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生留澳討論或成破解本澳人才“短板”的契機

子悠

繼早前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明確指出:“人才是制約澳門發展的突出問題,政府和社會須為此共同努力,也是明年度施政重點”之後,行政長官崔世安上周又在與經濟學會代表的座談中重申,“試行小量配額制允許外地學生留澳就業” 值得深入思考、探討和研究,希望社會對此問題可擴闊思路,以全域思維考慮,衡量利弊,最重要是如何方能符合澳門未來發展的整體需要。綜觀上周本澳社會主要輿論內容,除卻一場暴雨帶來的“治水討論”外,最為重要的莫屬外地生留澳的問題。

立法議員劉永誠認為,專才留澳是短期內有效解決人才不足的方法,只要制訂嚴謹審批程式及本地人力資源數據,有利未來多元產業發展,提升本澳競爭優勢。他說,本澳人力資源有限,近年經濟急速發展,勞動力以至各行業專才增長受到限制,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最終可能仍需要從其他地區輸入各方面人才。劉永誠指出,現時世界各地都在搶奪人才,挽留外地留學生就地工作的政策,於美國及新加坡等地已存在多時。他對此表示支持,認為澳門並非沒有人才,只是本地專業人才數量增長趕不上發展速度。加上來澳學習專才學習期間已逐步適應和熟習澳門社會環境和生活習慣,較容易融入本澳社會,適量地讓具備特定範疇專業或技能的專才留澳工作,是短期內較有效解決人才不足的方法。

發展策略研究中心理事長戴華浩表示,人資分佈失衡,將窒礙社會適度多元發展。惟現時一業獨大,人資質和量未符合發展所需。有效輸入專才勢在必行。建議政府從輸入專才範疇、途徑及數量入手,盡快推出專業認證制度及外地專才的退場機制,統籌好本地人才數據資料,讓人才有較大發展空間。

澳大校友會、澳大研究生會、澳大學生會內地生會亦特地合辦“高校內地畢業生能否留澳工作問題”研討會。在同意當局為特定行業設定政策保障本地工人權益的基礎上,與會者指出,澳門本地人口增長的數目未能配合整體經濟發展需要,預料2016年多個大型專案及酒店落成將引起勞動力市場緊張,反映人資短缺的嚴重性和迫切性。冀望能透過討論尋找充分理據,訂立明確機制,向當局建議,解決人資問題。

其實,關於本澳引進人才和開放外地生留澳工作一直是熱門話題,但同時也是敏感話題。過往雖然不斷有言論觸及,卻往往成為“過街老鼠”,往往被冠以“出賣澳門利益”、“影響本地人就業”等大帽子。故而甚少有政治人物敢於直接發表支持的言論,即使今次的談論熱潮再來,也是如此。或許這也與今年即將進行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有關。不過值得慶倖的是,今次討論中反對的聲音明顯少於以前。使人感覺到本澳社會直面人才“短板”影響長遠發展,並希望予以解決的決心。

客觀因素制約人才引進

內地曾有一句電影臺詞廣為流傳“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之所以被流傳,就是因為它道出了一個人才重要的道理。當今,關於人才的標準,有多種觀點和看法。有的觀點認為,人才就是能夠掙錢的人;有的認為,人才就是在社會中有較高地位的人或當官的人;有的認為,人才就是指既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同時又具有雄厚資產的人;也有人認為,人才就是指學識淵博,品德優秀的人;還有的觀點認為:“人才是指在各種社會實踐中,具有一定專門知識、較高的技術和能力,能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對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對人類進步作較大貢獻的人”等等。這些觀點都只是從某方面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的特點,都是從狹義上對人才進行了定義,沒有能夠全面地揭示現代社會真正意義上的人才。其實,人才就是從事社會建設能夠有一定貢獻的勞動者。關於人才的重要作用,幾乎無需贅言人人都能理解。不單是對企業或機構、團體發展有重要作用,對整個社會的進步,各類人才亦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應該說,從實際情況上看,澳門是求才若渴。理應吸引更多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來澳定居。但是為何,近年來本澳專才移民的申請卻逐年遞減?分析認為,“由於澳門沒有開宗明義的專才移民政策,加上金融海嘯期間,曾裁減大量外籍技術人員,做壞了名聲,很多專才在澳抱過客心態,不願移民來澳。”其實,這只能算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澳門本身特殊情況,澳門最大產業一直以來都是博彩業,縱觀全世界“開賭”的地方並不多,這方面的人才當然也不多,甚至是相當緊俏。當然會有不同地方之間的人才搶奪;再者說,澳門在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定位文化創意產業、會展業為重點方向,但這本身澳門就處於起步較晚的不利境地上,而且本身雖有獨特的文化資源,但社會整體的開發意識並不足夠,加之無論是文創還是會展,硬體設施的不足都難以讓外地專才有足夠的信心。另一方面就是整體的社會思維,澳門人不排外雖是事實,但是社會上呼籲保護本地人的聲音卻是過於強大,甚至被有心人利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片面強調本地人眼前工作和收入的利益,而不提引進人才加速發展後,市民所將享有的更大益處。人為的將引進專才加快發展與澳門本土市民的利益割裂開來。在社會上造成重視本地人而漠視外來專才的假像。當然會令外地專才對在澳門發展有“朝不保夕”的感覺。不願留澳發展也實屬正常。

培養與引進應並行不悖

由於人才的重要性,全世界都在盡最大努力吸引和留住人才,人才戰略更是成為重要的國家和地區發展戰略。以新加坡這個典型的“人才建國、人才立國”的國家為例,它的人才戰略從立國之初就開始了。人才資源可以彌補自然資源的缺乏,這是新加坡人才觀中最具危機意識和前瞻性的思想。為此,新加坡制定了吸引全球人才的開放政策,設定了將新加坡打造成“人才之家”的國家戰略,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人才提供了一個大展身手的舞臺,也為行業精英和投資者提供了一個經商和業務發展平臺。遍攬海外人才進入新加坡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是人才戰略的又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加坡政府為了吸引人才,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有針對性的計畫,比如國外人才居住計畫、減少就業障礙計畫、技術移民計畫、外籍人士居留權計畫、特殊移民計畫等,盡可能地為外來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根據新加坡的人才戰略計畫,到2015年在本地留學的外國學生將增至15萬人。新加坡政府一直奉行開放和寬鬆的留學政策,並逐步整合國內高校,嚴格管理私立院校,以期更多青年人才前來新加坡深造、工作以及移民。為此,在吸引人才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在海外設立了8個“聯繫新加坡”中心,負責海外宣傳和招聘聯繫工作;二是所屬政府的幾所公立大學,每年都組織去世界各地直接招收優秀學生;三是在新加坡留學的學生只要在當地找到用人單位就有機會申請新加坡綠卡。目前,在新加坡的400多萬常住人口中,外籍人士占了四分之一,而新加坡的經濟增長中有三分之一是外來人才的貢獻。

當然,並不只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無論何時也不能放鬆對本地人才的培養,因為只有本地人才更瞭解本地實際,也才能夠更好為本地發展服務和做出貢獻。因此,新加坡借助層層篩選的精英教育模式和獎學金制度,鍥而不捨地培育國家棟樑之材,重要政府職能部門的人才來源通道與科學教育、醫療、金融以及國有經濟等部門的人才通道密切相連,以確保各個領域的精英人才都能夠向政府管理領域輸送。同時,通過早已普及的高中教育以及日臻完善的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為國家儲備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其實,新加坡政府快速、大量引進外來人才的政策也曾引起當地民眾的憂慮,擔心大量外來人才的湧入會奪走他們的就業崗位和機遇。儘管出現不同的聲音,但是對於地域狹小、資源匱乏的新加坡來說,人才戰略是必由之路。在新加坡政府積極引進外來人才的努力下,如今的新加坡已經成為東南亞地區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和世界性的人才流動舞臺,大量的人才資源支撐了新加坡經濟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

應該說,新加坡的人才政策是值得本澳借鑒的。同樣是地域狹小、資源匱乏。不同的是澳門還擁有祖國作為強大的後盾,又有雖然單一卻已經高度和繁榮經濟體系。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澳門實施類似新加坡的人才戰略會更具有基礎和條件。當然,筆者所說的這個人才戰略並不是全盤的大力引進,而是在引進的過程中,同樣關注和重視本地人才的培養。兩者應該是並行不悖的。其實,之所以在本澳會因為人才引進衝擊本地人利益的憂慮而制約類似新加坡式人才戰略的實施,主要原因應該是對市場看待的問題,若將眼光只是局限在本地的市場,引進多少人才必然會搶佔多少本地人才的機會。但是若將市場做大,把澳門的發展機會和發展規劃放諸澳門之外的區域甚至全國、全世界呢?完全可以將澳門本土打造成為人才的總部,而將發展與機遇的把握放在澳門之外的範圍。這樣,在澳門資金充足和聯繫中西特殊優勢的背景下,澳門是可以謀求到更大的發展舞臺的,而在這個舞臺上,無論是外來專才還是本地人才都有施展才華的空間。

建立澳門特色的人才戰略

人才戰略是國家和地區為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把人才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對人才培養、吸引和使用作出的重大的、宏觀的、全域性構想與安排。發達國家從很早就已經認識到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早就有各自的人才戰略。我國在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也已印發《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這是我國第一個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提出了未來十年育人選人用人的指導方針、戰略目標和總體部署。這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總體規劃,是我國今後一個時期人才發展的綱領性檔。而澳門至今仍欠缺這樣一個關於人才的戰略規劃,仍然是遇事討論、研究,難以形成真正的社會共識,即使有一定共識,也只是流於表面,並沒有將人才規劃與澳門發展真正有機結合。

正如之前所講的,引進專才與培養本地人才應該是並行不悖的。澳門的人才戰略也必須突出此點,因為在以人為本的施政下,經濟社會的發展必須是讓市民真正獲得實惠。但是在具體規劃上則應有所偏重,比如文創、會展這類本澳現有人才卻是勝任有困難,或者還需要時間去成長的行業,引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