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眾體育政策值得本澳借鑒

博言

作為主管體育事業發展的體育發展局在近年來十分重視大眾體育發展的問題,並且在每時期都會不斷與各體育團體聯合舉辦各類各樣大化的體育活動,以吸引更多的的居民參與及提升整體居民的身體素質。筆者日前有幸跟隨體育發展局及體育記者協會赴廣西桂林及南寧兩市展開有關體育事業的參訪活動,並發現廣西在發展大眾體育事業方面,也的的確確有多方面的良好元素值得本澳來借鑒,當地就將大眾體育與社會經濟發展完美結合起來,無論是體育發展政策與配套設施或是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力度等方面都是密切相關配合無關的。本澳也適逢走社會經濟多元發展的路向,未來會致力打造世界休閒旅遊中心,其實將大眾體育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結合起來,相信也是促進經濟多元發展的一種良好決策,可借鑒廣西的大眾體育發展政策,以彌補本澳的大眾體育政策不足之處。

眾所周知,大眾體育以強健身體、愉悅精神為主要目標,是體育的重要部分,並且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準提高,大眾對體育的需求已經十分強烈。但是同時,我們必須清晰的一個問題的就是,本澳大眾體育發展的制約因素有:其一是體育行政機構的激勵機制不完善,體育組織的監管體系不健全;其二是體育鍛煉場館設施的數量不足,資源配置尚待公平;其三是在回歸後,政府體育投入力度雖加強,但其他經費來源力度不足,還有提升之餘;其四是市民的餘暇時間雖較寬裕,但體育鍛煉的投入時間較少。特別是本澳的大眾化體育設施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造成制約大眾體育發展的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大眾化體育活動能否蓬勃開展,充足的公眾體育休閒設施和場館是一個重要前提。我們澳門可以學一下其他地區或廣西一樣在公共地帶及指定地區,興建包括體育休閒廣場、體育休閒公園、公眾健康俱樂部等具備體育訓練和休閒的綜合設施,或可除了政府的投資以外,必須通過政策引導企業來投資,增強戶外運動場地資源的開發。同時,需要不斷創新體育健身新方式,積極開展新興的戶外運動,促進體育與文化、醫療、教育、旅遊相融合,促進全民健身與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相融合,互相帶動、共同發展。扶持大眾化體育健身休閒場所運營和體育健身休閒用品開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體育健身休閒產業,並且需要加快體育健身休閒專業人才培養,加強體育健身標準化工作,加快推行體育健身服務品質認證制度,建立和完善體育健身服務規範,提高體育健身科學性、安全性和從業人員服務水準。

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物質生活水準極大提高,餘暇時間增多,注重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質,已成為人們普遍的價值取向。今次走訪廣西地區,便知當地發展大眾體育事業從創新活動形式、打造體育品牌著手。以萬人項目為載體,活躍了城鄉基層群眾體育。廣西體育節、廣西全民健身運動會、廣西萬村農民籃球賽、廣西城鄉萬人氣排球賽等成為廣西乃至享譽全國的全民健身品牌,實現了規範化、制度化、常態化開展。近年來,通過群眾體育品牌活動激發了各地區、各部門及各行業系統的組織熱情,貼近百姓、貼近生活、濃鬱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賽事活動層出不窮。參與羽毛球、乒乓球、自行車、龍舟、游泳、舞龍、舞獅、長跑、門球等項目運動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時尚,成為全區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廣西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占到總人口數的31%,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標準的城鄉居民人數比例為91.8%,達到優秀標準的人數比例為19%。國民體質綜合指數連續三次(2000 年、2005 年和2010 年)進入全國前五名。然而我們澳門居民的普遍參與體育鍛煉基數,相信還是處於較為低的水準,至於如何提升普遍居民參與體育運動的率數,應從大方向著手,首度應加強以鼓勵及常規化的模式,鼓勵更多的居民經常參與大眾體育運動。

另外,在當今世界發達和中等發達國家中也都十分注重開展社會體育,其中主要是職工體育、殘疾人體育、老年人體育。這些國家的大眾體育活動,達到了較高的水準。他們的基本情況是:日本總理府的調查表明:日本體育人口占調查對象的比例,1957年僅為14%,1979年為68%;從70年代末至目前一直保持有70%左右,其中每週保持一天以上鍛煉者占43.4%,接近半數。美國70年代後期體育人口總數為77%。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1982年共同進行的社會調查表明,美國成年人每日堅持20分鐘以上激烈運動者占53%。英國15歲以上的體育人口1983年為2,050萬人(占調查對象的52.6%)。歐洲其他國家,體育人口的比例也是很可觀的,如原西德為67%,挪威為70%,法國為50%。同時,也值得關注的是,在群眾體育和全民健身問題方面,普遍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成為政府向公民負責的一項重要工作,並成立專門的行政機構負責實施。美國在80年代就成立了“總統健康與體育委員會”,並在50個州建立州的“健康與體育委員會”。1976年,加拿大政府建立“業餘體育和身體鍛煉部”,每個省均設立“體育、身體鍛煉和休息活動處”,在部委設立“業餘體育和身體鍛煉處”。法國政府將體育機構青年與體育國務秘書處改為青年體育娛樂部,在各大區和省均相應建立了區、省青年組織。美國體育館數量居世界前列。美國奧會從70年代起,除建立專門供奧運會集訓隊使用的訓練中心外,還建了運動俱樂部、商業性體育娛樂、企業內部健身、公共性體育和學校體育設施。西班牙的體育設施較為普及,大學有自己的體育中心,中小學幾乎都有健身房、體育館、運動場。各地城鄉政府部門管理的體育設施星羅棋佈,私營的健身房、游泳池遍佈各個角落。當然,對於本澳而言,體育社團自然很多,應盡出其的功能,同時,在體育設施方面,本澳受到土地資源缺乏的因素,大眾化體育設施一直都是供不應求,沒法滿足得到廣大居民的需求,這也是現實性的問題,但是若繼續不重視大眾體育設施建設的問題,或以種種藉口,不增設適量的大眾體育設施或場館,相信將來會對本澳居民的體質或健康有所影響。這也是值得特區政府繼續研究及探討的問題。

另一方面,許多國家為推動群眾健身活動,廣泛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展開持久的宣傳活動,造成強大的輿論聲勢。通過各種宣傳方式感召、吸引群眾參與鍛煉活動。很多國家利用電視、廣播、電影、書刊等大眾傳播媒介,擴大宣傳範圍。美國在80年代3家全國性主要電視臺(ABC,NBC 和CBS)中,全年播出體育節目1,500小時左右,平均每週25小時。 英國則由1980年的1,876小時發展到1985年的2,463小時。美國每年出版近1,200 種有關體育健身和競技運動的圖書,出版300多種體育雜誌, 還採用組織大型活動、印宣傳品、拍電視片、刊登系列公益廣告,發紀念章等宣傳手段。另外為擴大宣傳效果,一些國家元首和名人均參加各種體育宣傳活動,來擴大社會影響。如1982年美國總統雷根親自參加美國跑步與健康協會發起的全國性跑步、競走、散步活動,並宣佈美國的10月9 日為“跑步與健康日”、5月為健康月;為了加強宣傳效果,許多國家還推出了引人、響亮的口號,鼓舞人們主動參加健身活動。如美國提出的“與其依靠藥物,不如依靠體育鍛煉”;法國的“為心臟健康而練”;澳大利亞“鍛煉能改變你家庭生活”;原民主德國提出“到球網旁邊去”;愛爾蘭的“讓婦女進入體育界”;加拿大針對老年人提出了“健身的第三年齡期”等。美國在50年代制定了全國性的《青少年身體素質測定標準》,凡達標者可獲“總統身體鍛煉獎”和“國家身體鍛煉獎”。1988年,又推出了“最佳體質計畫”,激發學生鍛煉和家長的關心。日本1965年以來也相繼推出四種運動測試體系,從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到60歲的老人,都可按照測定標準,評價自己的體能和運動能力水準。德國也推廣了“體質測定簡易方法”,加拿大、新加坡等也有類似的體質測定標準。其實,雖然本澳體發局每年都會與民間社團舉辦類似運動日相關的活動,並且參與的人數還是不斷提升,但是要達至全民參與的目標,仍然有提升之餘,日後應從多方向著手,鼓勵更多的居民參與體育運動。

廣西大眾體育發展的經驗啟示還有:一是關注民生,就是要關心群眾的切身利益,而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重要的利益就是他們的健康權益,堅持以人為本、體育惠民的理念,從後發展地區的區情出發,著力解決基層公共體育設施落後和城鄉公共服務非均等化的問題,發揮民族體育和邊境體育的優勢,實施了廣西紅水河流域民族體育工程和中越邊境廣西全民健身工程兩大特色工程,得到國家體育總局、發改委等有關部委的肯定,每年在專案和資金上給予了傾斜支持。同時,抓住中國-東盟交流合作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將體育事業納入對東盟開放合作和西部大開發建設的框架中,多方籌措建設資金,解決公共體育設施缺乏和城鄉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問題;二是以體育為載體,以活動為媒介,我們通過舉辦中國-東盟系列賽事活動,增進了廣西與東盟國家相互瞭解和信任,拉近了彼此關係和距離,既服務了國家對東盟外交戰略的大局,又擴大了廣西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更好地服務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如,中國-東盟國際汽車拉力賽已舉辦6屆,東盟國家反響熱烈,有力促進了廣西與東盟國家各領域的開放合作。同時,在去年自治區重振廣西體育雄風的關鍵時期,廣西舉辦了以“凝聚榜樣力量,重振體育雄風”為主題的廣西體育之星評選活動,經過各市推薦、公眾投票、專家評審,評選出科學健身指導之星等10類星共100名廣西體育之星。評選的組織水準和規模在廣西其他行業領域甚至在全國範圍內鮮見,也遠遠超過了廣西體育歷次評先。三是政府主導、整合資源、全民參與,不斷創新發展思路,注重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推動各級政府依法履行公共體育服務職責,把全民健身工作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列入地方財政預算,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政府部門目標管理體系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