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父親重視管教子女 擔心失業發展前景不明

【本報訊】工聯公佈的“父親職責實踐和憂慮問題問卷調查”顯示,超過7成2的受訪者認為,父親最大的職責是“管教子女”,亦有逾8成7受訪者憂慮工作問題,擔心失業和發展前景不明。

管教子女最大責任

此次調查由工聯政策研究暨資訊部、工聯網站義工進行,旨在瞭解並喚起社會關注父親在家庭中的角色;掌握父親在家庭和工作方面所擔憂的問題;提升社會對父親的支援工作。調查以已為人父的本澳居民為對象,共收集到734份有效問卷。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最常與子女一起做的事為「同食飯」(65.03%)、「看電視」(58.47%)和「聊天」(56.69%),較多屬良性互動。亦發現在子女年紀尚輕時,父親較著重建立親子關係,但隨著子女長大,彼此的互動形式轉變,隔膜亦逐漸顯現,在子女成年後的親子互動越少。

親近性方面,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五成受訪者在子女找自己時是「總能聯繫得到我」,亦有超過四成表示子女「知道我的聯絡方式」,超過三成表示「知道我行蹤」;無論子女是哪一個成長階段,受訪者都能讓子女「總能聯繫得到我」和「知道我的行蹤」,而當子女屬初中或以前時,受訪者亦常「陪伴左右」,顯示受訪者的親近性較強,能在子女有需要時找到自己。

對子女的責任方面,調查中發現受訪者最常關注子女的「健康」(77.52%)、「學習情況」(49.18%)和「情緒反應」(36.51%),即首要維護子女生存的基本需要,其次是瞭解與關懷。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認為作為父親最大的責任分別是「管教子女」(72.29%)、「賺錢養家」(63.51%)和「照顧太太」(51.99%)。當中「賺錢養家」更是各年齡層受訪者認為重要的責任之一。

父親亦需社會志願

工聯認為,長久以來父親一直扮演家庭經濟支柱的角色,但隨著社會對親子關係的重視,父親的角色不再只負責經濟上的參與,更重要是參與教育子女的工作。是次調查分別從受訪在家庭和工作的憂慮進行分析,家庭方面,受訪者較擔憂「家人健康」佔62.02%,其次是「子女學業」(44.26%)和「個人健康」(41.53%),工作方面,受訪者較擔憂「失業」(30.60%)、「發展前景不明」(26.91%)和「減薪」(15.57%)

是次調查結果看來,父親亦亟需得到社會的關注並給予支援。對現時社會所提供給父親的支援,近四成受訪者表示「不足夠」,認為「足夠」的只有一成。受訪者認為特區政府能從「康體活動」(34.02%)、「減壓活動」(32.78%)和「親子活動」(31.54%)方面提供更適切的服務,讓男性在擔任父親角色上得到更多的支援。

身為父親的僱員,一方面擔憂家庭問題,另一方面擔憂生計。工作中存在不穩定因素對父親造成一定生活壓力,尤其對初為人父的僱員來說,家庭角色的轉變極需要時間調節。工聯建議關注身為父親的僱員權,包括設立「男性僱員有薪侍產假」、加強職業培訓、落實推行最低工資等。同時,呼籲社會各界應藉父親節這個男性專屬的節日,喚起社會對男性的生活和工作保障的關注。

而從政府和社會服務層面,工聯建議,特區政府或各社會服務機構除提供多元活動外,設立心理或情緒輔導服務,並發揮社服機構凝聚服務使用者的能力,組成父親支援小組,加強男性認識自我及角色定位,提供親子溝通技巧和模範家庭的教育,同時透過小組聚會,讓成員互相分享生活心得和經驗交流,並能以第一人身角色給予其他成員支持和鼓勵;同時,特區政府或各社會服務機構以父職教育為主,考慮父親的需要,設計和規劃一系列的階段性課程或活動,動態和靜態相結合,供父親有更多元的服務選擇,同時加強宣傳,強化父親角色的功能,為父親提供不同的輔導及諮詢服務。

另外,工聯亦向為人父者提出建議父親應做好時間管理,分配家庭和工作的時間,不以工作忙而犧牲與子女相處的時間。另一方面,父親需在子女面前拋開威嚴的角色,瞭解子女的想法和價值觀,尊重子女,對他們的行為作善意提醒,在子女感到徬徨和焦躁時給予指引和陪伴,以實際行動促進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