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葡平臺先天不足需後天努力

陳觀生

早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來澳介紹澳門經濟發展定位時,前立法會主席曹其真提及,本澳中葡平臺的作用似乎未受重視,如國內企業走出去與葡語國家合作,本澳對相關資訊後知後覺,希望可以發揮本澳在語言、法律等方面的優勢,發展中葡平臺,令本澳更多人可以從中葡合作中尋找到商機或者創業。張曉強回應時稱,國內企業走出去大多選擇香港作為跳板,本澳或者在中葡平臺的宣傳方面可以加強努力。筆者認為,與香港已經成為國內企業走向世界的橋樑相比,本澳有著先天上的不足,需要加強多種配套才能真正發揮平臺作用。

中葡平臺政府推動為主

國家為了再造澳門作為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平臺,從2003年開始,由中國商務部主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協辦的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迄今為止已經在澳門成功舉辦了三屆。從這三屆中葡經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情況來看,不僅規模一次比一次大,參與的人數一次比一次多,而且參與會議的規格也是一次比一次高,中國參加的領導人從國務委員、副總理到國務院總理,其它七個葡語國家的領導人從總理到總統,更令人欣慰的是,中葡雙邊取得的貿易成果令人振奮,無論是投資額、進口和出口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回顧三屆論壇,第一屆會議簽署了經貿合作行動綱領,第二屆會議簽署的行動綱領中專門增加了“澳門平臺作用”一章的內容:“一是重申澳門應積極發揮其平臺作用,以加強中國和葡語國家經貿合作關係;二是強調必須積極推動澳門企業、中國內地及葡語國家企業,在經貿、運輸、投資、農業與漁業、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衛生和通訊等領域,共同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三是同意繼續鼓勵和促進澳門致力於參與並擴大對葡語國家人員的培訓,協助論壇舉辦人員培訓活動,如語言、貿易、旅遊、金融和工商行政管理等。”第三屆“中葡論壇”期間提出成立 “中葡合作發展基金”,基金將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澳門工商業發展基金共同發起,總規模達10億美元,首期啟動兩億美元,旨在支援中國內地和澳門特區的企業在葡語國家“走出去”和葡語國家企業在中國的投資發展。

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來澳出席第三屆論壇會議時,不僅對再造澳門中葡經貿合作服務平臺的作用高度重視,而且對於論壇成立以來中葡雙邊貿易額取得驕人成就給予充分的肯定,更對澳門在中葡經貿合作服務平臺中所發揮的作用十分讚賞。他指出:“2003年論壇成立時,中國和葡語國家的貿易額剛過100億美元,2008年已達770億美元,提前1年實現貿易額突破500億美元的目標。今年前三季度,雙方的貿易額達682億美元,同比增長57%,反映出雙方貿易的巨大活力。目前,葡語國家的咖啡、腰果、葡萄酒等著名產品,已經擺上了越來越多中國百姓的餐桌;中國物美價廉的日用消費品也豐富了葡語國家的市場,廣受消費者的歡迎。”溫家寶指:“論壇成立以來,中國與葡語國家雙向投資快速增長。截至2009年底,葡語國家已在華設立700多家企業,對華投資累計金額超過5億美元。中國對葡語國家投資方興未艾,累計金額超過10億美元。雙方投資的增加,帶來了各自需要的適用技術,支援了對方的經濟建設,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活。”

國家把澳門建設成為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臺的戰略定位,其戰略考慮,一方面,國家是為了充分發揮澳門長期以來與葡語國家在經貿、文化、語言以及廣泛的國際聯繫網路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把澳門再造成為中葡經貿合作的紐帶和橋樑;另一方面,國家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澳門長期以來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單一產業結構,實現澳門產業結構走向多元化的發展戰略目標。

所以,中葡平臺一直以政府推動的方式來發展,而本澳的主要承辦機構是貿促局,其主要活動是澳門年度最大型的國際性經貿活動“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邀請葡語國家的貿促機構、商協會組織企業到澳門參展參會,並通過舉辦研討會、推介會、商業配對等活動協助葡語國家與海內外的企業、投資者直接交流對接,尋找市場商機。此外,在“澳門商品展示中心”(商匯館)專門設立了“葡語國家代理產品”展示區,面向來澳的旅客和投資者介紹葡語國家的投資環境,並為葡語國家商品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宣傳及推廣管道。

中葡平臺難及香港橋樑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年來,在國家“走出去”戰略指引下,中國企業在世界多國家和地區開展投資合作,不僅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而且全面提升了中國企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水準。

據香港投資推廣署公佈資料顯示,2012年,赴港投資的內地企業達1938家,內地對港投資額465億美元,約占大陸企業對外投資總額59%。選擇利用香港為跳板,進軍國際市場已成為越來越多內地企業效仿做法。

內地企業選擇香港作為進軍國際市場的跳板,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內地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主要面臨籌融資、掌握海外市場訊息、法律系統與國際市場對接、企業管治能力提升等方面困難,而香港的金融、人才、市場優勢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因而內地企業可充分利用香港的資源優勢和橋樑作用,開拓海外市場。二是近幾年來,內地中小企業在融資、市場推廣上困難重重,而香港具有完善的現代服務體系,包括成熟的金融市場、低廉的稅率以及豐富的市場行銷經驗,尤其適合新興產業快速壯大。三是在企業尋求轉型升級、自主創新,或者“走出去”拓展環球服務的過程中,需要多種專業服務的支援。香港是國際服務業樞紐,服務業占90%以上,是全世界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之一。在金融、會計、法律、市場推廣、物流、設計、專利授權等多個領域,香港都擁有最專業的人才,具備豐富經驗和國際視野;香港既瞭解國際市場的運作模式,也熟悉國情,明白內地企業在轉型升級、創建品牌、拓展海外市場時候的種種需要,這樣就能全方位協助企業提升競爭力。四是作為國際貿易和物流中心,香港擁有國際一流的海運、空運等交通基礎設施和先進的資訊管理系統;作為國際化大都市,香港與世界各地有著廣泛的聯繫,擁有大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作為亞洲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產品豐富,外部資金充足,融資成本較低。五、據介紹,香港政府鼓勵內地各行業各規模企業赴港投資,對於赴港投資企業,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將提供一對一的免費、保密服務,包括前期向企業提供經商環境資訊及商機、建立關係網路服務;中期提供介紹仲介、安排與香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會面、支持公共關係及媒體宣傳等實際支持;後期提供協助擴充業務、組織研討會及聯誼活動等持續服務。

但是,中葡平臺的作用,與香港的橋樑及跳板功能相比,相差甚遠。由於澳門的經濟總量有限,而且澳門與香港、內地尤其是沿海地區的經濟實力相比,澳門的經濟實力不具有優勢。所以內地企業較少選擇澳門作為走出去的平臺,正如曹其真所指,早前內地企業收購葡萄牙電力公司以及多宗內地企業與葡語國家的合作專案,根本無需經過澳門。而溫家寶所提到的中葡之間的龐大貿易額和雙邊投資,大部分與澳門這個平臺無關;據有關消息透露,第三屆“中葡論壇”期間提出成立的“中葡合作發展基金”,不要說其期望達到10億美元規模,甚至是首期啟動的2億美元也還沒有落實。

中葡平臺仍需多項配套

與葡語系國家有著傳統的緊密關係、管道暢通,實行自由港政策,具有自由開放的世界性經濟網路等等,是本澳打造中葡平臺的優勢條件。然而,這種“先機”與“相對優勢”,如果不能迅速轉化為獨一無二的市場優勢,將無法發揮平臺的作用。

參照香港的優勢,本澳打造中葡平臺仍有多項配套需要加強。首先,要把握國家未來發展的政策方向,儘快展開打造中葡平臺的政策研究。展望國家發展的未來,內地企業“走出去”十分需要法律、風險管理、金融和融資等方面的服務。香港人才彙聚,金融、貿易、法制、專業服務跟國際接軌,營商環境優良穩健,加上多年積累的海外商貿網路和跟內地日益密切的經濟關係,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首選。澳門只是在葡語國家的交往方面稍具優勢,因此應儘量發揮在這方面的語言和法律優勢,支援葡語普及教育和加強葡系法律研究。

其次,瞭解中葡之間合作的需求,主動介入中葡之間的合作項目。當前強調國家“走出去”,主要是指通過擴大海外投資,把一部分外匯儲備由美國債券和美元儲備轉變為能源資源等物質儲備,以規避美元貶值風險。其中葡語系國家有著極大的資源優勢,中葡合作項目發展迅速,對中葡平臺的發展十分有利。具體來說,一是通過海外投資,獲取更多的海外能源資源勘探權、開發權,以打破我國經濟長遠發展所面臨的瓶頸約束:二是通過國際並購,充分利用國際市場的科技資源、人才資源和行銷網路,提高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經營能力;三是通過到國外發展加工貿易,帶動零部件和原材料出口,以資本輸出帶動商品勞務輸出,在發達國家市場疲軟的情況下創造出口需求;四是通過到海外承攬建設工程和租賃服務設施,帶動工程機械、建築材料和勞務出口。當前出現的海外投資機遇,是千載難逢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第三,實施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本澳現時在打造中葡平臺上的一個有利條件是擁有語言人才,但與香港相比,本澳人口中掌握葡語的比例與香港人口中掌握英語的比例也是相差甚遠。所以,除了加強葡語教育之外,本澳主要應為內地企業“走出去”與葡語系國家合作提供資訊、法律、融資和交易服務。由於各個國家法律體系和法律完備程度不同,在進入投資物件國之前,只有詳細瞭解該國的法律,才能有效抓住機遇,規避風險。在這方面,澳門在瞭解葡語系國家法律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並在長期的國際交往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擁有較多的葡語法律人才,可以為內地企業到海外葡語國家投資提供法律諮詢服務。

第四,發展中葡資訊諮詢服務。當前內地企業到海外投資,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難以獲得及時、全面、系統、真實的資訊,特別是待開發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