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收回外國兵營始末

自新中國成立之日起,中華民族便一改近代百年屈辱外交史,以前所未有的偉力與氣魄,廢除列強強加的不平等條約,敢與帝國主義陣營的霸主美國叫板,不懼威脅恫嚇,一舉收回外國兵營,真叫人揚眉吐氣,大呼“快哉”!

“國中之國”裏的外國兵營

1901年9月7日,清朝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內中規定允許列強在中國駐兵,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派兵保護。此後,東交民巷內的中國官民被強行趕出,成了單一的外國使館區。

東交民巷成了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裏邊的外國兵營,成了中華民族的又一大恥辱。

十月革命後,蘇聯宣佈放棄沙俄在華特權,改兵營為外交人員宿舍,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將兵營讓給了荷蘭;,抗戰勝利後,日本、義大利的兵營被收回。至新中國誕生時,尚有美、英、法、荷等國的外國兵營在東交民巷內。

佈告貼到了原外國使館門口

1950年1月6日,打掃東交民巷的行動付諸實施,以北京市軍管會的名義徵用美、英、法、荷在東交民巷的兵營,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處、北京市公安局外僑管理科、北京市人民政府逆產清管局配合行動。

荷蘭原領事菲遠以未接到國內移交兵營的指令為由加以抵制。法國原領事伯亞洛提出抗議,稱收回兵營是國家間的事情,不能由地方機構的北京市軍管會處理。

美國原總領事柯樂布尤為頑固,在得到門口貼上佈告的報告後,急忙令人抄錄下來,譯成英文以急電形式,報告國務院。他又打電話給其他國家的原領事互通資訊,得到的回答是一樣的,他們那裏也都貼上了北京市軍管會徵用兵營的佈告。只有英國領事包士敦例外,說佈告貼上後,仍由剛才來的入揭下來收回去了,原因可能與英國已承認新中國有關。原來就在6日下午,他前往中國外交部,遞交了英國外交大臣宣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照會。

美國人的兩次抗議信被退回

當時的美國,已成了西方世界的盟主,柯樂布當仁不讓行使職權,通知各國同仁前來開會,商討應變之策。1月9日上午,柯樂布來到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處遞交信函,信中以《辛醜條約》及與國民黨政府的“新約”為依據,拒絕交出兵營。

北京市的四個執行單位,對于柯樂布如此這般抵制早在預料之中,按預案從容應對,由外事處將信退還。美國國務院得到柯樂布的報告後,指示他寫一封措辭強硬的信,交中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作進一步交涉。

柯樂布寫好信後,擔心自己送信又吃閉門羹,建議國務院拉出英國政府幫忙,請英國總領事包士敦轉送。

1月13日,包士敦再次來到中國外交部,會晤我西歐司司長宦鄉,略談幾句後,話鋒一轉:“奉本國政府之命,今天在一個問題上作一次美國政府的代言人,僅僅是代言人而已。並無其他任何用意。”說著把信遞了過去。

宦鄉回應說:”必須向你指出,我們所徵用兵營,是在過去帝國主義不平等條約下造成的,新中國絕不允許它們的存在。外國兵營在中國的存在,不僅是中國的恥辱,也是派兵來侵略中國的外國自己的恥辱,必須也只有把它們除掉,才能有助於中外之間關系的改進。”

他本是要包士敦將信還給柯樂布的,拆開掃視之下,感到有向中央報告的必要,心生一計說:“眾所周知,美國尚未與我國建交,柯樂布不過是居留中國的僑民,我們不承認他代表本國政府向中國遞交外交公文的資格與權利,也因此拒收此信。慮及中英

兩國剛剛建交,為不使你難堪尷尬,所以決定暫時將信留下,待後再派人送給你還給柯樂布。”

毛澤東來電:貫徹徵用命令

包士敦感謝宦鄉照顧自己的面子,連聲道謝。回去後,將會見宦鄉的經過告訴了柯樂布。

宦鄉將信的抄件上送中央。國家副主席劉少奇為謹慎起見,電告正在蘇聯訪問的毛澤東:“望即指示”。毛澤東立即回電:同意1月13日電,貫徹徵用命令徵用外國兵營,並准備著讓美國將所有在華之舊領館全部撤走。強制徵用行動開始。

柯樂布聽到報告,忙不迭地走了出來。他已作了最壞打算,估計中國方面:大兵壓境”,諸如四麵包圍、大隊武裝軍警湧入,甚至出動坦克助威等等。

1月16日經一波三折,美國兵營的徵用勝禾噠成。對法、荷等國兵營的接收則先已在14日完成。4月4日,北京市軍管會主任聶榮臻發布第二十九號命令,令英國領事館於一星期內交出兵營。處霸主地位的美國尚且不能抗拒,包士敦只能做“識時務者”了,在11日下午1點鐘交付完畢,物歸原主。繼北京之後,天津、上海等地的外國兵營也相繼收回,帝國主義利用不平等條約在中國取得的“駐兵權”被徹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