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產業轉型應採用 “藍海戰略”

陳觀生

日前,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須設法優化澳門產業結構升級轉型,不斷優化澳門投資環境,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筆者認為,本澳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無論是龍頭產業博彩業還是政府力推的各種多元化產業,必須要走“藍海戰略”,即開創全新市場,才能繼續在激烈的區域經濟競爭中保持優勢。而這個“藍海”是什麼,就需要特區政府執政團隊發揮智慧去打造。

本澳產業轉型與眾不同

崔世安是在中華總商會舉行新春聯歡宴會致辭時表示,為了澳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在著力“一個中心、“一個平臺建設的同時,亦致力推動經濟的適度多元發展,以各種有力的措施支持、推動會展業、中醫藥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環保業等產業的成長和發展。儘管面對的問題和困難不少,但為了澳門能穩妥發展,提升競爭力,我們還是要知難而進,設法優化澳門產業結構升級轉型,不斷優化澳門投資環境,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注重人才的培養,為澳門經濟和社會的持續進步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

當前,很多地方特別是內地,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一個高頻詞彙,也是地方政府當前和今後一個階段的重點工作。不過一些地方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還僅僅停留在口號上,給人的感覺是趕時髦,甚至是跟風炒作。其實,經濟增長總是伴隨著結構變遷,結構變遷推動著經濟增長,兩者互為因果,相互促進,貫穿於現代化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產業轉型升級是世界產業發展的趨勢,各地多年來都在產業轉型升級,只不過在不同的階段其重點不一樣而已。產業轉型升級的目的是適應世界市場消費需求的變化,不斷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產業競爭力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某一產業能夠比其它國家或地區的同類產業更有效地向市場提供產品或者服務的綜合素質。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產業競爭力最終是國際產業競爭力。國際競爭力歸根結底就是各國同產業或者同類企業之間相互比較的生產力。

一般來說,產業升級包括兩種類型:一是產業之間的升級。產業結構根據經濟發展的歷史和邏輯序列從低級水準向高級水準的發展。包括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由第一產業佔優勢比重逐級向第二、第三產業佔優勢比重演進;由勞動密集型產業佔優勢比重逐級向資金密集型產業、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佔優勢比重演進;由製造初級產品的產業佔優勢比重逐級向製造中間產品、最終產品的產業佔優勢比重演進。二是產業內的升級。某一產業內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縱深化發展,實現高加工度化與技術集約化的趨勢。產業內的升級產業自身的縱深化發展,是一種產業深化。對一家企業而言,產業升級是在本產業內由產業價值鏈的低端向高端移動,通過建立獨特的競爭優勢,鞏固企業的產業地位。從更深層次上講,產業升級意味這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結構高級化有三項指標:高效化、高度化、合理化。多數論者都忽視了高效化,其實高效化是產業結構升級的核心內容。高效化是指低效率產業比重不斷降低和高效率產業比重不斷增大的過程。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也是有聯繫的,產業結構轉型與產業結構升級是相互促進的,產業轉型的方向是產業結構升級,如果產業長期不能升級則會陷入低品質陷阱難以自拔。

改革開放以來,以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為代表的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依靠承接國際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加工製造業轉移,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在工業化起步階段,這種承接無疑是一種合理選擇。但是,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這種產業結構除了利潤率不高,還存在物質資源消耗大、對生態環境影響大等問題。因此,在我國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強化的背景下,無論是從成本效益的角度還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都需要及時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從這個意義上說,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我國一些地方來說已是迫在眉睫,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但是,本澳的產業轉型與內地相比,有著很多的不同之處。內地的產業轉型其核心是轉變經濟增長的“類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品質、低效益轉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品質、高效益,把粗放型轉為集約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升級”,既包括產業之間的升級,如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由第一產業佔優勢比重逐級向第二、第三產業佔優勢比重演進;也包括產業內的升級,即某一產業內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縱深化發展,實現技術集約化,不斷提高生產效率。本澳的產業轉型升級主要是打破博彩業一業獨大的現象,推進產業多元化,保障本澳未來實現長期繁榮穩定發展。所謂“產業適度多元化”,就是在承認和接受博彩業作為澳門優勢和主導產業的前提下,循序漸進地推動其他非博彩產業的發展。在量上應該表現為博彩業在澳門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相對下降,非博彩產業比重的相對增加。

“藍海戰略”還看珠澳合作

崔世安在提出優化澳門產業結構升級轉型時,特別突出了區域合作。他說,特區政府亦致力推動區域間的合作,特別是推進粵澳合作,現時橫琴和南沙的合作已先後啟動,CEPA及其補充協議的深入實施,有力推進兩地在各個方面的合作項目,這將會為粵澳間的合作發展帶來良好的新機遇,同時亦會為廣大澳門中小企業帶來新的機遇。

展望未來,隨著填海新城區規劃開展、未來珠澳跨境交通的對接、港珠澳大橋的落成,粵澳新通道計劃的啟動等,再加上近期高鐵珠海站啟用,都令區域間合作,特別是粵澳的合作,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廣闊天地,讓我們以長遠的眼光,共同推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區域合作,在合作中求進步,謀發展。

筆者認為,本澳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發展休閒產業,其中必不可少的路徑就是在區域合作中開創全新的市場,亦是本澳拋離競爭對手的“藍海戰略”的優勢所在。

按照一般學術定義:藍海,指的是未知的市場空間。企業要啟動和保持獲利性增長,就必須超越產業競爭,開創全新市場,這其中包括一塊是突破性增長業務(舊市場新產品或新模式),一塊是戰略性新業務開發(創造新市場、新細分行業甚至全新行業)。

相對于藍海是指未知的市場空間,紅海則是指已知的市場空間。紅海泛指競爭相當激烈的市場。在紅海中,產業邊界是明晰和確定的,遊戲的競爭規則是已知的。身處紅海的企業試圖表現得超過競爭對手,以攫取已知需求下的更大市場份額。

藍海戰略認為,聚焦于紅海等於接受了商戰的限制性因素,即在有限的土地上求勝,卻否認了商業世界開創新市場的可能。運用藍海戰略,視線將超越競爭對手移向買方需求,跨越現有競爭邊界,將不同市場的買方價值元素篩選並重新排序,從給定結構下的定位選擇向改變市場結構本身轉變。

“紅海”是競爭極端激烈的市場,但“藍海”也不是一個沒有競爭的領域,而是一個通過差異化手段得到的嶄新的市場領域,在這裡,企業憑藉其創新能力獲得更快的增長和更高的利潤。

藍海戰略要求企業突破傳統的血腥競爭所形成的“紅海”,拓展新的非競爭性的市場空間。與已有的,通常呈收縮趨勢的競爭市場需求不同,藍海戰略考慮的是如何創造需求,突破競爭。目標是在當前的已知市場空間的”紅海”競爭之外,構築系統性,可操作的藍海戰略,並加以執行。只有這樣,企業才能以明智和負責的方式拓展藍海領域,同時實現機會的最大化和風險的最小化。任何一家企業,無論其規模大小,是已有的行業企業,還是新進入該行業的企業,都不應,也不能過度冒險。

由上述理論看本澳的產業升級轉型,出路在哪裡?隨著周邊地區逐漸開賭,本澳的支柱產業博彩業不可避免地逐步邁入“紅海”, 未來亦只有“創造需求,突破競爭”的藍海戰略才能令本澳保持競爭優勢。

早前,內地傳媒請學者一起探討澳門的未來時,多位學者基本一致指出,澳門必須加強與珠海、珠三角乃至更廣闊的內地的合作,否則,澳門的多元發展難以落實,澳門內部的矛盾也難以化解。這已經成為澳門學界、商界以及政界的共識。

筆者總結各方意見,一般認為未來本澳的發展方向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澳門博彩業的的地位要繼續保持,並以此發展心心產業一是適度多元並非不做博彩業,而是繼續以博彩為主,兼顧其它產業,保持博彩業的龍頭地位——從沒有將這個龍頭砍掉。二是從博彩旅遊業這一優勢產業出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路徑之一,應該是推動博彩旅遊業內涵的深化和外涵的延伸,核心和重點是推動博彩旅遊業向休閒旅遊業轉型發展。三是本澳發展的主要問題在於,澳門礙于土地資源有限,限制了人力資源的數量,外勞輸入並未緩解澳門人力資源匱乏的瓶頸,同時經濟多元化對勞動力素質也將大大提高,學歷低、技能低的人員將過剩,而學歷較高、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則嚴重短缺;博彩業的快速發展雖然帶動了相關服務行業的發展,但由於其高工資及相對較低的進入門檻,大量的人力資源向博彩業聚集。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素質人才卻難以找到發展空間,加大了澳門產業多元化和產業升級的難度。四是通過發揮自身區位、歷史、文化和制度優勢,發展新興產業。按照目前澳門經濟發展的現狀和服務業發展的潛力,集中對會議展覽、各種專業商貿服務、離岸服務以及航空運輸服務等進行較為深入的探討。建設有國際品味的旅遊景區和娛樂、休閒、健身、會議服務功能,完善澳門的旅遊功能和形象。五是澳門博彩業內在產業鏈也需要適度多元化。以拉斯維加斯為藍本,圍繞博彩業擴大其服務面。對於博彩業本身來說,可利用資訊技術對傳統專案改造,從而增加操作的方便性和趣味性,同時不斷開發新的博彩專案突破博彩專案在地域方面的限制,從而適應現代資訊社會人們消費娛樂高效化的需要。

其次,澳門的未來在內地。一是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化發展應該突破和跨越澳門本土的地域空間來思考,特別是橫琴、南沙等國家定位的新時期粵港澳合作先行先試的平臺,做大澳門經濟和企業。二是澳門問題一定要放到珠三角大範圍內才能解決,不考慮珠澳關係而只主張澳門經濟多元化的發展思路顯然沒有什麼出路的,珠海面積 1900平方公里,近兩百萬常住人口,可以說,在地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