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延長通關時間與承載力問題

博言

即將到五一黃金周假期,很多居民都會問及當局會否如清明節假期一樣而臨時實行延長通關時間,而提供方便及便利的出入境。對於對於本澳居民而言,由於目前本澳的整體承載力仍然是處於較低的水準,相信居民多多少少都會受到旅客過多而感到困擾,特別是出入境措施,瓶頸效應的問題時久難以解決。雖然已經實施多年開始電子化便利的出入境措施,但是對於居民而言都是滿足不到需求,更何甚至的是來自內地的數以萬計“自由行”,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及廣珠城軌的開通,加上本澳的知名度不斷提升,來本澳觀光旅遊或娛樂的旅客,可以講是水漲船高,通關可以講成為家常便飯的老問題,而現時還需要面對的就是承載力的新問題,這也是社會各界十分關注的問題。對於本澳而言,旅客過多一定會給予本澳帶來社會經濟收益,但是亦會給予社會的承載能力帶來不想見到的問題,本地的日常生活定會受到影響,這也是存在矛盾之處,必須面對及解決的問題。

社會各界一直支持及期望政府當局與內地政府能夠延長或實施二十四小時通關時間,其中的目標就是協助減少本澳的承載力的問題,可以緩解本澳社會旅遊經濟的旅遊交通、住宿及飲食等問題,亦是可以方便居民每天的出入境問題。特別對於薪酬過低的十多萬外地雇員來講,他們根本沒法承受得到現時澳門的房租,而且有數萬外地員工是內地,很多員工每天都會珠澳兩地走上落班,若實施延長通關時間或實施二十四小時通關的措施,無疑對於有需要的外地員工或本澳居民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再加上每天都有數以十萬以上的往來旅客,延長通關時間,對於他們而言更是一種可喜的事情,他們更不需要在限定的時間內沖關。很多旅遊業界或地產界等都會擔心若實施延長或實施二十四小時通關時間會影響他們的生意,但是相信並非如此,若質素不斷提升,何有擔心之言,若一房難求或酒店房價高起,服務質素一落千丈,相信更會影響本澳的名譽,與打造世界休閒旅遊中心的目標就會背道而馳。從上一次清明節假期,澳門與珠海之間的關閘拱北口岸實行延長通關時間臨時措施來看,可真是取得較好的效果,並受到廣大居民的歡迎及支持。時近五一假期,很多居民都期望能夠再度有如此“好事”上演。

眾所周知,隨著區域合作,澳門與周邊地區愈趨緊密,旅客隨之與日俱增,但通關的溝通機制、口岸開設仍未足夠,致出現春節期間的關閘口岸問題。若多使用水路或橫琴口岸起分流作用,更能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學者指出,澳門政府應汲取春節期間的口岸問題,做好應對措施;如充分利用各口岸措施,延長節假日的通關時間,節假日開放跨工區予旅客使用,以起分流作用,相信可緩解主要口岸的通關壓力。眾所周知,在新春期間大批旅客來澳,旺區、關口擠得水洩不通,引起社會關注自由行政策及旅遊承載力問題。任何事皆有高峰期,如戲院散場的人潮,會“迫爆”附近街巷,但不是每套電影皆大收旺場,故承載力“爆錶”與否不可一概而論。然而,危機意識、應對措施不可少,只要更充分應對,便不會出現農曆年初三的口岸亂象。當局應汲取經驗,避免重蹈覆轍。社會很多知名人士都建議當局能為節假日延長通關時間,最佳方案是廿四小時通關,或提前開放一小時及延後閉關二小時,已可緩解同一時間通關情況。同時,優化蓮花口岸設施,鼓勵更多人使用;節假日開放跨工區予旅客使用等,相信有助緩解口岸壓力。澳門承載力未到“爆錶”程度,但早為之計,政府應完善出入境程式及手續、做好交通配套等,優化軟硬體設施。

立法會議員、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陳明金日前就加強珠澳口岸建設實現通關便利化提案,他建議加強珠澳兩地口岸建設、改革查驗模式及力爭24小時通關,推動珠澳同城化發展,進一步加強兩地合作。陳明金表示,連接珠澳的拱北口岸是全國第二大陸路口岸,在“港澳自由行”以及CEPA政策的進一步推動,赴澳經商、旅遊的內地居民年均有20%增長。經拱北口岸出入境旅客全年人次連續2年突破8000萬人次,全國口岸穩居第二。隨著《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全面實施和珠澳兩地同城化發展,拱北口岸有人滿之患。口岸不暢通、等候時間長,嚴重影響珠澳兩地旅遊第三產業發展。珠澳口岸通關速度慢,原因在於口岸設施不足。其次是通關手段落後,兩地口岸查驗結果互不相認,兩地兩檢,旅客短距離進出境須經兩次驗證。三是資訊保障不足,出入境旅客資訊未能共用,查驗旅客證件資訊費時。為加強珠澳口岸建設,實現通關便利化,推動兩地同城化,進一步加強珠澳合作意義重大。陳明金提出四方面建議:一是加強珠澳兩地口岸建設,進一步細化兩地口岸的定位及功能,按《綱要》和珠澳同城化發展的要求,完備口岸發展規劃、佈局及加快節點建設,改善通關環境,建設成通關便捷、服務高效、監管規範、成本低廉的一流口岸。二是改革珠澳口岸查驗模式。希望國家支持珠澳兩地在拱北口岸試行“兩地一檢”或“單邊驗放”的查驗模式,對經拱北口岸進出澳門的旅客,由珠澳各一方查驗旅客證件,互認結果,單邊驗放。及至條件成熟,在珠澳各個口岸全面實行此項查驗模式,藉以提高通關效率,縮減過關時間。三是加強口岸通關自助設施建設。建議珠澳兩地口岸邊檢部門加強合作,共建符合兩地法律和口岸實際的資訊保障系統及旅客資訊共用平臺,從旅客申辦出入澳門通行證起,全面收集出入澳門者的證件、面像、指紋等資訊,建立人員資訊資料庫,為自助通關或提高查驗證件速度提供有力的保障。四是適當延長通關時間,力爭24小時通關。隨著澳門與內地經貿往來的密切,同城化生活越趨普遍。便利化除要求通關便捷,應逐步解決時間限制。陳明金指出,珠澳兩地口岸實行24小時通關問題討論多年,但至今未能落實。有關方面應該積極創造條件,在適當延長兩地通關時間的基礎上,力爭早日實施24小時通關。

陳明金日前對清明假期調整通關時間獲得突破性進展表示歡迎,他認為,儘管這只是一小步,卻是順應大勢所趨,也是回應多年來本澳居民和訪澳遊客的熱切訴求。在改善通關問題上,從中央到粵澳兩地政府,在政策層面上都早有共識,希望粵澳兩地政府在此基礎,不斷嘗試並邁出更大步伐,現階段還可以先行先試,續推本澳居民及外僱日常性延長通關時間或全天通關,以期最終全面實現24小時通關。對於調整通關時間講了多年而終獲突破,陳明金認為或者問題在於有關方面和某些人礙於思想關卡。他指出,適當調整通關時間並非什雷區、禁區,從探索和實踐的角度,完全可以在一定範圍內作出相應措施先行先試,譬如,基於本澳的現實需求,在重點節假日延長通關時間取得突破的基礎上,爭取短期內進一步拓展,對本澳居民及內地外僱可日常化適當延長通關時間,甚至全天通關。陳明金認為,凡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能患得患失而裹足不前,關鍵在於利弊權衡,要懂得趨利避害,擇善而為。香港與深圳數年前已經推行全天候過關,也未見出現什大問題。任何事情只要從有利發展、有利居民的大前提出發,就應該積極研究和嘗試推行,切莫遇事靠講、靠拖。他表示,從順應大勢所趨,儘量減低政策風險的角度,現階段小範圍先行先試,對本澳居民及外僱實行日常性延時通關,進而拓展至全天候通關是可行的,這既把不可預料的衝擊降到最低,又切實滿足居民和外僱因工作、生活需無阻往返珠澳的實際訴求。現時珠三角一小時優質生活圈基本形成,珠澳生活同城化發展加快,而本澳城區日益擠迫,逐步消除通關障礙有助居民拓展生活空間,並早日融入區域生活圈中,對此政府不能固守城牆,而是要不斷打破思想約束,敢於進取嘗試。過去幾年來,針對解決通關難問題,社會上一直都有不少意見及呼聲,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持續提出書面建議,單是陳明金本人就連年多次透過全國「兩會」提案,相繼向中央有關方面提出多項建議,並每次得到相應的回覆,其中,2011年國家海關總署在回覆其提案時指出,珠澳逐步推行24小時通關確有必要,並建議粵澳雙方短期內進行研究,提出可行性方案及推進時間表,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今次能夠獲得小突破,陳明金認為這是全社會共同推動所取得的初步成效。有意見認為,珠澳24小時通關是必然取向,最遲會在珠澳新通道落成時全面實現。陳明金表示,在未來幾年時間內,粵澳雙方應不斷總結探討,逐步擴大珠澳通關的空間,為新通道投入使用及全面實行24小時通關做好實踐性準備。

隨著CEPA的實施,很多港澳投資者到內地投資、置業;而且為改變現時澳門以賭業為主的單一經濟結構,使其平衡發展,加強與珠海聯繫打造旅遊品牌,實施24小時通關,無論對澳門或內地居民都帶來更大方便。現時澳門居民八成消費品從內地輸澳,尤其鮮活商品,但由於現時關閘早上七時才開通,辦理相關手續檢查後,商品抵澳已遇上交通繁忙時間,令多條馬路出現交通擠塞。為避免在交通瓶頸時間進行貨物運輸,及提升澳門在國際的物流地位,實施24小時通關勢在必行;而要貨物從澳門過境,首要條件就是要交通暢通,才能吸引國際物流公司投資及擴展澳門的業務。由於珠海消費水準低,為澳門低下階層及退休人士提供了平價的消費場所。此外,由於澳門居民不少親戚朋友均在內地居住,若推行24小時通關措施,將有助他們更方便來往珠澳。澳區全國人大代表、珠海邊檢總站特邀監督員劉藝良日前表示,多位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今年兩會期間提書面建議,拱北口岸在恆常通關的機制上,實施節假日延長通關。珠海與澳門已就通關達成共識,擬計劃分期延長通關時間,最終達到廿四小時通關。

保安司司長辦公室在回應社會的期望時表示,特區政府十分關注澳門陸路口岸的通關時間,並因應澳門的社會發展和客觀需要,考慮各種可能的方案,包括延長陸路口岸通關時間或旅客24小時通關。 由於調整通關時間的安排,涉及層面甚廣,須由澳門特區政府與內地各有關部門共同審慎研究,作出客觀而全面的分析。 目前雖然尚未實施延長陸路口岸通關時間或旅客24小時通關,但當局將廣泛聽取和收集各方面的意見,並結合保安部隊的工作經驗,為特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