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領導人同期訪華 中國積極開展勸和促談

【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題】應中方邀請,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5月上旬分別訪華,引起外界廣泛關注。分析人士認為,巴以兩國領導人幾乎同期訪問同一個國家,在國際外交史上實屬罕見。中方同巴以兩國雙邊關係牢固,為推動巴以和談贏得了較大的迴旋空間。

“前後腳”來訪:偶然中亦有必然

阿巴斯已於5日上午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內塔尼亞胡也將於6日至10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無疑,中巴、中以雙邊關係是巴以兩國領導人訪華的“重頭戲”。但不可否認的是,鋻於巴以關係現狀,不少人更願意把目光集中在中方如何推動巴以恢復和談方面。

已有媒體人士注意到,就在巴以兩國領導人短暫的訪華日程中,竟有兩天時間是重疊的。針對兩位領導人是否會在北京會面的提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表達了樂見其成的態度。

據長期在巴以兩國間斡旋的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透露,此次中方邀請巴以兩國領導人來訪,將與雙方就巴以和談進行溝通。“對於以方,我們特別強調其應當在停止建立猶太人定居點問題、改善加沙地帶人道主義環境等巴方關切的問題上釋放一些善意。對於巴方,我們會推動其通過談判來解決問題。”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安惠侯說,巴以兩國領導人“前後腳”訪華,在中國外交史上絕無僅有。“兩位領導人來訪,既體現了中巴、中以良好的雙邊關係,又表明他們對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在推動中東和平進程中所發揮作用的高度重視。”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李紹先認為,雖然此次巴以兩國領導人幾乎同期來訪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中方在中東問題上的外交努力卻從未停止過,可以說兩位領導人此訪,“偶然中也存在必然”。

中國中東外交:勸和促談是不變的立場

李紹先說,中國一直在巴以問題以及其他中東事務中發揮著勸和促談的作用,為推動中東和平進程不遺餘力。

安惠侯說,關於巴勒斯坦問題,中國主張在兩國方案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和平共處,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巴以問題的出路。今後中方還會繼續本著這樣的立場,為推動巴勒斯坦問題早日得到全面、公正解決發揮建設性作用。

“中方與巴以雙方關係良好,在巴勒斯坦問題上一直堅持原則,秉持公正、一貫的立場。”安惠侯說。

李紹先認為,近年來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明顯上升,與中東國家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國同中東國家貿易增長迅速。同時,中東在經歷大變局之後,發展對華關係的意願也日益增強。“實際上,隨著中國的發展,中方也願意在中東事務中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

巴以和談前景:任重而道遠

從1993年奧斯陸協議簽署至今,巴以問題又已延宕20年時間。由於分歧巨大,雙方不僅未能簽署永久和平協議,就連重啟和談也面臨重重困難。

剛剛訪問過巴以兩國的吳思科說,他感到巴以雙方都有進行和談的意願,但在重返和談的條件上有差距。

5月初,巴勒斯坦方面表示,贊同阿拉伯國家聯盟提出的新倡議,即在巴以雙方互相交換少量土地的情況下承認1967年邊界基礎上的兩國方案。李紹先認為,阿盟新倡議與以往的立場相比有所鬆動,為恢復和談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李紹先認為,過去這些年尤其是2000年以來,巴以和談基本陷於停滯狀態,未來重啟和談必須具備兩方麵條件:一是巴以雙方都必須堅定推進和平進程,將之視為唯一齣路;二是國際社會要不遺餘力地從外部推動。

“有利的一面是,國際社會已充分認識到推動巴以和談的重要性,都明白如果沒有巴以和談,中東動蕩就不可能結束。”李紹先說。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華黎明認為,巴以之間的矛盾盤根錯節,破解難度非常大,不大可能因為中方勸和促談而一蹴而就,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所持的積極態度,對解決巴以衝突、推動中東和平進程具有促進作用。

吳思科表示,對於巴以雙方在重返和談的條件上的差異,中方首先會為雙方恢復談判創造合適的氣氛,讓雙方談起來。“談判,才是解決雙方問題的唯一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