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新華社河北晉州2月17日電題】河北晉州市有一種菜肴,它將野菜與玉米糊糊拌在一起,有一個聽了讓人皺眉的名字——“苦累”,意思是“又苦又累”。它曾被當地貧苦百姓用來充饑。

驅車出北京向南行兩個多小時,便到晉州。這裡沒什麼著名旅遊景點和礦產資源,53萬居民——跟華盛頓人口差不多,大部分是農民。他們的人均收入在河北還不算少,但也只有北京城鎮居民的三分之一。

如今晉州雖已擺脫了貧困,“苦累”卻依然保留在當地人的餐桌上,只是野菜換成了口味好些的茼蒿等菜。“現在吃是為了憶苦思甜。”中共晉州市委書記楚行宇對記者說。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實現十八大目標的關鍵在基層。”楚行宇說。實際上,中國的現代化,取決於許許多多像晉州這樣的以農業為主的縣級行政地區能否取得“跨越式發展”。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元旦前夕在河北考察時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國“兩會”即將於3月召開。習總書記和楚書記思考的問題,預計將會引起數千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熱議。

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產生的最大特點是首次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實現了“同票同權”。而之前中國農村與城鎮每一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為4:1。另外,農民代表比例要比上屆有所上升,農民工代表人數要比上屆有較大幅度增加。

這使得楚行宇相信,今年“兩會”將會更加關注農村農業發展,“為‘中國夢’築牢基礎。”

晉州財政收入去年為9億元,僅相當於東南沿海富裕的縣級市昆山的約百分之一。晉州市委市政府仍在上世紀70年代建的辦公樓裏辦公,墻上已有裂痕。

晉州桃園鎮黨委書記蘭佔彪一邊為政府經費不足而苦惱,一邊忙著為農民尋找致富門路。他說,“如果農民的收入不能翻番,十八大的目標就可能落空。”

中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一半左右,城鄉差距是制約中國發展的嚴重問題。在農業大省河北,農民增收的一條途徑是發展副業。

桃園鎮蔣家莊農民蔣永強家裏有十來畝地,以前種梨樹,每畝收入5000元。後來他種起葡萄,每畝收入提高到8000元。去年,他家收入了八九萬元。

但蘭佔彪仍很憂慮:只種葡萄,一旦市場波動怎麼辦?他說:“農民最‘傷不起’。”為規避風險,鎮政府正幫助農民打造水果品牌、培育優良品種、生產高附加值的水果製品。

農業支持了中國幾千年的發展。但是,楚行宇說,農民從土地上獲得的收益有限,到企業打工才是提高收入的主要來源。

晉州有3400家工業企業。晉州新批了兩個工業園區來提升工業檔次。另外,政府還從外地請來“龍頭企業”幫助當地企業轉型升級。

西方金融危機對晉州的紡織品出口衝擊較大。當地政府組織了企業家去江蘇的紡織之鄉學習,希望通過提高檔次來贏回一部分市場。

由於東南沿海勞動力成本上升,一些投資者轉移到了中西部。一位做服裝的老闆剛從東南亞和美國考察回來,本想到越南投資,但最後還是決定在晉州設廠。這能解決兩千多人就業。

對於完成小康“倍增”目標,楚行宇還是很有信心。2000年至2010年,晉州GDP年均增長10.5%,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7%,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3%,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9%。楚行宇說:“簡單講翻兩番,今後8年,只要這幾個數字至少增長7.2%就可以實現。但晉州要的不僅僅是數字。”

十八大報告將小康社會詮釋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準全面提高以及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0年公佈了人類發展報告,指出人類的發展不應只關注經濟增長,還要重視教育、醫療、幸福感和體面工作等方面。報告顯示,中國經濟發展雖快,但人類發展指數僅位列89位。

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恐怕還需要更細緻的量化和更艱苦的努力。晉州人希望“兩會”能在這些方面多一些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