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驚心的中藥失控現狀調查

古飛決定要找到藥方失效的答案。

為了緩解焦慮、心悸和長時間失眠,在過去的3年裏,他一直靠一劑朋友推薦的中醫方子改善睡眠:五味子15克泡一次,柏子仁12至20克一次,一天三次。在傳統中醫的記載中,這兩味藥均有安神寧心、治療失眠的功能。

“這是大家吃過的方子,很有效。”67歲的古飛說,2009年從美國回國後,他一度靠此入眠。此前,他曾在美國待過十七年。

變化在2011年後。為了省錢,他選擇從西南最大的中藥材市場——成都荷花池中藥材專業市場直接購買藥材,但服用浸泡的藥物後,卻發現再次失眠。

“口味不對。”在購買多種樣品比對後,古飛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說,五味子的浸出物本應呈酸味、紅色,但從中藥材市場買來的藥材卻淡而無味,浸泡前乾癟黝黑,大小只有正常五味子的二分之一。

柏子仁則更誇張。淺黃色的柏子仁入水後,徐徐漂浮在水杯中央,數分鐘後,真相落於杯底:漂浮的柏子仁稀稀疏疏,而沉降後曬乾的砂子,足足裝滿了一個小瓶子。

瘋狂造假

“我買的五味子就是藥渣。”在經過數個月與藥材販子們的多次攀談後,古飛堅信自己已經找到了真相——“這樣的五味子是萃取後的廢物。”一位成都中醫藥大學中藥教授很肯定地告訴古飛。

所謂萃取,是藥廠制藥過程中,用酒精萃取、熬制有效成分。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會長諸國本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藥材萃取後就成了藥渣,按照規定應當銷毀。但經過藥販子包裝,這些藥渣被重新擺上了藥攤。

“過去造假都在原材料的等級分類上,如把二等貨的中藥材作為一等貨來賣,但現在在中藥的種植、飲片的加工各環節,廢物利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幾乎無處不在。”從事中藥工作五十多年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場司原司長駱詩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據甘肅岷縣一位中藥行業人士介紹,在渭源、隴西等地,大量種植獨活早已成為奇談。“獨活切片後冒充當歸。”獨活是一種中藥,其以切片形式存在時並不容易和當歸區分。

而在全國最大的蟲草交易市場荷花池,古飛的所見更令人咋舌:冬蟲夏草現在被與其外形相似的亞香棒蟲草等雜草代替,為了增重,甚至添加金屬粉、鐵絲。採購商不得不採購了X光機和金屬檢測儀,以便隨時鑒別真偽。

“這樣的造假在荷花池市場十分普遍。”古飛聲稱,為了驗證自己的判斷,他甚至讓助手帶著攝像機和錄音筆,記錄下了調查全過程。

在與攤主一次次的攀談中,他幾乎成了中藥造假的“半個專家”:天麻的紅苕花根莖曬乾後,用天麻煮水浸泡,曬乾後,幾乎具備了天麻形色味所有的特徵;大棚裏栽培的人參往往在購買者到來前的幾天,被匆匆移植到森林,搖身一變成為野生人參……

“越貴重的藥,越容易被假冒。”長春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李宜平副教授說,哈什螞有效成分應取自雪蛤的輸卵管,但現在,市場上充斥的卻是其它蛙類的產物,“澱粉做的都有”。而摻假的哈什螞油更多,“在裏面摻10%-20%偽劣品,一般人很難判斷”。

為了保證藥效,駱詩文現在不得不親自跑到藥材市場親手選藥材、親手炮製飲片。“很多人說中醫不靈,但其實是中藥不行。”他感慨說,中藥材質量從未像今天這麼差。

“藥材市場是造假專業戶”

“藥材專業市場是造假專業戶,這幾乎已成公開的秘密。”《中國現代中藥》雜誌主編趙潤懷說。

全國17個中藥材專業批發市場,摻假、再加工的情況早已屢見不鮮。由於獨活、歐當歸的摻入,原料是25元的岷縣當歸經過千里跋涉,在安徽亳州切片損耗後,價格竟變成比原產地還低的17元。

“保守估計,藥材市場上至少有兩成是假貨。”要求匿名的權威人士說。中藥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其中中藥材是中藥飲片的原料,中藥飲片是中成藥的原料。

亳州一家要求匿名的藥企經理回憶說,2003年,接到舉報的國務院督察組把剛剛從大藥材市場上卷來的一大包假藥甩到了亳州市領導的面前,嚴厲質問。但經過多次整治後,亳州中藥材交易市場藥材造假的新聞仍頻現報端。

“藥材市場主要控制在攤主和採購中介手中。”在扮演成中藥鋪老闆多次探訪荷花池市場後,古飛正逐漸接近行業潛規則。“中藥材的攤位,一般只擺樣品,供採購商看樣,更多的交易其實在場外。”

在荷花池市場外,圍著外地採購商攀談生意的採購中介隨處可見。2012年4月10日,這些中介圍住南方週末記者說,只要客戶需要,他們能提供各種“價位、檔次”的產品,“要加粉的、不加粉的……什麼都有”。

在用影音設備記錄下市場造假過程後,古飛聲稱自己於2012年3月23日曾找到了市場方和職能部門反映情況,甚至找到了成都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犯罪偵查支隊,但攝影機留下的畫面記錄下了部分接待人員的行為:不理不睬、顧左右而言他,直至最後偷偷溜走……

“溯源工作目前更多只解決市場內的問題,難以查到生產源頭。”荷花池市場管理方成都國際商貿城發言人楊帆答復南方週末記者時承認,由於攤位分散,造假的情況很難徹底根治。

為了保證質量,一些有實力的醫藥企業早已拋棄交易市場直接去產地購買。“我們的採購員都是直接從當地農戶收貨。”匯仁集團飲片公司經理肖建國承認,“只有小品種的藥材,才會選擇到市場購買補充。”

GAP恐半途夭折

“資源緊缺、價格過快上漲,品種混亂、假冒偽劣增加,中成藥投料缺乏監督,已成威脅中藥行業生存的問題。”諸國本說。在中藥行業進入工業化生產時代後,這一矛盾尤為突出。

產業化造成的週期性供不應求,一度影響到了藥材的品質。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研究所所長王崢濤回憶說,他讀博士時,藥材收購站還實行統購統銷,藥材大小、顏色、年份不符合的一律不收。而現在,如此做的企業幾乎鳳毛麟角。

“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砍來當柴燒。”駱詩文說,藥材採收本有嚴格年份、時節,不按時節採摘的中藥材,跟爛木頭並無二樣。但現在中藥材市場價格起伏很大,遇到價好的年份,農民和採購商都會急著提前採收。

“中藥的工業化生產,對原料的質量穩定性要求很高,對有效成分含量、有害成分含量也有明確要求。”李宜平說,為了保證中成藥的質量,它需要有穩定而優質的中藥材供應源,此前業內一度將希望轉向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AP)的推廣。GAP旨在推動國內中藥材種植集約化、規模化和規範化,以及解決中藥材行業的標準化問題。

“現在的GAP推廣困難重重、進展緩慢。”中藥材GAP專家組首席專家周榮漢教授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已認證的企業及基地已出現“回潮”。

目前,GAP已正式啟動11年,全國總共只認證了51個品種,59家企業,以及66處中藥材生產基地。而中國常用的大宗中藥材品種約有360種——這意味著按目前速度,完成這項工作至少還需60年。

“藥企有一大堆苦水可吐:中藥材價格高了,成藥價卻不能高。”諸國本說。醫院、藥店等中藥材的零售終端在採購時只認價格,已認證的藥企和種植基地在中藥材質量品質上的投入很難獲得回報。“過去管醫院,我曾提議說三甲醫院能不能用一級飲片,他們拒絕的理由就是‘藥價不跟我們配合’。”

“好的原材料,體現不出價格來,企業很難有積極性。”匯仁集團飲片公司經理肖建國說。

中藥亡,中醫死

駱詩文抱怨說,現在中醫藥好似沒爹娘的孩子,幾乎無人過問。“再這樣下去,傳統的中醫藥將徹底死亡!”

在諸國本看來,目前中藥材涉及農工商產供銷各環節,但各個管理部門“都想從這塊金字招牌撈點好處,卻沒人投入”。

以中藥飲片炮製為例,駱詩文告訴記者,此前,中藥飲片炮製老專家王孝濤曾想窮極畢生所學留下著作,“當時出版社要20萬元”,但因沒有部門同意批經費,最後只能留下遺憾。

周榮漢同樣感到茫然。“我現在都不知道我們到底歸誰管。”周榮漢說,之前原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主抓中藥行業,國家藥監局曾負責統籌協調。但隨著藥監局領導出事,藥監局權力被收回,中藥行業更遭冷落。“有時候調研看到行業存在的問題,回到北京都不知道該向誰反映。”

在中藥行業的專家看來,加強中藥的管理,恢復藥品的基本分等應當首先考慮,其次中藥材儲備制度也亟待建立。

“過去中國藥材公司搞儲備,就可以調控中藥材的資源調配。”肖建國說。他建議採取國家和企業共同建設的模式:國家為中藥材儲備投入一定的資金,同時讓地方上的大藥企按區域承擔儲備任務。

改變信號已出現。2012年4月9日,在廣西玉林召開的第四屆中國中醫藥博覽會上,中國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透露,目前,國家已開始規劃建立國家級和省市區兩級的藥材儲備制度和藥材生產預警機制。

(呂明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