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是城市災害之一應建長期預防規劃 水浸是城市災害之一應建長期預防規劃

前日傍晚一場豪雨,導致本澳多處地方發生水浸後,昨日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緊急召集轄下與民生及大型工程有密切關係的相關部門進行會議,指示各部門妥善做好後續跟進工作,探究是次離島多處出現較以前嚴重的水浸原因及在氹仔低窪處增設監測站的可行性,並指示部門即時啟動巡查各大型地盤及相關設施,檢討及完善相關之應急措施及通報機制,做好預警預報,應對颱風季節的到來,防患於未然。而民政總署、土地工務運輸局、運建辦、交通事務局等政府部門,也紛紛對此進行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教訓,並採取了若干善後措施。這本是作為「以民為本」、「科學決策」的特區政府及其各部門應份的工作,但更應在這次水浸之後,按照「城市災害社會學」的理論,結合澳門的實際情況,參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制定澳門特區的排水防澇設施建設長期規劃,做好水浸災害的預防工作。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臨急抱佛腳。

前晚的水浸情況,確實十分嚴重。在兩個多小時的傾盆大雨之下,澳門半島和氹仔多處低漥地區受到不同程度水浸,河邊新街、新馬路、高士德及新橋等水深及膝,氹仔發生山泥傾瀉及樹木倒塌,多條街道亦出現水浸,水深到大腿,南新花園輕軌地盤亦告水浸。受暴雨影響,多個地下停車場和地下層行車通道也告水浸。由於正值下班時間,車流較多,再加上有一些汽車受浸「死火」,導致處處塞車,交通大打困龍。台灣作家龍應台曾經說過,「一場傾盆大雨後,如果撐著傘溜達了一陣,發覺褲腳雖濕卻不骯髒,交通雖慢卻不堵塞,街道雖滑卻不積水,這大概就是個先進國家;如果發現積水盈足,店家的茶壺頭梳漂到街心來,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鍋子撈魚,這大概就是個發展中國家。」由此看來,澳門只能算是一個「發展中地區」,達不到人們常以自許的「現代城市」。

為何會如此?看來不外是如下幾個原因:其一、雨量較為集中,兩個小時內達近百毫米亦即三吋多,下水道排泄不及,再加上接近初三、十八的大潮位,在海潮頂托之下形成倒流。其二、與已經進行過下水道整治工程的高士德大馬路,在今次有較大改善的情況反襯之下,更為凸顯本澳舊城區的下水道設施已經普遍老化,再加上一些地區正在進行各種工程,下水道遭受地盤所帶來的泥沙及各種雜物的堵塞,排泄雨水就更形困難。而一些過去從未發生水浸的地方,今次也水浸嚴重,由於「恰巧」附近正在進行輕軌工程,這就使人產生兩者之間「有關聯」,亦即地盤泥沙堵塞下水道的聯想。

據說,今次天文臺有發出「水浸預告」,但可惜的是,一來只是提前半個小時左右,二來塞車嚴重,一些聽到「預告」即趕返舖頭採取對策的居民,被堵在路上,耽誤了寶貴的時間。如果「預告」能再提前一些時間發出,如果不是「逢雨必塞車」,可能還來得及搶救,貨物損失不會這麼大。

其實,與其他城市相比,尤其是與澳門一關之隔的鄰近城市珠海市相比,澳門前日的水浸情況卻已是較為不那麼嚴重的了。實際上,珠海市一些馬路的水位,竟然將整部汽車浸沒車頂,據說這也是珠海有史以來罕見的水浸。而在與澳門此次受浸的同一時間,由於是大範圍降雨,內地廣東的好幾個城市的災情,比澳門更為嚴重,必須出動武警解救,轉移群眾。相比起來,澳門已屬「不幸中的大幸」。

作為城市水浸的話題,在其他城市也存在,甚至更為嚴重。即使是「首善之都」之稱的北京,去年的一場豪雨,主城區的所有下凹式立體交叉全部受浸,更引發全城癱瘓,因而有司機慘遭「沒頂之災」。

由此可見,城市水浸洪澇與城市地震、城市地質災害、城市氣象災害、城市火災、城市污染、城市放射性事故、城市生命線系統故障、城市蟲害、城市交通事故、社會安全事件、高層建築隱患、電訊感染及事故、金融危機、恐怖襲擊、化學污染、室內污染,及城市規劃建設失誤等一道,已成為城市災害的重要內容,有必要將預防工作放在前頭。比如,吸取高士德馬路的經驗,統籌安排,分期分批對全澳下水道進行改道。實際上,本澳舊市區的下水道,是在幾十年前安裝的,當時的人口較少,經濟活動也沒有今日這麼繁華,其設計已不堪今日的沉重負荷;而且也有一個使用壽命的問題,出現了嚴重的老化現象。這就需要進行全面的下水道整治工程。另外,應當加緊內港一帶的防洪工程規劃,並儘早進行實質性的施工,加設抽水站。而正在進行大型建設的地方,尤其是動用土方量較大的輕軌工程,必須注意避免清理出來的土方流入下水導,從而造成淤塞;更必須注意不要改變附近天然及人工河溝的水流軌跡。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必須建立長期的防洪及排水工程設計規劃。在這方面,國務院辦公室於今年三月二十五日發出的《關於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就值得澳門特區政府參考借鑒。該「通知」要求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必須在今年汛期前,認真排查隱患點,採取臨時應急措施,有效解決當前影響較大的嚴重積水內澇問題,避免因暴雨內澇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在二零一四年底前,要在摸清現狀基礎上,編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規劃,力爭用五年時間完成排水管網的雨汙分流改造,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而有關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規劃,必須明確排水出路與分區,科學佈局排水管網,確定排水管網雨汙分流、管道和泵站等排水設施的改造與建設、雨水滯滲調蓄設施、雨洪行洩設施、河湖水系清淤與治理等建設任務,優先安排社會要求強烈、影響面廣的易澇區段排水設施改造與建設。要加強與城市防洪規劃的協調銜接,將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各地區的舊城改造與新區建設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要按照對城市生態環境影響最低的開發建設理念,控制開發強度,合理安排佈局,有效控制地表徑流,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城市原有水生態環境的破壞;要與城市開發、道路建設、園林綠化統籌協調,因地制宜配套建設雨水滯滲、收集利用等削峰調蓄設施,增加下凹式綠地、植草溝、人工濕地、可滲透路面、砂石地面和自然地面,以及透水性停車場和廣場。要健全法規標準,加快推進出臺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規範城市排水防澇設施的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等等。

這個「通知」的其中一些內容,確是值得澳門特區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借鑒參考的,不能以「一國兩制」為由,視而不見,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