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總擎天一柱煥發新貌還須與時俱進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訪問澳門期間,除了出席紀念《澳門基本法》頒佈二十周年的系列活動,及視察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之外,還出席了澳門中華總商會成立一百周年的紀念活動,包括出席宴會及會見中總的領導機構成員,會見應邀參加中總紀念活動的世界各地商會代表團團長等。這是繼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李瑞環來澳出席中總成立九十週年活動之後,有一次有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出席澳門中總的慶祝活動。一個地方性的民間社團的周年慶典活動,能邀請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可見澳門中華總商會在中央政府的心目中,具有何等重要的位置。當然,延而伸之,也折射了中央政府對澳門地區社團文化的重視。

澳門沒有政黨,只有社團,被稱為「社團社會」。澳門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社團,有同樣興趣愛好者也喜歡組成社團。一個只有六十萬人口的城市,竟有六千個社團,可謂破了世界紀錄。不少社團歷史悠久,點多面廣,在澳門社會頗具影響力。各類社團增添了澳門的活力,也成為這座充滿人情味的城市中一道獨特風景。

澳門人最早結社始於明末清初的一批反清志士,代表人物是普濟禪院的開山祖師大汕和尚;改良派先驅鄭觀應、戊戌變法領袖康有為、梁啟超以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等均在澳門活動過,於是政治社團如保皇會、同盟會澳門支部、戒鴉片會澳門分會等相繼成立。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進步,工業革命的興起,工商等行業社團開始組建。抗日戰爭期間,澳門聚集了來自各方面的愛國力量,紛紛組織各類社團,如「澳門各界救災會」等,支持國內抗日救亡運動。新中國成立之後,一批重要社團先後成立。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尤其是《中葡聯合聲明》簽署後,澳門社團更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嶄新階段,為澳門平穩過渡發揮了重要作用。澳門回歸祖國後,按照《澳門基本法》規定,澳門居民有集會結社的自由,可以按照法律要求成立社團,各類社團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社團種類齊全。澳門的許多知名人士都兼顧多個社團頭銜,而全國人大代表也都是各界別社團的領袖。現在澳門有十二位全國人大代表,這是中央信任澳門照顧澳門,這些人大代表都是社團的領袖。

按照基本法的規定,澳門的社團和境外的社團聯繫及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只要以「中國澳門」為冠名,就可以參加國際活動,顯示了澳門的國際城市地位。這也是「一國兩制」之下澳門特區的一種優勢。

澳門社團促進社會和諧,因為社團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排解糾紛,居民之間有什麼矛盾,就找社團調解。過去澳門沒有勞工法例時,勞資糾紛也是由中華總商會與澳門工聯總會出面協調解決。澳門社團的核心價值是愛國愛澳,這是澳門社團文化的魂和根,是澳門持續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財富。澳門的移民大量都是從大陸來的,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數量,血濃於水的情懷永遠存在。澳門社團活動多姿多彩,形式多、種類多、義工多。義工是一個衡量社會功德心、價值觀的重要指標。有一些社團的領袖人物、會長都是義工,做很多年的會長一分錢都不領,這也貫徹了一種社會價值觀念,體現了一種奉獻精神,「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中華總商會就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社團。澳門中華總商會成立於一九一三年,是澳門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工商社團。中總的宗旨是擁護「一國兩制」,團結工商界,堅持愛祖國、愛澳門,維護工商界正當權益,做好工商服務工作,促進與各地工商界的聯繫,為澳門社會安定、經濟繁榮而努力。中總積極參與澳門社會事務,反映澳門商界意見,與政府各部門保持著暢通的溝通管道,積極向政府反映工商界的意見和建議,積極參政議政及參加公共事務。回歸前,中總已有多位負責人,分別在立法會、諮詢會、市政廳、經濟諮詢委員會、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等擔任議員或委員,克盡己責,為本澳居民和工商界反映意見,爭取合理權益,促進社會穩定發展。在澳門回歸的歷程中,中總有多人先後出任澳門基本法草委會委員和澳門特區籌委會委員,其中副會長何厚鏵還當選為澳門特區首任行政長官。

澳門回歸祖國後,中總積極配合和支持特區政府各項政策,為澳門社會的經濟繁榮,為「一國兩制、澳人治澳」方針在澳門的成功實踐,發揮重大作用,也展現出正能量。中總多位負責人分別在行政會、立法會、經濟諮詢委員會等擔任議員、委員等職務。而在國家政治事務層面上,澳門中總也有多人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或被委任為全國政協委員,馬萬祺還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中總彙聚了澳門工商界精英,與世界各地商會特別是華人工商團體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在內地與澳門的交流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中總又是一個與時俱進、不斷革新的社團。中總在澳門最早成立青年委員會,得風氣之先,培養接班人,使會務事業後繼有人。當某些所謂「民主派」在批評中總等傳統愛國社團「家長制」,「幾十年一貫制」,自己卻是「來來去去這幾個人」,死抓權力,不願培養新人之時,「中總」已經進行了幾個梯次的新老交接,實現了薪火相傳。也正是中總設立了青年委員會,才催發了澳門華人社團紛紛成立青年委員會或青年部的熱潮。因此可以說,中華總商會在新老傳承、培養年青人方面,也在澳門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

當然,中總還可以思想再開放一點,進一步進一步與時俱進,不斷改革會務,使之更為適應時代的發展。澳門經濟發展到今日,已呈現多元化,資本結構已不僅止是華資企業,也已有不少外資企業進駐。尤其是在賭牌開放後,幾家美資博彩企業成為澳門最大的企業之一。站在為所有工商企業爭取權益方面,是否也應容納這些外資企業?但卻因中總稱謂中的「中華」二字,而將它們拒於門外。只能採取兩個辦法,一是吸納該企業中的華籍高管加入中總,但這只能是個人身份,未必能代表其企業;其二是中總回復其成立時的「澳門商會」稱謂,這樣其會員就不單止是華資企業和中資企業,外資企業也可加入。倘此,就能較好地適應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業界,為維護工商界的正當權益而發揮最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