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準確拿捏一中原則考驗政治智慧

菲律賓公務艦射殺台灣漁民所引發的台菲雙邊糾紛,發展至今越發複雜,並從原先較為單純的漁權糾紛及跨境刑事案件,延伸發展為頗為敏感的海峽兩岸間以至是在國際事務中,如何遵循「一個中國」原則的複雜問題。如果處理失當,將會造成在國際上對「一個中國」原則失守的連鎖效應。因此,涉事各方尤其是北京,都必須以高度的政治智慧準確拿捏,既嚴守「一個中國」原則,又避免被台灣島內各種政治勢力所利用,對島內民眾進行挑唆,以達到其惡化兩岸關係之醜惡目的。

實際上,由菲律賓公務艦射殺台灣漁民所引致的台菲外交博弈,已由原先的台菲之間的道歉、賠償等單純的善後處理,發展到涉及如何精準拿捏「一個中國」原則,及對應台灣當局「活路外交」政策的敏感問題。實際上,從該事件前昨兩日的發展軌跡看,一方面,菲律賓由於習慣性的輕慢使致,所表現的態度令台灣朝野都感到缺乏誠意,迫使馬政府將制裁手段升級,其中一項內容是下令撤回其駐菲律賓代表王樂生,並實質上是「驅逐」菲律賓駐台代表白熙禮出境,演變下去,如果菲律賓外勞感到遭受侮辱,也紛紛撤回台灣,菲律賓可能會認為其在台灣已經沒有領務工作,因而索性斷絕「關係」,馬政府的「外交空間」又將進一步緊縮;另一方面,倘菲律賓是以遵守「一個中國」原則為由,援用在處理菲律賓槍手挾持及槍殺香港遊客事件的模式,向中國政府道歉,這就必會引發台灣朝野爆發嚴重的抵觸情緒,更加疏離「一中」原則。另外,倘若北京在處理這個問題上,過於強調「一個中國」原則和「兩岸合作護漁」議題,所獲效應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這個未來發展態勢,確實是值得各方高度關切的。

其實,在台灣島內,已經出現了這樣的苗頭。據報導,前日「陸委會」主委王鬱琦在海基會向「立委」作閉門簡報時透露,針對菲律賓射殺台漁民後,搬出「一中政策」壓低台方姿態,台方已有透過管道,向大陸表達希望不要插手的要求,以避免增加事態的複雜度。而昨日上午「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議《兩岸關係條例》修正草案時,朝野「立委」都向他提出「一中」原則的問題,並質問他倘菲律賓將道歉函送交北京,再由北京轉交臺北,「陸委會」會否接收?緊接著,內政委員會還通過了一個臨時提案,要求「陸委會」針對大陸關切台菲衝突一事發表聲明,避免大陸「籍此宣傳台灣為大陸一省」。在此壓力之下,「陸委會」於傍晚發出「新聞稿」,聲稱菲律賓違反國際法殺害台灣漁民一案與中國大陸所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毫無關係,希望各方能充分認知此點,避免處理事件過程中,傷害台灣人民的感情。

這就是北京當前在外交領域上涉及台灣問題時的難解之結。如果說,當國際上某些國家大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與台灣當局發生超越「一個中國」範疇的「外交」活動,北京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理所當然、理直氣壯的話,那麼,在涉及到台灣同胞生命安危的國際糾紛中,涉事的國家願意並主動地以「一個中國」原則來作善後處理,或是北京以「一個中國」原則向涉事國家提出交涉,就必會觸動到台灣方面的「敏感神經」--無論是表面上承認「一中」實質上卻是主張「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國民黨當局,還是主張「中華民國是台灣」的民進黨,都認為「侵犯台灣主權」或是「吃台灣豆腐」,必然觸發抵觸情緒。

就以馬政府這次處理菲律賓公務船射殺台灣漁民事件的過程看,其時刻防避北京「插手」,提出「聯合護漁」,及反對菲律賓以「一中原則」處理的態度,就表露無遺。在開始時,馬政府表現得「軟趴趴」,當時主要是擔心美國會以為「太平洋第一島鏈」鬧內訌。而後來之所以轉為強硬,是基於三個因素:其一是島內民情激憤,馬政府如果不採取強硬態度,民意支持度將會跌得更低;相反,採取強硬態度,反而能夠轉移民眾對政績欠佳的視線,獲得高支持度。後來的事實也已證明瞭這一點,當馬政府祭出「最後通牒」之後,獲得朝野藍綠的普遍支持,連民進黨中央及幾大巨頭都表態支持,是馬英九上臺之後難得一見的景況。

其二是擔心會將造成「兩岸聯手抗菲護漁」的事實。事件發生後,中國外交部和國台辦都在第一時間表態,被島內政媒兩界形容為比馬政府反應得還快速還要強硬,而島內民調也表明百分之七十三的民眾支持兩岸聯手護航。馬政府擔心自己還不出手,就將會重演「兩岸聯手保釣」的一幕,並讓台灣民眾盼望大陸軍方出面向菲方施壓的情緒極度發酵,從而促成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強大民意。因此,馬政府必須搶在大陸軍方「發威」之前,對菲方採取強硬手段。

其三是美國的態度。儘管美國開始時有點偏袒菲律賓,但畢竟這與釣魚島事態不同,一是不存在將釣魚島「交給」日本那樣的事實,二是畢竟發生了命案,因而後來還是從「人道」的立場出發,向菲方施加了「妥善解決」的壓力。因此,馬政府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放膽去做。但馬政府在發出「最後通牒」之前,仍然詢問了美國的態度。

而菲律賓的輕慢態度,固然是因為其政治情商不高,但也與「一個中國」原則有關。在政治情商方面,從總統到基層下屬,均是政治白癡。曾記否?在香港遊客遭槍手挾持事件上,阿基諾三世面對電視鏡頭竟然是笑口噬噬,而警察則從施救手法極端不專業,到槍手自裁後竟然在旅遊巴士前合照留念,都顯示其政治情商和專業水平很低。而在今次事件中,也折射了菲律賓對執行涉外任務的海岸警衛隊成員,未有進行國際公法教育,而致釀成違反國際公法的事件。這與日本在釣魚島糾紛中,只是開水炮,不敢動用致命武器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

但菲律賓也不是完全沒有政治概念,只不過是僵化理解而已,尤其是在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掌握方面。除了是聲稱要以「一個中國」原則來處理之外,在處理實務中,尤其是對待道歉的處理方式,就反映了這一點。菲律賓認為,以「一個中國」原則來衡量,台灣不是獨立主權國家,因而兩者之間不存在政府關係,只有人民關係。因此,就只能以總統個人和菲律賓人民的名義,向台灣人民和洪石成家屬道歉,而不能提菲律賓政府和台灣政府。而偏偏就是這一點,被馬政府認為「授權不足」,「沒有誠意」。

事件發生後,有不少學者認為,這是菲律賓以「一個中國」原則為擋箭牌,轉移視線,及挑撥兩岸人民的關係。或許,阿基諾三世確是有此意圖,但並不是主要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出於堅守「一中原則」原則。民間學者有此質疑,問題不大,但北京就不能也如是想。否則,就等於是鼓勵菲律賓以至是與台灣存在漁業糾紛的其他國家,如日本、越南等,棄守「一個中國」原則。因此,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前日對媒體提出的「菲律賓試圖用『一個中國』的說法來挑撥兩岸關係」問題,將兩者關係作出適當區隔的回答,是較為適當的,即表達了對菲方槍殺無辜臺灣漁民野蠻行徑的譴責,及堅決維護漁民同胞的權益的態度,又強調了「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對此,確是有必要拿捏得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