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壹傳媒」出售破局香港建制派甩難 台灣「壹傳媒」出售破局香港建制派甩難

黎智英的台灣「壹傳媒」交易案破局,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宣佈,「這次賣不掉,以後永遠都不會再賣。因為這樣對員工不公道,對讀者不公道。」他還強調「生根台灣」,仍然對台灣媒體市場再現熱情。不過,黎智英並未講明台灣「壹傳媒」是全部不賣,或者保留平面媒體、出售電子媒體(壹電視);外傳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年代集團董事長練台生兩人仍在競逐購買「壹電視」。

台灣「壹傳媒」交易案破局的原因,傳說紛紜。而主流的說法,是以民進黨為首的「獨派」勢力,擔心已經掌握了包括《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旺報》和「中視」、「中天」等重要媒體在內的「中時集團」的大陸台商——「旺旺」集團蔡衍明,在再掌控「壹傳媒」之後,將會成為壟斷台灣媒體市場的「媒體怪獸」,更不利於民進黨等「獨派」勢力的言論市場,因而通過發起「反旺中行動」,向馬政府施加壓力,而馬政府則在「獨派」勢力的挾持之下,對以「旺旺」集團為首的親陸台商的收購計劃處處設限,迫使該收購計劃被迫放棄。因此,「壹傳媒」交易案破局的消息一傳出,「獨派」勢力彈冠相慶,慶賀卸下了將會強化的「批獨」輿論壓力重負。

至於當初黎智英在台灣《蘋果日報》、《壹週刊》等印刷媒體仍有錢賺的情況下,仍然願意將之與虧本的「壹電視」一道打包出售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既有說是對馬政府失望的,也有說是他已罹患老人癡呆症,逐漸淡出退休的。甚至有還說是黎智英受到緬甸政治變化、放寬對民營報社的禁制的鼓舞,計劃將出售台灣「壹傳媒」的資金調到緬甸,創辦緬甸版的《萍果日報》,以推動緬甸的民主事業的。不過,有人對此傳說嗤之一笑,因為緬甸畢竟不是與香港同文同種的台灣,黎智英也並不熟悉緬甸的政情,而且在緬甸實施排華之後,當地的華人已不多。因此,黎智英將香港的「壹傳媒」經驗照搬到台灣獲得成功,並不等於搬到緬甸就同樣獲得成功。

而筆者多月來與台灣政媒人士的接觸中,卻聽到了另一種說法。雖然這種說法可能不會是主流認知,但似乎也表達了其中一種觀點,甚至有可能才是較為準確地掌握到黎智英要出售台灣「壹傳媒」的動機。那就是,一方面,黎智英是要藉著投資「壹電視」失敗,要將之出售以止血停損之際,看到有台灣財團對整體「壹傳媒」有興趣,而且出價也十分理想,就乾脆連同仍在賺錢的印刷媒體《萍果日報》,連同「壹電視」打包一併出售,套回一大筆資金;另一方面,由於香港特區的政制發展已經決定,將會實行「雙普選」,首先將會在二零一七年進行特首普選,這就刺激了以推動民主政制為職志的黎智英,要挾著出售台灣「壹傳媒」所套現的龐大資金,返回香港擴大香港的「壹傳媒」集團,趁著香港特區有可能會放鬆電視政策,投入電視事業,以壯大香港民主派的輿論陣地,在二零一七年的第一次特首普選,及未來的立法會普選中,再次發揮重大的輿論鼓吹作用,囊助民主派全面奪權。

而黎智英要從台灣全面撤退、重返香港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他連近年來常住的安樂窩——在臺北市陽明山上的別墅也計劃一併出售;在出售之前,也已改變過去長駐台灣的生活習慣,經常返回香港居住,並參與了香港的一些政治活動,包括向香港的一些民主派組織施贈巨額獻金,並直接插手去年的立法會選舉,因而被香港建制派將他與李柱銘、陳方安生、陳日君一道,諷為「香港新四人幫」。

倘此傳說屬實,香港建制派就將會「雪上加霜」。實際上,目前香港的輿論環境,對建制派十分不利,幾家主要大報的主要「摣FIT人」,二十四年前就多是在天安門廣場採訪民運學生的前線記者,當年那種場面和氣勢,以及民運學生的理念,至今仍然深刻地銘記在他們的心中,因而他們的民主理念也幾乎主導了香港的輿論市場。即使是其中一些媒體的老闆在內地有著龐大的經濟利益,並與北京高層建立了良好關係,甚或當上了全國政協委員以至是常委,也因為其打工的採編人員以「新聞自由」、「採訪自由」為由,而無法駕馭。如果再加上有「香港四人幫之首」之稱的黎智英,在已擁有《萍果日報》的情況下,挾著出售台灣「壹傳媒」的巨額資金,創辦「壹電視」,這對香港特區的建制派以及特區政府來說,肯定是一個巨大的「噩耗」。

實際上,黎智英的香港《蘋果日報》,就是二零零三年「七一遊行」的大攪手之一。《蘋果日報》不但是在事前狂熱鼓吹人們「上街」,而且在七月一日遊行當天,還隨報贈送遊行「火鳳凰LOGO」,供參與遊行者貼帶,作為遊行者的標識。因此事後香港「壹傳媒」中的《蘋果日報》與《壹週刊》,及兩名電台節目主持人黃毓民和鄭經翰,被合稱為「一報一刊,兩支咪」,折射了「壹傳媒」旗下《蘋果日報》與《壹週刊》,是「七一遊行」事件的主要鼓動者之一。如果黎智英出售台灣「壹傳媒」成功,其所獲的巨額資金攜帶回香港,再投入傳媒市場,創辦電視台,並強化平面媒體,建制派和特區政府就將面對更為沉重的輿論壓力,就將是抬不起頭。

而在台灣地區,「壹傳媒」撤退後,卻對「反獨」輿論市場並不會構成重大變化。這是因為,台灣「壹傳媒」的政治取勢,與香港「壹傳媒」有著明顯的差異。雖然兩地「壹傳媒」的政治立場都是強烈反共,但台灣「壹傳媒」在台灣政治輿論上,卻並不附和「台獨」,在藍、綠政黨之間標持「中立客觀」。其「揭弊」作風,雖然也傷害了不少泛藍政治人物,使受傷更重的卻是泛綠政治人物。尤其是對陳水扁及其家族的涉貪賄弊案,更是窮追不捨,而且還是「開了第一槍」,首先揭發「駙馬爺」趙建銘的貪案及吳淑珍的貪案,在引發其他媒體跟進後,從而掀起了「反扁倒扁」高潮。可以說,陳水扁在台灣政治上的被批狊以至是噹啷下獄,「壹傳媒」是立了大功的,是有重大貢獻的。雖然「反獨」意識強烈的蔡衍明等台商收購「壹傳媒」失敗,但這並不等於是台灣地區的「反獨」輿論將會有所減弱。當然,蔡衍明等台商若收購「壹傳媒」成功,「反獨」輿論就將會更強。

這可能是出於黎智英本人出生於中國大陸,心存中國「大一統」意識的原因。而台灣《萍果日報》創刊時,也是高薪吸引了一批原本在《聯合報》系及《中國時報》系工作的「外省掛」編輯記者前往加盟,有著一定的關係。在此背景之下,台灣「壹傳媒」繼續掌握在黎智英的手中,並未使台灣媒體的政治生態有所改變,因為在對待「台獨」的立場上,黎智英與蔡衍明並沒有根本的不同,只不過是有著程度強弱的差別而已,民進黨不會因此而減輕壓力。

但黎智英出售台灣「壹傳媒」失敗,則卻使香港建制派及特區政府消除一個重大輿論威脅,就香港特區的角度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