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昨日舉行第三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暨紀念「汪辜會談」二十周年活動。據報導,這次會議推舉了第三屆理事會,推舉陳德銘為會長;審議通過了常務理事會向大會提交的會務報告,修改了《海協會章程》。
海協會第三屆理事會的領導架構,一如此前的傳聞,由陳德銘接替屆齡的陳雲林,而陳雲林則被增聘為顧問,排列在第二屆理事會顧問張克輝、林麗韞兩位台籍老幹部的後面。常務副會長為鄭立中,與其在第二屆理事會中的職務維持不變。副會長為孫亞夫、葉克冬、蔣耀平、李亞飛。其中孫亞夫可能是仍然維持著執行副會長的位子,而葉克冬則是新任副會長,李亞飛是由上屆的秘書長升任副會長,蔣耀平原任商務部副部長,顯然是取代原副會長安民的位子;上屆的駐會副會長李炳才、王富卿、王在希、安民、張銘清退位,並從原來的七名副會長減少為五位。估計葉克冬或李亞飛將會出任駐會副會長,而取代原來的李炳才。上屆副秘書長馬曉光升任秘書長;上屆副秘書長張勝林連任,王小兵退任。
海協會新一屆領導機構成員,除陳德銘、蔣耀平二人外,全部都是國台辦出身,全都更加精幹。即使是陳德銘、蔣耀平,也都是商貿談判的高手,並曾深度涉入「ECFA」的協商,並都曾到過台灣;而蔣耀平還是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的名譽會長,在商務部副部長任內是負責對台港澳貿易事務,也是駕輕就熟。因此,海協會新一屆領導機構是一個業務嫻熟及精幹的實幹班子。
不過,在「政治位階」上,可能會有所「退步」。據沈建中的博士論文《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之研究(一九九一——一九九八)》所指,海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的榮譽會長榮毅仁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屬於「副國級」的領導人;顧問除今屆也獲得連任的張克輝、林麗蘊之外,還有蔡子民、經叔平、鄭鴻業等涉台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的「一把手」。另外,會長汪道涵也是「國師」級的人物。而從第二屆領導機構起,則開始呈現「政治位階下降」的跡象,今屆更加明顯。會長陳德銘雖然與陳雲林都是正部級官員,但陳雲林退休前具有中共中央委員身份,而陳德銘只是中央候補委員;在全國政協的機構內,陳雲林是全國政協常委及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而陳德銘則只是全國政協常委,反而在新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會的港澳臺僑委員會中,鄭立中是副主任。或許,這與台灣方面也降低了海基會董事長的「政治位階」相對應?
新華社的消息說,昨日舉行的海協第三次理事會第一次會議的其中一項議程,是修改海協會章程。但由於未有看到新章程,故而難以置評。而本欄日前則議評,為適應未來將會促進進行兩岸政治對話以至是政治協商的需要,海協宜修改其章程,將海協的功能從原本設計的民間性、經濟性、服務性,提升為可以承載更高層次包括政治議題的職能。另外,對應海峽兩會正要進行互設辦事處協商的需要,在其章程中增加在台灣設置辦事處的地點內容。還有,也宜將海協每屆理事會的任期,由三年改為五年,使之與中共黨代會和全國人大、政協任期相對應,以促進海協的組織制度化和規範化。不知海協理事會議對會章的修改,是否也包括了這些內容?
從行程上看,海協新任副會長葉克冬可能並未出席昨日的理事會會議。因為就在此前一日,他正在香港出席第三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而在此之前,他曾率領國台辦新聞局局長楊毅、港澳局副局長楊親華、新聞局處長安峰山、交流局調研員暨兩岸交流基金會管委會副主任田曉玲、港澳局調研員章銳、秘書張志剛等人在澳門、香港進行調查研究。由於他今年就屆滿六十歲,可能會從國台辦退休,此後就將專職海協會工作。由於他此前曾出任香港中聯辦台灣事務部副部長和部長,返京後也曾任國台辦港澳涉台事務局局長,對港澳涉台事務十分熟悉,此次他在香港的財經高峰論壇上也贊成香港也可與台灣簽署類似「ECFA」的協議,使之與「ECFA」及「CEPA」一起,成為密切連結兩岸三地經貿的紐帶,為大中華經濟圈的形成構建更堅實的支柱。故此,他在專任海協副會長的職務後,很可能會積極推動這一工作,希望能把澳門也吸納進去,形成兩岸四地的大中華經濟圈。
在海協昨日的理事會議上,可能已兼任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秘書長的國務委員楊潔箎,及海協新任會長陳德銘都提及兩岸政治對話議題。其中楊潔篪說,著眼於兩岸關係長遠發展,大陸方面「鼓勵開展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積累共識,為今後兩岸協商解決政治分歧問題逐步創造條件,為全面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新的動力。而陳德銘則指出,「隨著兩岸關係向縱深發展,雙方終究要務實探尋政治難題的解決之道。海協會支持兩岸學術機構和有關人士開展有關政治問題的交流、研討,支持兩岸民間政治對話。」因此,估計海協新一屆領導機構將會設法尋找一切機會,盡可能地推動兩岸政治對話。但由於馬英九仍然採取拒絕態度,因而將會先行推動以民間和智庫方式進行,並將會超越國共論壇的架構,邀請民進黨人參加,形成「紅、藍、綠」共冶一爐的新態勢,從而形成濃烈的政治對話氛圍。現在謝長廷已有響應,其創辦的「維新基金會」已決定於五月底在香港舉行「紅、藍、綠」政治論壇。在歷力之下,蘇貞昌不得不對其「關門拒中」政策有所鬆動,決定中國事務委員會在五月間正式運作,遊錫也已加入了中國事務委員會。這些,均將會對馬英九形成巨大壓力。尤其是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薄瑞光,日前在參加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辦的研討會中聲稱,美國從未勸阻台灣不要與中國大陸政治談判;美國歡迎兩岸的互動與整合,也絕不會在兩岸政治對話上幕後幹預;他強調馬政府在兩岸政治對話問題上態度審慎絕不是因為美國幹預。美國尊重台灣的民主體制,不會在台灣與中國大陸關係的議題上指揮台灣,美國唯一要確保的是台灣在不受脅迫的情形下與中國談判。這番話,顯然是戳破了馬英九此前的托詞。
在民進黨於客觀上形成對馬英九的「倒逼效應」。而美國人也撇清自己所謂阻擋馬英九與中國大陸進行政治對話的責任之後,馬英九也就難以無視兩岸政治對話的歷史責任。因此,海協新一屆領導機構,任重道遠,時機難得。陳德銘在經貿談判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必將能在兩岸政治對話中發揮充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