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逼爆非澳門獨有關鍵是如何因應化解 遊客逼爆非澳門獨有關鍵是如何因應化解

農曆新年假期期間,本澳社會的一個焦點熱門話題,就是「遊客逼爆」。事實也是如此,大街小巷人頭湧湧,摩肩接踵。旅遊講究的是食、行、住接待均較為舒適,但由於不少食肆藉口要逃避支付「三工」乾脆關門休假,而令遊客「冇啖好食」;旅客排長隊等候的士,好不容易等到一輛卻遭到拒載;酒店客房加價幾倍,即使是願意「捱斬」也因爆滿而不能入住,迫使本來有心過夜的遊客也不得不在當天返回內地,使得本已擠迫的關閘聯檢大樓更是迫滿人,簡直是沒有插錐之地,有珠海遊客拍了一張照片貼上網,使用了「恐怖」一詞。這種如同「走難」的旅遊待遇,與「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休閒」二字完全對不上號。

但倘將眼光放遠些,卻是「到處楊梅一樣花」,這種未能為遊客提供較佳食、行、住待遇的情況,並非澳門獨有。同樣有出入境管制的香港,也是到處塞滿了內地遊客,海洋公園、迪士尼樂園一早就超過了入園人數界限,只得停止售票;遊客們每人化了幾百元購買入場券,卻是只能「看」人頭,卻看不到風景,每個遊樂項目都要排上一個鐘頭以上的的隊才能輪到,一天最多只能玩到三個遊樂項目,累了找個休息的地方都沒有,正是花錢買難受。也有內地遊客只能在旅遊巴士內過夜,在公廁洗漱。

既然有出入境管制的香港、澳門是「逼爆」,沒有出入境限制的內地各旅遊景點,就是更不可想像了。同樣是以「休閑」為號召的海南三亞,海灘、馬路都擠滿了人,難說「休閒」。從來不敢以「休閒」為招徠的北京故宮等著名景區、「逼爆」境況比三亞為甚。各處高速公路,擠滿了貪佔小客車暫停收費小便宜的旅遊及探親小車車主,形成幾十公里長的塞車龍奇觀。

這充分證明,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內地居民普遍都富裕了起來,子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後,有了餘錢就尋求多姿多彩的工餘生活,平時是追求豐富充實的文化娛樂,一有假期就出外旅遊。而且由於放寬了出境管制,並在頒發旅遊證件上推出便民措施,因而有不少同胞湧到了同文同語的港澳地區,既是旅遊購物、怡情「搏幾鋪」,也是要實地觀察「一國兩制」的成果。這當然是好事,內地遊客越是「逼爆」澳門,就越是有利於生活在「兩制」社會環境下的同胞的交流。而且,在目前吸引外國高端遊客的條件並不具備的情況下,「個人遊」政策陰差陽錯地吸引了大量的內地遊客來澳門,成為仍然是澳門經濟「龍頭」產業的旅遊娛樂服務業的「米飯班主」,難道因為「逼爆」而「嫌錢腥」滋生抗拒情緒乎?正如文綺華局長所言,由於「個人遊」對澳門整體經濟的支持非常大,對澳門非常重要,不能輕率就檢討「個人遊」政策作出決定。

文綺華局長所說的是「不能輕率」,這並不等於是不能因應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實際上,倘若完全無視「逼爆」澳門的情況,不但是內地遊客不公,而且也將會令到澳門居民感到厭煩,在兩種不滿情緒碰撞之下,很容易會激化兩地居民的矛盾,既不利於「美麗中國」、「幸福澳門」及「和諧社會」願景的落實,也有損澳門旅遊市場的聲譽,更不利於「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因此,還需對澳門遊客的承載力,及如何進一步改善澳門接待遊客能力,進行調查研究及科學決策。這是負責任的政府及其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有所作為」的應有態度。

對「逼爆」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其一是「逼爆澳門」,其二是「逼爆關閘」。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連,但又並不完全等於是同一回事,因而解決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

「逼爆澳門」,其實是對老城區而言,並非適用於全澳門特區。實際上,新春期間雖然路氹城的遊客量也大增,但仍有較大的承載量空間。如能設法將舊城區的部份遊客疏導到路氹城的幾家大型酒店,如在輕軌通車之前,由政府部門出動旅遊巴將舊城區的一些遊客疏散到路氹城去,或許舊城區的「逼爆」現象就可適當地減輕。而且,路氹城的大型酒店中的飲食店鋪都不存在舊城區中小食肆因為躲避「三工」而休假的問題,這些現代化的食肆都繼續營業,就可以解決遊客們解決「冇啖好食」的問題。尤其是在「澳博」、「美高梅」和「永利」、「新濠天地」的新建項目,及「銀河」的擴建項目完成後,路氹城的承載容量更大。這是日後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注意的。

其實,即使是在舊城區,仍然有著可以疏散遊客的潛力。比如,雖然從大三巴到議事亭前地上人山人海,但僅是咫尺之隔的十月初五街及內港一帶,卻是「水靜鵝飛」,人影都沒有一個。據說,同一家金號分別設在新馬路前段和「十六浦」的分店,營業額就相差了十倍八倍。而這些舊街區,才是「澳門街」的典型特色,就在二十年前還是澳門最興旺的商業地段。因此,特區政府叫喊了多年的「振興舊城區」口號,還是應以習近平「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作自勉,就從設法將遊客引流到新馬路後段開始,並進一步引流到內港、十月初五街,這是可以適當疏散並非遊客的。

至於「逼爆關閘」問題,首先就應當反思當初在擴建關閘聯檢大樓時,所謂可以應對每日五十萬人次出入境的測算。因為這只是日常數據,並未有預測到「個人遊」的發展,及節假日的出入境「瞬時效應」亦即一早一晚的出入境高峰現象。

要解決這種狀況,可分微觀和宏觀兩方面考量。在微觀方面,首先就是調整關閘聯檢大樓內不合理的動線安排。現在的做法是,不容易發生排長隊等候的自助通關通道,安排在大廳的最遠端位置;而需要排隊等候的遊客檢驗通道則安排在較為接近遊客入口的近端位置,從而加重了擠塞現象,並往往使得不需排隊的自助通關過境客被排隊客堵住不能穿過。如能互調位置,排隊遊客安排在遠端檢驗通關,就不會阻塞無須排隊的自助通關旅客,騰出不少空間。

在珠海方面,由於多次許下諾言的汽車出境通道隨車旅客檢驗廳仍未能落實,致使一些一家大小出遊的澳門旅客,只能讓隨車家人落車到旅客檢驗大廳出境,而汽車過關後則在「三不管」地帶等待,更是加重了擠塞。據說只是區區四百萬元的經費未能落實,就使得這項「以人為本」措施被耽擱了,這其中的奧妙真是妙不可言。

在宏觀方面,因為廣珠城軌的通車,就更顯得加快「粵澳新通道」建設的急迫性和必要性。另外,澳門內港與珠海灣仔的河底隧道,也應加快可行性研究。至於在《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中已經明確的便利通關項目,尤其是出境鮮活商品遷移到珠澳跨境工業區檢驗出境的項目,至今未有落實,據說又是「欠缺經費」,就差了那麼一點四億元。看來,珠海的意思可能是希望澳門特區政府像出資興建「粵澳新通道」那樣,也能出資興建這個項目。由於這畢竟是以澳門居民受益為主,看來澳門特區政府是無法迴避了,但應「下不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