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仍“弱勢復蘇”“基本面”改革進程需加快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北京分析人士指出,CPI持續低位運行,外貿進出口延續企穩回暖態勢等,顯示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較為平穩,並呈現弱勢復蘇態勢。

伴隨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PPI同比下降,PMI有所回落,宏觀調控面臨更加複雜的形勢,特別是長期存在的外貿結構不合理、內需不振等問題依然沒有根本改變,中國必須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進度。

國家統計局9日發佈的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上升2.4%,高於上月的2.1%,其中鮮菜價格環比上漲11.2%,豬肉價格環比下降6.1%。4月份的外貿進出口總值3559.6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15.7%,其中出口1870.6億美元、進口1689億美元,分別增長14.7%和16.8%。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CPI價格維持低位運行,表明整個宏觀經濟運行平穩,為改革爭取了一定的政策空間與迴旋餘地。

解讀外貿數據的信息時,張立群說,外貿企業在經濟長期處於低迷的形勢下,在摸爬滾打中已經開拓了新的市場,對國際市場的適應能力及市場競爭力都在增強,一些技術實力強、轉型升級早、產品附加值高的外貿企業正在不斷成長。

“雖然中國經濟當下運行平穩,但復蘇的力度很弱。”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說。他認為,未來的宏觀調控將會面臨更加複雜的局面。 在輸入型通脹方面,去年下半年,美歐等國相繼跟進量化寬鬆政策,日本央行實行的“無限期”貨幣寬鬆政策以及近期歐洲央行、印度央行和澳大利亞央行相繼降息,進一步加劇了跨境資本流入中國的壓力。

“從國內來講,豬肉價格的持續低位運行,家禽養殖業遭遇‘斷崖式’下跌,如果管控不好,可能在將來引來報復性的物價上漲。”李雪松說。

張立群認為,基於國內國外錯綜複雜的因素交織,宏觀調控面臨更加複雜的形勢,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和大幅度的寬鬆貨幣政策都不大可行。

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巨大壓力仍在於有效需求依然不足。9日發佈的4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6%,環比下降0.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7%,環比下降0.6%。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公佈的4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6%,較3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

中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文宗瑜認為,科技對中國經濟發展貢獻率依然不高,外貿結構不合理,內需不振等問題依然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

他分析說,全球熱銷的蘋果等新型電子消費品在未來10年可能帶來20萬億美元的新產業規模,但中國外貿結構依然不合理、國內的奢侈品及公款消費水準在下降,經濟疲軟限制了就業崗位的增加與收入水準的提升,民間消費市場依然缺乏活力。中國過度靠投資拉動經濟發展不可持續。

國務院常務會議本週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確定今年在行政體制、財稅、金融、投融資、價格民生、統籌城鄉、農業農村、科技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要加大改革力度。

“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依然十分巨大,轉型升級大有希望。”文宗瑜說。

這位元專家認為,中國需要儘快出臺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案,抓住未來依然可能延續四至六個季度“弱勢復蘇”的態勢,加快中國經濟社會“基本面”的改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