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中國人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

雖然許多民俗以及文化學上都會提及二十四節氣,許多地方還保持著以節氣指導農事的生活方式,但卻少有人真正關注到二十四節氣的豐富內涵和文化價值。

二十四節氣,源于商周,確立于秦漢。在今天,那些關於人與天時、人與大地的故事,已成為對於永遠逝去的田園牧歌的追憶。

立春 (陽曆2月4日前後)立春要迎春神、“打春”。“打春”就是打土牛。在鼓聲中舉起柳條,鞭打土牛。柳條長24寸,寓意一年的二十四節氣。街邊的小商小販們吆喝著賣小泥牛。小牛四周,點綴了許多泥捏的百戲雜耍人物。孩子們的腰間帶著絹制的春娃,寄託著媽媽的祝福。

雨水 (陽曆2月19日前後)年輕的母親,抱著睡眼惺忪的孩子,早早就站在了路旁。當第一個路人經過時,母親迎面走去,讓孩子給他磕頭,認他做乾爹。新婚的女婿,會在這一天為岳父岳母送上兩把纏著一丈二尺紅帶的籐椅,對他們將自己的妻子養育成人略表謝意。岳父岳母會回贈他一把雨傘,讓他為妻小出門奔波時遮風擋雨。

驚蟄 (陽曆3月5日前後) 人們會在門檻外面撒上石灰,警告螞蟻小蟲,不許上門。小孩子呢,要拎了銅鈴或是銅盤,跑到自家的地里,沿著田埂邊敲邊唱:“金嘴雀、銀嘴雀,今朝我來咒過你,吃我家穀子爛嘴殼。”

春分 (陽曆3月20日前後)春分不只是要種樹,還得卷起褲腿下到池塘去栽藕。麥子在這一天也開始拔節,得趕緊施肥。孩子必須在村里找到一種叫做“佛指甲”的草,把它栽在小盆里,在爺爺的指導下,放到屋頂上,能消災避火。孩童們還要把一隻只湯圓戳在竹竿的頂端,扛到地里,再一根根插在自家的田埂上“粘雀嘴”。希望糯米做的湯圓,能粘住偷食的雀兒的嘴巴,讓它受個教訓,今後不再敢來。

清明 (陽曆4月5日前後)這是祭祀祖先的大日子。祭祖後,孩子們聚在了一起,在野地里玩起了“鬥雞”的遊戲。姑娘們也跑到小河邊上,仔細挑選好看的柳條,插在髮髻。

穀雨 (陽曆4月20日前後)穀雨是采桑的時節。而桑林自古以來就是約會的好地方,人人期望能在這里碰上一個豔遇。那些藏在桑林深處的采桑女若隱若現,偶爾的笑聲有著神秘的誘惑,讓人遐想無限。

立夏 (陽曆5月5日前後)女孩要吃帶殼的豌豆,因為豌豆莢形如美目。小孩呢,要騎坐在門檻上,吃上一塊香糯甜軟的豌豆糕。吃過豌豆糕,就要稱人了。大人們早在屋前的大槐樹上,用麻繩吊起一杆大秤,秤鉤上懸掛著一隻四腳朝天的長凳。先是稱孩子,孩子們性子急,一個接著一個,爬上凳子,雙腳懸空。秤砣要往外捋,只能增重,不能減重,如此便會不怕炎熱,長壽健康。

小滿 (陽曆5月20日前後)小滿之日,要祭水車神。小滿這天天不亮,村子里就熱鬧了。人們打著火把,把水車一字排在河岸上,擺上魚肉、香燭還有一碗白水,磕頭拜祭。人們吃著麥糕、麥餅,只等族長一聲鑼響,人們就如飛地踩動水車,整齊的號子,一下子掀翻了天。水像一條條小白龍,從河里,經過水車,向各家的地里飛奔而去。

芒種 (陽曆6月5日前後) 搶收、搶運、搶曬,芒種是一年最忙之時。麥地里,揮舞著鐮刀的人們,形成一條優美的弧線,緩緩地,朝著地平線,推動著一波接著一波的麥浪。麥場上,爺爺揚了鞭,大聲吆喝著,趕著牛碾穀。伯伯頭上裹著一塊毛巾,用長長的木,一下又一下,向高空拋著麥粒,讓風吹去麥芒麥殼。

夏至 (陽曆6月21日前後)這一天,女子會將綢緞和五色絲線編成的彩帶,系在心上人的手臂上,名為長命縷。這天,還要把菊花燒成灰,灑在麥堆上,據說可以防蛀。夏至日還要在稻田當中插上許多的草人,然後在田頭擺上酒食,作揖禱告,祭土穀之神。祭神之後,還得回家祭祖。

小暑 (陽曆7月7日前後)小暑之日,狗也懶得動,趴在樹陰底下,吐著舌頭喘氣。總是把泥土刨得四處飛灑的母雞,也木木地站在草垛底下,一動不動。曬得泥鰍一般黑的孩子們,跳到河里不肯上岸,連頭也用一片荷葉遮著。

大暑 (陽曆7月23日前後) 這時節,有人家會在井上鋪上竹器,有些人打個赤膊,搖一把芭蕉扇,到晚上,說幾段狐仙鬼怪的故事,人人嚇出一身冷汗,倒也自得其樂。因為盛夏多疫病,一些地方有送“大暑船”的習俗。

立秋 (陽曆8月7日前後) 女孩子在這天會摘幾片梧桐的葉子,剪成不同的花樣,插在髮髻上。媽媽會在孩子們的手心,每人放七粒赤豆,和著井水吞下。立秋要吃雞頭菜。奶奶前一天就開始忙了,埰地里的瓜,又要拿竹竿打樹上的果子,還要把茄子蒸熟了,放在院子里晾乾。等到晚上,邊納涼邊吃。

處暑 (陽曆8月22日前後) 處暑先要收麻。爸爸在前面砍,孩子跟在後面,一捧一捧地抱到院子里,堆起來。媽媽拿著一塊鐵片,把麻一縷縷刮下來。麻收好了,要翻地。翻好地,就可以種蘿蔔了。這兩件事做完,就該“祭田神”了,禱祝今年有個好收成。

白露 (陽曆9月7日前後)一早起來,院外的桂樹上滿是晶瑩的露水。主人托著青瓷盤,細緻地收取了,回去煎茶。鶴在白露節這天會對天鳴叫。這天還要留意家養的鷺鷥。鷺鷥平常總是按時歸來。然而在白露這天,卻會振翅飛去,一去不返。

秋分 (陽曆9月23日前後) 是夜,人們在院子里月光最好的地方,供上香案,擺上瓜果和月餅。對月跪拜,祭月神。孩子們毫無睡意,拎著“兔兒燈”,在一家一家的門前遊蕩。人們幾乎在秋分時的每一種食品中,都摻進了桂花。據說香桂的種子,就來自月宮那棵五百丈高的桂樹。所以人們用摘得“桂冠”,表示獲得了第一;用“折桂”比喻考試得中。

寒露 (陽曆10月8日前後)天還沒有大亮,爺爺牽著牛走在前面,父親扛著犁和軛跟著。媽媽肩上背著一袋子的麥種,手里拎著圓簍。孩子們舞著九齒的釘鈀打打鬧鬧,蹦跳著往前。太陽剛出來,田地里已經滿是農人。耕地的、種麥的、耙土的、挖山芋的,忙忙碌碌。

霜降 (陽曆10月23日前後) 敏感的小蟲小獸們,匆匆忙忙,往自己的小巢里搬運食物。在樹林間一塊平整的空地上,豺狼正把它捉來的野獸,一隻一隻,整齊地擺成一個正方形,然後對著天空,發出長長的嗥叫。這時候,你千萬不要去打擾它。它在祭祀。它在禱告山神容忍它對更為弱小的獸類的捕殺。

立冬 (陽曆11月7日前後)人們惦記著逝去的祖先,擔心他們會受凍,要給他們準備衣裳。立冬吃餃子,要先敬土地神,感謝他在秋天里慷慨的給予。土地公公和土地娘娘住在村頭的小廟里。廟可實在小得厲害,才半人高。

小雪 (陽曆11月22日前後)前一天,家家戶戶都把地里的大青菜鏟了起來,洗得乾乾淨淨,掛在院子外面的竹籬笆上。到了“小雪”,再將晾乾的菜挑到廚房醃寒菜。

大雪 (陽曆12月7日前後)雪還在下著,孩子們已經跑到了廣闊的原野里。他們堆雪人、滾雪球、打雪仗,狂奔不止,一點不在意打破這雪國的靜美。跑得熱了,搖一搖旁邊樹上的雪,隨手就把紅棉襖掛在樹椏上,繼續去瘋。

冬至 (陽曆12月22日前後)天才剛亮,孩子們就在院子里圍成圈,拍著手唱了起來。姐姐推開樓上的窗子,含著笑看他們鬧。等他們唱完《九九歌》,跑散了,轉過身來,在妝台上鋪上宣紙,提筆劃了一枝素梅。數一數,正好九九八十一瓣。畫好了,就貼在木格的窗上做窗紙。每瓣花的中間都是空的,不能一下子填滿。冬至開始進入數九寒冬。每天填一瓣,等所有的花瓣都填滿了,就是九九豔陽天。

小寒 (陽曆1月5日前後)河面上熱鬧了起來。有隨便溜達的,有用帶鬃的豬皮包在腳上,飛一般滑行的。更有考究的人,在椅子的腳上,加兩根橫杆,包上鐵皮,坐上去。有人在後面猛地一推,一聲怪叫,椅子立即遠遠地滑開去。小的孩子玩滾鐵環、踢毽子、跳皮筋,大一些的男孩聚到一起,找一塊大空地“鬥雞”。

大寒 (陽曆1月20日前後)大寒後,集市上鋪滿了年畫、春聯、糖果、爆竹,人頭攢動,一派喜慶。最忙的是村里寫得一手好字的教書先生,孩子們不斷地送來紅紙,請他寫春聯。村子的上空,整天都飄著炊煙,每戶人家都在大鍋上架起了蒸籠蒸饅頭。

(申賦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