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