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大陸政策何去何從

2012已然過去,民進黨叫囂一年的兩岸政策調整仍舊是雷聲大、雨點小。年初民進黨在新一屆臺灣領導人選舉中失敗,多數輿論認為民進黨是敗在否認“九二共識”上。此後民進黨內出現要求檢討和調整大陸政策的聲音,但將近一年過去,人們並未看到民進黨在此問題上有調頭的跡象,相反仍被“台獨”意識形態捆綁,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無所作為,甚至還試圖沿用過去的老辦法——扮演反對者與阻滯者的角色。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斷深化的形勢下,民進黨能否認清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並把握臺灣主流民意的新變化,在大陸政策上做出合乎潮流與民意的調整?

民進黨如何對待其“台獨黨綱”

在2012年初臺灣領導人競選中,民進党候選人蔡英文竭力否認“九二共識”、回避兩岸關係問題,使得原本被認為較有勝算的她敗下陣來。檢視敗選原因,連蔡英文自己也公開表示“兩岸關係是民進黨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顯見處理好兩岸關係對民進黨重掌執政權的重要性。然而,這“最後一哩路”的行程對民進黨來說是何等的不易,這“一哩路”涉及的是民進黨的“台獨神主牌”,要民進黨自己搬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上的這塊攔路石,至今仍困難重重,其原因有四:

一是民進黨內“台獨”基本教義派勢力仍較強,且有相當的活動能量,他們以所謂“捍衛臺灣主權獨立”為由,對民進黨內任何調整大陸政策的意見進行強力反對與牽制。

二是民進黨派系盤根錯節、相互制約,“台獨”則是各派系所供奉的“神主牌”。加之,民進黨內這種派系結構與島內頻繁選舉相混合,使得新理念持有人很難在黨內推行路線改革。

三是民進黨“冷戰反共”意識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意識弱;加之其政黨私心重,為與國民黨區隔所謂政黨理念,奪回其在臺灣的執政權,難以在既有的“台獨意識”慣性軌道上調頭。

四是作為現任党主席的蘇貞昌有意角逐2016年臺灣領導人選舉,為與黨內其他人士爭奪“大位”,怕得罪“台獨”基本教義派,不敢冒險提出黨的轉型和路線調整問題,以免在黨內初選中被踢出局。

由是觀之,在今後一段時期內,民進黨都不會對其“台獨黨綱”作處理,而“台獨”仍是民進黨的主流意見。有民進黨人早就認為,1999年的“臺灣前途決議文”已取代了1991年的“台獨黨綱”,“台獨黨綱”實際上已經變成一項“歷史文件”,企圖以此蒙混過關。然而,一遇到兩岸關係重大問題,民進黨的“台獨”尾巴就露了出來。以謝長廷所提的“憲法共識”為例,這一提法立即被其黨內人士認為違反“台獨黨綱”、“正名制憲”。蘇貞昌聲稱要與中國大陸“全方位對話”,並提出“在不預設前提,有適當身份原則下,不排除與中國大陸相互往來”。不過,民進党在何種基礎上與大陸“全方位對話”?連謝長廷提出的“憲法共識”都不被民進黨接受,可見民進黨至今堅持的還是“台獨”立場。

民進黨今後的工作重心在哪里

過去一年其實是民進黨調整其大陸政策的較佳時期,但民進黨並未抓住這個機遇。2012年初臺灣領導人選舉後,民進黨內有意之士意識到要調整民進黨的大陸政策,要多與大陸打交道,他們甚至來大陸參加研討會或其他活動,試圖與大陸建立某些聯繫,然而這些個人行為並不能影響民進黨的政黨決策。從陳菊代理党主席時期的無所作為,到蘇貞昌上任半年來的盤整,近一年來民進黨在路線問題和大陸政策上沒有採取實質行動,“台獨黨綱”不受觸碰,原先傳出民進党成立“兩岸事務委員會”,最後名稱卻變為“中國事務委員會”,其“台獨”意涵顯而易見。而且這個機構不是如謝長廷期待的成為“民共交流的平臺”,而僅是作為民進黨內謀求對大陸政策共識的討論場所。這一機構採用的是“召集人制”,而不是預期的“主任委員負責制”,如此定位,這一機構很可能只是一個“清談館”,或乾脆是個“花架子”,反映出民進黨目前的工作重心並非是開拓兩岸關係。

由於民進黨仍堅持“臺灣主權獨立”的立場,改善與大陸的關係不是其首要目標,其今後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從國民黨手中奪回在臺灣的執政權。因此先打贏2014年的“七合一選舉”,成為蘇貞昌主導下的民進黨的第一個目標,接下來就是2016年的“大選”。而蘇貞昌本人對參加2016年臺灣領導人選舉有極強的企圖心,為其個人目標盤算,作為党主席他不會貿然在大陸政策上作實質改變,以得罪黨內“台獨”基本教義派,進而影響他在黨內初選出線及參加2016年選舉。

此外,自蘇貞昌接掌民進党主席一職以來,其地位不很穩固。在大陸政策這類關乎民進黨路線與轉型的重大問題上,蔡英文、謝長廷、遊錫、陳菊等較有實力的派系領導各有堅持和盤算,使得蘇貞昌對民進黨的掌控力不強。尤其是面對蔡英文在黨內的實力不斷壯大的壓力,代表民進党參加2016年“大選”的候選人很有可能再次被蔡英文奪得,蘇、蔡對競逐2016年“大位”的鬥爭激烈,使民進黨的轉型變得更為困難,從過去一年情況看,民進黨的轉型其實已經擱淺。相反,民進党發言人聲稱,該黨“會將內政、拼經濟列為最優先島內問題”。而且過去幾個月來,民進黨已分頭行動起來,包括協助民眾發出“反馬政府”的呼聲。據稱民進黨中常會已決定,自2012年12月中旬起,黨中央派人員“巡迴全台,進行熱身,2013年1月中旬將發動示威遊行,對馬英九的施政不佳表達抗議,爭取民眾支持”。可見民進黨在兩岸關係問題上是玩虛的,而在島內的“主戰場”已開始佈陣,準備大施拳腳。

民進黨將在兩岸關係上扮演何種角色

今後民進党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有三種角色可選擇:一是建設者和促進者的角色,二是靜坐以觀和無所作為的角色,三是阻滯和破壞者的角色。

從多方分析來看,民進黨極有可能選擇後兩者,並將根據島內外形勢變化交替扮演這兩種角色。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裏,民進党在事關其今後能否重掌執政權的大陸政策這一重大問題上裹足不前。相反,在“靜寂坐觀”一段時間後,在黨內“台獨”基本教義派的挾持下,民進黨似乎又想重走老路——“為反對而反對”,亦即是到2016年新一屆臺灣領導人選舉前,民進黨在大陸政策上不會有大的轉變,仍將沿用以往既定的路線與方式處理兩岸關係。由於民進党無心於發展兩岸關係,而它又極想奪回執政大權,對它來說最為省事的方法就是抹黑、整垮對手。

有民進党人士認為,如果民進黨跟著國民黨推動兩岸關係,再怎麼做也比不上國民黨,且功勞還會算在馬英九的頭上。也有一些“台獨”立場強硬的人士認為,民進党不能再任由馬英九當局在兩岸關係上有所作為,兩岸關係發展不能由國共兩黨說了算,今後民進黨要“提出議題”、“主導議題”。因而,在民進黨至今仍不放棄“台獨黨綱”、不認同“九二共識”甚至否認“九二共識”存在的情況下,非但不會調整其大陸政策,反而會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繼續扮演阻滯者與破壞者的角色。由於民進黨的牽制,馬英九當局的大陸政策難以邁開大步,多少是瞻前顧後,這在馬英九當局至今仍不願與大陸展開政治對話與談判可以看出一斑。又如前不久,在某些民進党人士和“台獨”分子的壓力下,馬英九當局就大陸新版護照納入臺灣景點一事向大陸方面提出所謂“嚴正立場”,這種表態多少對兩岸關係造成隱性衝擊,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兩岸同屬一中”共識的違背。

儘管民進党主席蘇貞昌聲稱要與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對話”,並提出“在不預設前提,有適當身份原則下”,不排除與中國大陸相互往來。然而,蘇貞昌也稱,民進黨的“態度有改變、方法有改變,但信仰沒有改變、價值沒有改變”。所以臺灣輿論認為,民進黨想與大陸維持互動與交流,“並非是改變民進黨台獨立場,而是降低兩岸關係在未來選舉對民進黨的殺傷力”,以消除臺灣民眾的顧慮,因此民進黨的這種變化被認為是“假轉型”。嚴格來講,民進黨只有對付大陸的策略,沒有現實意義上的大陸政策。

其實,“台獨”早已成民進黨的“票房毒藥”,民進黨自己也坦承在過去幾次“大選”中“台獨”已不是該黨的競選訴求了。過去四年多,兩岸在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全面發展交流交往關係,使兩岸民眾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斷深化中獲利。在2012年初臺灣領導人選舉中,“九二共識”經受一場實踐洗禮,否認“九二共識”的民進党候選人蔡英文的敗北說明,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持積極肯定的態度。民進黨的大陸政策何去何從關乎臺灣民眾對該党的信任,他們對民進黨的“反中、反馬”及其抗爭路線也已感到厭倦,如果民進黨再試圖以“反中”手法達到“反馬”進而騙取選票的目的,恐難以在今後的選舉中奏效。民進黨要重返在台執政舞臺,就必須改變“台獨”立場,舍此沒有它途。

(劉國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