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吳會未提政治對話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習近平先後透過中共「十八大」和第十二屆「兩會」的法定程序,全面接承大陸黨政軍大權之後,昨日首次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代表、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似是為了為這次「習吳會」「造勢」,在「習吳會」的前一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乘載著三名航天英雄「可上九天攬月」,而「潛龍一號」也在在南海完成首次海上試驗,「可下五洋捉鱉」。昨日在「習吳會」之際,「神舟十號」還成功實現與「天宮一號」的自動交會對接。這些時間點雖然都是巧合,但也等於是為「習吳會」鳴放禮炮。

而在「習吳會」之前,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南加州的安納伯格莊園進行「陽光會晤」,達成了共同構建新型大國合作關係的共識。這個態勢的發展,促使馬英九轉變了態度,從已經卸任的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莉的「重返亞太戰略」中驚醒了過來,也「如影隨形」地緊緊跟隨正在悄悄調整美中關係的奧巴馬的腳步,開始重視與大陸的關係,對海峽兩岸有識之士提出的「APEC習馬會」建議,表態說「這些建議我都聽進去了」。因此,在吳伯雄出發之前,馬英九向其交付兩大任務,一方面要檢討五年多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另一方面要前瞻兩岸關係的未來方向,並指出兩岸需要不斷地有新的構想、視野、動力,讓這個關係能持續創造,永續和平與繁榮。

但由於台灣地區的政治情勢十分複雜,反對勢力頗為強大,連馬英九也不能「操之於我」,因而習近平在「習吳會」中的「開場白」提出的「四點堅持」:堅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係大局;堅持在認清歷史發展趨勢中把握兩岸關係前途;堅持增進互信、良性互動、求同存異、務實進取;堅持穩步推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是屬於高度概括性的,是在過去「鄧六條」、「葉九條」、「江八點」、「胡四點/六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煉提高。不過,從字裡行間,仍可找到許多「新亮點」的概念和提法,尤其是對「增進互信,良性互動,求同存異,務實進取」的詮釋,指出就是要加強溝通、平等協商、相向而行,相互釋放善意,維護兩岸關係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局面,合情合理解決彼此間的問題;要本著同舟共濟的精神,發揮政治智慧,聚集和擴大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共識,妥善處理和管控分歧;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穩步向前,不因遇到困難而停滯,不被任何幹擾所困惑,防止和避免出現倒退;蘊含著對兩岸關係發展進入「深水區」的執著追求及推動藝術。這本身就是一篇大文章,需要細細品味,從中品出其雋永意涵。雖然未有白紙黑字地說明是「政治對話」,但卻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而吳伯雄提出的七項主張:堅持「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的政治互信基礎;強化兩岸經濟關係與經濟整合;我們希望有意義參與國際活動;深化社會交流,積極促成兩岸互設辦事處;加強文化交流、推動教育協議;早日簽署換匯協議,加強兩岸金融合作;增強民族認同,祖先無從選擇;則是「實」的東西較多,可能都是經過馬英九的授權,甚至是授意之作。這也是向北京開出的一系列「清單」。尤其是其中的「盼望能儘速加入區域性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請注意,並未提到「TPP」),「希望有意義參與國際活動」,「積極促成兩岸互設辦事處」,及「推動教育協議」等,折射了民意低迷的馬英九意圖依靠以此實現「民意翻盤」的急切性。

據國民黨文傳會發出的「新聞稿」稱,在習近平、吳伯雄兩人的「開場白」之後,習近平對吳伯雄提出的七點訴求,都作出了積極正面的回應。主要的內容有以下幾點:希望兩岸盡快簽定「ECFA」後續的服務貿易協議、貨品貿易協議,以及文化教育協議、換匯協議等;同時,兩岸也可透過平等協商解決台灣希望有意義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習近平還指出,習近平還指出,積極促成兩岸互設辦事處,這是重要的里程碑,但希望雙方克服目前存在的爭議。希望台灣內部可以盡快達成共識,我們有相當決心,相信兩會互設辦事處對今後對人民的服務有實質功能。

現在看來,馬英九授權甚至是授意吳伯雄所開列的「清單」,有些是現在正在做的,但有些是兩岸都要有所突破的。其中難度最大的,是台灣人民關心的參加國際活動的問題。其實,這本來就是北京對台工作的方向。早在二零零五年「胡連會」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提出的五項工作中,就將「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動等問題」列為第四項。而在「APEC」峰會的場合上,胡錦濤也對連戰表示可以在不損害「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合情合理地解決這個問題。

現在,《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五項工作中的第一項「促進盡速恢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第三項「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第五項「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臺」,都已實現;就剩下第二項「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及第四項「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仍然未能開展。而寸步未進的原因,是受困於馬英九自己的「只經不政」政策路線,而這兩個議題都是政治議題,在「只經不政」的束縛之下,又如何能夠有所進展?

有消息說,其實北京是樂意於為台灣民眾解決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的,而且也已開列了「清單」,將一些關係到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切身利益尤其是基本人權,而政治敏感度不高的國際組織,開列了進去。但按照《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精神,要將之化為現實,是必須經過兩岸協商,「雙方共同努力,創造條件,逐步尋求最終解決辦法」,不宜單方行動。而且更重要的是,五項工作是一個整體,尤其是「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與「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都是屬於政治議題,必須捆綁在一起解決。但在馬英九「只經不政」政策主導下,不願開展政治對話,更不願就「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進行協商,故而即使是已經準備好「清單」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也就只能是暫時束之高閣了。畢竟,這個議題不能象經濟議題的做法,馬英九要甚麼就給甚麼,甚至是「要五十,給一百」,而馬英九卻是不思回報那樣了;而必須首先是平等協商,其次是將之正式列為政治對話議題。

這對台灣方面來說,「門檻」可能較高,畢竟台灣的政治情勢頗為複雜,有政治立場不同的在野反對派,更有「台獨」勢力,這是必須務實以對的。不過,以馬英九出席明年在上海舉行的「APEC」峰會的方式,籍著進行「習馬會」,就可打開政治對話的大門,作為從「 廣義政治對話」進入到「狹義政治對話」的轉折點,及從民間到政權間的過渡。並以「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亦即「只做不說」的方式,商討「國際組織活動」的問題。至於馬英九所躊躇不決的「名銜」問題,就索性採用台灣加入「APEC」的「中華臺北」方式,再後綴以「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