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建設中葡商貿合作平臺的戰略思考

郭永中

國家在“十二五”規劃中把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臺的戰略定位,其目的正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10年11月13日在澳門舉行的中葡論壇第三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致辭中指出:“它充分利用澳門聯繫中國和葡語國家的獨特優勢,以經貿合作為重點,有效地推動了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因此,國家提出要把澳門建設成為中葡經貿合作服務平臺,這不僅給澳門帶來難得的機遇,而且對澳門自身來說也是一項光榮的使命,更是任重而道遠。

一、澳門國際經貿平臺的輝煌歷史

澳門開埠400多年來,曾經不僅是中國唯一的通商口岸,也是中國海外貿易的惟一港口,更是聞名遐邇的“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據《澳門紀略》載:“澳唯一莖系於陸,饋糧食,餘盡海也,以故內養舟達澳尤便捷。遵澳而南,放洋十裏許,右舵尾,左雞瓶頸。”可見,在16世紀中葉的澳門,由於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方便的水陸交通,惟一的開放口岸,已造就了它獨有的繁榮。到16世紀80年代,澳門的對外貿易可謂盛極一時,令中外人士豔羨。這時澳門的葡萄牙人以澳門為據點幾乎壟斷了各貿易點,他們壟斷著澳門至印度、果阿至葡萄牙里斯本的貿易;澳門至長崎的貿易;澳門至菲律賓馬尼拉和墨西哥的貿易。這三條航線是當時葡萄牙人壟斷的主要航線。從地圖上看,這三條航線構成了一個三角,史稱“大三角貿易”。有學者認為:“十六世紀中葉後,由澳門為起點展開的對日本、歐洲、東南亞各國的貿易,輸出的是絲、鐵、瓷器等,輸入的是白銀,被史學家稱作‘銀絲之路’。這條鋪設在波濤上的‘銀絲之路’對相關各國都產生過積極的意義,不同程度地促進了各國各地文化和經濟發展,可以和漢武帝時期的‘絲綢之路’媲美。”由此可見,當時作為國際貿易中轉站的澳門不僅是中國內地產品通往世界各地的一個貿易市場,也是世界產品進入中國內地的一個貿易集散地。也有學者指出:“從十六世紀中葉到1840年以後香港崛起的300多年間,澳門實際上壟斷了中國對東西方的海上貿易。”

縱觀澳門的發展歷史進程,特別是澳門作為中國最早的國際貿易平臺,儘管它有過輝煌,也出現過低谷,甚至是衰敗,但是它為中國早期的國際貿易發展和東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這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歷史。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說,澳門不僅是最早打開中國內地商品通往世界各地的大門,而且也是最早開創世界各地的商品進入中國內地的先河,更是最早開拓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

二、再造澳門中葡經貿合作服務平臺的新舉措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澳門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它無論是作為國際商貿合作的平臺,還是作為東西方文化交匯的窗口,它不但具有獨特的國際網絡聯繫優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國際商貿服務平臺的作用,更使它具有在中國聯繫葡語國家平臺的獨一無二性。

(一) 首屆中國—葡語國家部長級經貿合作論壇在澳門舉行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以後,中央政府為了充分發揮澳門在葡語國家之間聯繫網的作用,以及澳門在葡語方面的語言和人才優勢,中央政府決定在2003年10月12日至14日在澳門召開第一屆中國—葡語國家部長級經貿合作論壇,出席本次部長級論壇的葡語國家有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葡萄牙、東帝汶和中國共8個國家。在本次論壇上,當時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作了“推進新的合作,譜寫新的篇章”的主題演講。她在演講中指出:“澳門與葡語國家有著長期的文化與經濟的交流,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著密切的經貿往來。在澳門舉辦首次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對於澳門進一步發揮聯繫祖國內地與葡語國家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具有特殊的作用。”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安民在致辭中指出:“澳門特別行政區在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中,發揮著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澳門與葡語國家有著深厚的語言文化關係,法制和行政架構也與歐洲大陸相近,是葡語國家廠商完全可以借重的通向中國內地市場的經貿中介。”由此可見,中央政府決定在澳門舉辦首屆中國—葡語國家部長級論壇,不僅是澳門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的榮耀,而且也是澳門歷史上的一個具有重大影響的事件,更是中國—葡語國家在政治、經濟和貿易合作關係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在中葡論壇成立前的2002年,中國—葡語國家的貿易總額為55.8億美元。2003年中葡論壇成立以後的第二年,中國—葡語國家的貿易總額增加到了182.66億美元。其中,中國和安哥拉貿易額在2002年為11.8億美元,在2004年達到了49.1億美元;巴西對華貿易總額2002年為40億美元,2004年達到了123億美元;葡萄牙對華貿易額2002年3.8億美元,2004年達到了8.7億美元;莫桑比克對華貿易額2002年為0.48億美元,2004年達到了1.2億美元。2005年1月,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巴西第二大貿易夥伴。據報道,中國與安哥拉簽訂了大筆石油合同,從而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安哥拉第二石油進口國。統計數字充分顯示,2003年中葡論壇成立後與2002年成立前相比較,幾個主要葡語國家的對華貿易,一年多來都出現成倍增長的趨勢。

由此可見,本次中國—葡語國家部長級經貿合作論壇在澳門的成功舉辦,不僅標誌著澳門作為中葡經貿合作服務平臺的地位初步凸現,而且也向出席中國—葡語國家的代表們充分展示了澳門回歸中國以來,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居民安樂業的良好營商環境,更為重要的是本次論壇簽署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2003年部長級經貿合作行動綱領。本次經貿合作行動綱領的主要內容包括總則、政府間的合作、貿易、投資與企業合作、能源與漁業領域合作、工廠與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合作、自然資源利用合作、人力資源開發領域合作以及後續機制等九個方面的內容。並特別在行動綱領中明確提出建立論壇後續機制,通過在澳門設立常設秘書處,保障所需後勤和資金支持,以及必要的聯絡,以落實擬實施的計劃和方案。各國部長們同意於2006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召開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二次部長級會議,總結中國與葡語國家在經濟和企業合作方面的成果。

(二) 第二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在澳門舉行

2006年9月24日,當時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先生在第二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作了題為:“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的主題演講。他在演講中指出:“澳門與葡語國家有著長期的文化和經濟交流,與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著密切的經貿往來,具有廣泛的國際商貿聯繫網絡和融通中西文化的優勢。中國政府將按照《基本法》,繼續全力支持澳門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促進澳門的繁榮與穩定。隨著《中國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落實和不斷完善,澳門的獨特優勢將進一步顯現。我們也希望論壇各葡語國家充分利用澳門的橋樑作用,提升與澳門和中國內地的經貿合作水平。當時的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在第二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上指出:“三年前,經過中方的提議,在葡語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中葡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成功在澳門召開。三年來,胡錦濤主席、吳邦國委員長、溫家寶總理、賈慶林主席等中國領導人相繼訪問過葡語國家。同時,莫桑比克希薩諾總統、迪奧戈總理,巴西的盧拉總統,葡萄牙三桑帕約總統,東帝汶的夏納納總統,佛得角的內韋斯總理也先後訪問了中國。令人高興的是,我們相互間的經貿合作駛入了快車道。去年,我們的雙向合作不斷發展。在2003年的時候,中國與葡語國家貿易額當時是突破100億美元,去年,就增長到了230多億美元,為兩年前的兩倍。今年上半年,中國從葡語國家的進口增長超過了70%,出口增長了60%,年底最少達到330億美元,有望達到350億美元,為三年前的三倍還要多。中國對葡語國家的投資也超過了歷年投資的總和,充分顯示了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巨大潛力和勃勃生機。”與此同時,薄熙來同志在本次論壇的閉幕式上指出:“和三年前相比,我們的合作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我們相信,我們已經踏上了一個新的平臺,我們滿懷信心,三年以後2009年,我們的合作規模,合作水平將有更大的提升。昨天簽署的經貿合作行動綱領,表達了我們對未來三年的美好期盼,是我們共同的行動指南和奮鬥目標。我們將致力於在三年內實現中葡論壇與會國間貿易和投資額雙雙翻一番的目標。”

第二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與第一屆相比,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裏,不僅中葡雙方貿易額增加了三倍多,而且中國對葡語國家的投資也超過了歷年投資的總和,更為令人興奮的是,第二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簽署的行動綱領,與第一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簽署的經貿合作行動綱領相比,行動綱領中專門增加了“澳門平臺作用”一章的內容。特別是在本次經貿合作行動綱領中對於澳門的平臺作用不僅非常重視,而且也給予了高度的肯定。經貿合作行動綱領中:“一是重申澳門應積極發揮其平臺作用,以加強中國和葡語國家經貿合作關係;二是強調必須積極推動澳門企業、中國內地及葡語國家企業,在經貿、運輸、投資、農業與漁業、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衛生和通訊等領域,共同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三是同意繼續鼓勵和促進澳門致力於參與並擴大對葡語國家人員的培訓,協助論壇舉辦人員培訓活動,如語言、貿易、旅遊、金融和工商行政管理等。”

(三) 第三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在澳門舉行

2010年11月1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葡論壇第三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致辭中明確指出:“中葡論壇是中國和葡語國家開展互利友好合作的重要平臺和紐帶。它充分利用澳門聯繫中國和葡語國家的獨特優勢,以經貿合作為重點,有效地推動了中國與葡語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