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展示中國——記澳門回歸13周年澳門特派員公署開放日

對於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舉辦公署開放日活動,記者早有耳聞。如2011年12月15日,為慶祝澳門回歸12周年,公署和澳門基金會聯合舉辦了公署藏品暨蘇士澍書法作品主題開放日活動;又如2012年7月17日,公署舉辦了以“外交和國情”為主題的開放日活動,來自澳門多所中學的學生參觀公署,瞭解外交知識。在2012年歲末,記者有幸親臨公署,親眼見證了慶祝澳門回歸十三周年的開放日活動。

用文化藝術作為載體宣傳中國

2012年12月11日,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舉行“慶回歸、迎新年”招待酒會暨中國當代13位優秀女藝術家澳門聯展開幕式。

開幕式當晚,公署處處洋溢著喜慶和節日的氣氛。上了三層大廳,環形的牆上,張掛著多幅女藝術家的畫作,無論是畫作本身,還是後期的裝裱和懸掛,都做得精緻、到位,美輪美奐。這些畫作有的透著一種漂亮的令人心疼的脆弱;有的看似漫不經心,卻給觀眾很大的視覺衝擊;有的用影像的方式,讓忠實的鏡頭與無限的3D合謀創造出奇幻瑰麗的想像世界;有的那麼寫實,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回到上世紀的七十年代,那些戴著紅領巾的生澀少女承載著一代人的群體記憶,只要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看到這樣的作品就會被深深打動而瞬間回到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裏……十三位藝術家的畫作,別開生面地向人們展現了中國當代女性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那一晚的三樓展覽廳和多功能廳迎來了一百多位賓客,有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立法會主席劉焯華、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此外還有澳門基金會代表、澳門各界的知名人士,以及各國駐港澳兩地領團的人士。胡正躍特派員在開幕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說,即將過去的2012年,對中國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成功召開,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確定了今後一段時期黨和國家的發展藍圖。中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為世界經濟復蘇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了積極的、負責任的作用,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胡特派員讚賞澳門特區政通人和,對外交往不斷擴大,成績可喜可賀。他還特別指出,為慶祝澳門回歸13周年,外交公署特別邀請中國當代13位優秀女藝術家來澳門舉行聯展。他說,女藝術家們的作品不拘一格,多姿多彩,折射出當代中國女性豐富的精神世界,為大家帶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來自海內外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膚色的嘉賓們欣賞著畫作,交談著、品味著,無論是故交還是新知,在這一刻都被美麗的畫作吸引了。我想這也許就是開放日的意義吧:讓更多的人走進公署,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的文化藝術,並進一步瞭解中國人當代的生活狀態。

在活動之後記者對胡正躍特派員的專訪中,他給出了答案。他說,在澳門做外交工作和別的地方是不一樣的,這裏是一國兩制下的涉澳外交,除了常規的國與國之間的涉澳外交工作外,公署也把做當地的方方面面的外交宣介工作納入到總體外交視野裏來。這種工作有好多形式,其中之一就是公署開放日,根據需要不定期舉行。他說,公署每一年都會很慎重地確定活動次數、做什麼主題。文化藝術是比較好的載體,公署曾邀請揚州國畫院院長做揚州文化和對外交往的講座,是面向澳門各界青年包括大學生的,活動非常成功。

說到這次為什麼會選擇舉辦13位女畫家的畫展,胡特派員表示,一方面,需要讓澳門同胞瞭解中國當代女畫家的創作情況,另一方面,也給女畫家一個平臺展示她們的作品。當然更多的是通過展覽為外交工作服務。此次除了邀請特區領導層外,主要邀請了39個國家駐香港、澳門的41位領事。參加招待會的領事與藝術家們進行了很好的交流,使得招待會內容更加豐富,色彩更加亮麗,形式更加活潑,氣氛更加和諧。開放日連續四天有活動,向社會各界開放,讓他們走進公署,既參觀畫展又參觀公署。澳門當地的電視、報紙等也都予以關注,並給予廣泛報道,為公署的開放日做了很好的宣傳,擴大了這次活動的影響力。

胡特派員說,這是一個外交與藝術相結合的成功嘗試,是“1+1>2”的形式。因為有畫展,這次慶祝澳門回歸13周年的招待會效應被放大,活動還得到了澳門基金會的支持,給予了資金方面的贊助。最後胡特派員表示,外交宣介除了要宣傳外交形勢、政策、國際法、熱點問題外,還應更多地尋找一些文化載體,因為這種形式更易於被大家接受、分享和共同探討,也有利於提升人們對文化、藝術的追求,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處處可見中華文化之韻

凡是去過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的人,都會被它濃濃的文化韻味所吸引,有時又會覺得它像一個展示中國文化的博物館。

沿著旋轉樓梯走上二層,首先就會看到一駕古色古香的銅車馬。這是秦始皇陵大型陪葬銅車馬模型,原型為1980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墳丘西側的二號銅車馬。跪坐的銅禦者神態恭敬,四匹馬神態各異。據說銅車馬的設計製作與現代工程結構有著驚人的相似。

與它相對應擺放的則是我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編鐘。編鐘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用丁字型的木槌和長型的棒分別敲打銅鐘,就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樂。公署這套編鐘是1978年在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的仿製品。

在二樓的一角還擺放著近百件典雅的紫砂壺。它是我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具有很高的歷史人文價值。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公署的這些紫砂壺均出自名師之手。

上到三樓,進入到大荷花廳,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正面牆上的大幅彩荷圖,它是著名畫家安雲霽先生的作品。安雲霽是張大千先生的再傳弟子,是近年中國畫壇上一位對傳統題材進行現代轉換而富有成果的畫家。左側牆上懸掛的六幅墨荷圖也是他的作品,這六幅作品分別以“滌蓮”、“舒卷”、“香遠”、“隨風”、“益清”、“玉立”為主題,從不同方面體現了荷花的高尚品質。右側牆上的六幅篆書則是著名書法家蘇士澍先生的作品。蘇士澍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副會長,師從當代書壇泰斗啟功先生。這六幅書法作品是唐宋時期詠蓮佳作,分別是宋代黃庭堅的《鄂州南樓書事》、宋代楊萬裏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唐代賀知章的《採蓮曲》、唐代白居易的《採蓮曲》、宋代薑夔的《湖上寓居雜詠其九》、唐代王昌齡的《採蓮曲》。

此外,公署的另外幾個廳也雅味頗濃,它們是牡丹廳(廳裏有一幅“十年耕耘共建一國兩制偉業,情系濠江同譜涉澳外交篇章”的題詞,系外交部楊潔篪部長於澳門回歸十周年專門為公署所創。另有書法作品系蘇士澍先生所作,內容為前國務院副總理、前外交部長錢其琛的詩句“風平浪靜,波瀾不興”,體現了澳門回歸的平靜與順利。)、月季廳(該廳牆上所掛的月季花繪畫作品系當代著名書畫家宗繼光先生所作。其中的詩句——“誰道花無百日紅,分明月季伴春風。本應天上芳姿豔,萬裏江山色與同”——為宗繼光的好友潘衍習先生所作。)、小荷花廳(小荷花廳裏有大型蘇繡荷花圖。它取材于宋代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詩句,配以背景燈光,給人以一種生動聖潔之感。)、梅花廳(其內有大型梅花圖,系著名國畫家王成喜先生于1999年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而作。另有蘇士澍先生專門為公署所作的書法作品,內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毛澤東的詩詞《卜算子詠梅》。還有當代傑出的國畫家黃胄先生所畫的駱駝圖。)、回歸廳(之所以命名為“回歸廳”,系因該廳放有公署重要藏品——過渡時期中葡聯合聯絡小組外交部駐澳門代表處的談判用桌。該桌自1989年2月15日開始啟用,至今已20多年。它經歷了中葡談判的外交風雲,見證了澳門回歸祖國的歷程。)

有文人情懷的特派員

說起來跟胡正躍特派員還是有些緣份的,多年前他任外交部亞洲司司長時,我曾作為《世界知識》主管東南亞問題的記者對他進行過專訪。作為一位主管亞洲工作的高級外交官,他不僅對東南亞的情況瞭如指掌,更對這個地區充滿著深深的感情。談起該地區的很多合作,他都能從初創講到最新的動態發展情況,再講到國內外對此問題的關注和他本人的認識、理解。胡司長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儒雅而又非常有激情。

之後,再看到胡正躍的名字,是我有一年出訪朝鮮時去部裏跑簽,在本應由胡正躍部長助理簽字的位置,被人寫上“出差,不在國內”。那時得知他已不再是亞洲司司長,而是升為部長助理了,但依舊主管亞洲事務。

2012年春天,出版社領導向我推薦一篇文章,說是現任駐澳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所寫。我的第一反應,既然是領導寫的,應該是分析宏大外交事件或者把脈國際風雲的文章。但卻很出乎我的預料,文章寫的只是外交中的一件文化小事,但透過這件小事,卻寫出了文化在外交中的作用。特派員文筆細膩,情感真摯,無論是寫事寫人都非常生動。而且一些細節記得很清楚,其時的所思所感也一併而出。之後特派員文思泉湧,接連寫了十幾篇,且篇篇精彩。如“書畫本無界,友誼大文章——詩書畫長卷《寧靜》贈印尼總統”、“六十六年情懷故國——懷念任雨農先生”、“與西哈努克一家交往的點點滴滴”、“故鄉荷塘——與畫家黃永玉的交往”,等等。在這些並不是鴻篇巨制的文章中,胡特派員寫出了他外交生涯中一些印象深刻、也是以微見著的外交經歷。

在特派員的文章“憶前駐越南大使兩三事”中,他寫了幾位他的前輩外交家,他們都曾經是駐越南大使。胡特派員飽含著深情,用發自肺腑的語言,寫出了對前輩們的景仰和敬佩。他在給我的短信中這樣寫道:要讓人們瞭解這些往事。其實特派員自身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他曾長期在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工作,現在又轉赴澳門,可以說,他把一生中最好的年華,都用在了中國對亞洲的外交工作上。

“正襟讀史人生樂,躍馬臨流意境舒。”這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