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阻擋互設機構條例的多重心態

「立法院」將於今日上演臨時會的「重頭戲」,其內政委員會開始審查「行政院版」的《大陸地區處理兩岸人民往來事務機構在台灣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條例》草案。原先還放言對此議題不持反對態度,只是以另行提出自己的同類「黨版草案」,爭取與「行政院版」併案審查的民進黨黨團,在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的一聲令下,突然改變策略,昨日下午召開黨團大會,決定以「焦土戰術」阻擋「院版」草案的審查,並下達甲級動員令,計劃以在今日一早就霸佔會議的主席臺,不讓會議主席、國民黨「立委」江啟臣上臺,令其不能主持會議而致使審查會流的辦法,來阻擋草案的審查通過。由於民進黨團祭出甲級動員令,民進黨黨團的四十名「立委」必須全部到場,因而無法出席民進黨中央黨部討論兩岸政策的「華山會議」的第一場座談會,而使得民進黨中央黨部的這場「重頭戲」,必須順延一周舉行。可見民進黨已將阻擋兩岸交流的位階,置於探討如何進行兩岸交流之上。

由於民進黨團自己也提交了《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處理人民往來事務機構設置條例》草案,就可見連民進黨自己也不反對兩會互設辦事機構這一議題的本身。實際上,民進黨內不少人都認為兩岸關係發展至今,確實需要透過互設機構,來為兩岸人民提供服務。尤其是這個議題涉及到人道關懷亦即人權的問題,民進黨如果反對,恐怕會自砸「爭人權」的「神主牌」。因此,不少民進黨人都主張,民進黨團能夠做的,並非是反對兩岸互設辦事機構這個議題的本身,而是爭取在辦事機構的性質、定位及內容上,灌入民進黨的意志,並加強監督而已。比如,將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定位為「國與國關係」,必須比照《維也納領事關係條約》,使其具有領事權,尤其是可以懸掛「國旗」,享有領事探視權及證照頒發權,館舍和人員享有領事豁免權等。因此,民進黨現在對兩岸互設辦事機構議題的態度發生突變,顯然並不是針對議題的本身,而是在於要凸顯某種政治意涵,及達到某種政治目的。

其一,可能是不讓馬英九籍此議題「起死翻生」。實際上,兩岸互設辦事處,是馬英九挽救低迷政績的「救命符」。一方面,就連國民黨的忠貞黨員高育仁都認為,馬英九的能力有限,難以再在內政事務上有所作為,再加上黨內連續發生林益世、賴素如等貪瀆案,令其最為得意的「清廉牌」蒙上灰塵;另一方面,其另一個最為得意的「兩岸牌」,在經濟性、事務性的議題已經大致上談妥並簽署協議,在此領域內剩下的都只是不具突破性的後續性議題,但馬英九又不願進入政治性議題協商的情況下,這個帶有一定程度政治性質的兩岸互設辦事機構的議題,就是可以為他製造政績及抵禦「政治對話」壓力的議題,也是他在本年度可以「拿得出來見人」的議題。而一直被黨內批評「雖然馬英九民意低迷,但也無法令民進黨支持度提升」的蘇貞昌,當然是不願見到會有此效果。為了不能讓馬英九藉此得分,就必須全力阻擋之,將此可令馬英九支持度超越民進黨的議題「攪黃」。

其二,也有可能是與蘇貞昌的訪美行程有關。盡管在昨日民進黨中常會上,隨同他出訪的吳釗燮向中常委所匯報了此行的成果,說是美方確實對民進黨有相當好的觀感;但不容忽視的是,就在蘇貞昌訪美期間,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陽光莊園會晤,達成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共識。奧巴馬還澄清了「重返亞洲」的意向並非是針對中國,大有希望中美兩國「共管西太平洋」之意。中美關係並不如民進黨較早時分析的那麼糟,民進黨利用美國來反制中國大陸的意圖落空。而且,蘇貞昌十分重視的布魯金斯研究院和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合辦的座談會,在其第二部分問答的過程中,折射了美國對華政策智庫人物對民進黨及蘇貞昌本人的「不放心」心理,可能使得已經就有的並不樂意於兩岸交流的心態,在「怎麼做別人也不欣賞」的逆反心理之下,索性「破罐子摔破」,從以前的仍不得不表面做些「應對交流」功夫,到「表裡一致」地「抗拒交流」。這就可以理解,為何他寧可要將表達民進黨重視兩岸及民共交流的「華山會議」押後,也要阻擋「兩岸互設辦事機構」議題法案了。

其三,是「習吳會效應」對民進黨及蘇貞昌造成了較大的衝擊。這次「習吳會」有兩大亮點,其一這是馬英九上臺後,首次得到馬英九完全授權的國共兩黨高層會晤,而參與會晤的國民黨高層也沒有「臨場發揮」,而是完全忠實地轉述被授權的內容,因而也是完全代表馬英九意志、馬英九最感滿意的「國共會談」。這令一向對「胡連會」或「胡吳會」持不屑態度的民進黨慌了神,實際上這幾天一些「天王」就密集地攻訐「習吳會」所達成的「一中框架」共識。其二是在「習吳會」中,吳伯雄代表馬英九提出的「一中架構」,與習近平提出的「一中框架」趨近,不再像以前那樣俗庸化、功利化地對待「九二共識」,只提「各表」不提「一中」,這是讓民進黨高度警覺戒備的。實際上,昨日民進黨黨團舉行的記者會,就有兩岸兩會設立辦事處是國共齊唱「一中框架」,淪為浮士德惡魔的交易,及只要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一簽下去,就是「一個中國」原則,因而民進黨團一定會抗爭到底的說法。

其四,是民進黨已經控制不了黨內部份人的「兩岸熱」,甚至連自己也被牽著鼻子走,擔心兩岸互設辦事機構議題一旦過關,民進黨內就會「窩裡反」,分離出一個龐大的「交流派」。本來,民進黨要搞「華山會議」,就是迫於黨內「交流派」的壓力,因而充滿焦慮感和無力感,而黨內「獨派」更是擔心會在「民共交流」的潮流中遭受拋棄。因此,這次民進黨中央下令必須進行黨團甲級動員,就多少有著要展現「反交流實力」之意,並要把社會上的注視焦點拉到民進黨的身上。

但兩岸互設辦事機構議題是受到多數民眾肯定會支持的,民進黨不能在總體上予以反對,因而就只能是進行技術性狙擊,這就是民進黨團反制「院版」的原因。因此,就有了「空白授權」的理論,即兩岸尚未就互設辦事機構議題進行協商並簽署協議,台灣就單方制定法例。但倘此議能夠成立,為何民進黨黨團也提出「黨版」的草案?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這只不過是一個「是先有雞後有蛋,還是先有蛋後有雞」的無稽問題。何況,民進黨老是主張,所有渉及法律的兩岸協議,都必須接受「立法院」的監督,並拿到「立法院」審查。如今,馬政府在與對岸協商互設辦事機構之前,先行將相關法案提請「立法院」履行立法程序,這就體現了正面回應及「接受監督」的態度。而民進黨黨團卻是在審查法案時進行搗亂,等於是自打咀巴。

作為兩岸政策執行單位的「陸委會」,也沒有閑著。除了是王鬱琦主委四出對法案說明之外,「陸委會」昨日還發表了民調,謂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民眾支持兩岸互設辦事機構。這當然是要為「立法院」審查「院版」敲邊鼓,更是向民進黨團施加民意壓力,如果反對,就等於是與主流民意作對,這豈非是2001自砸「民主進步」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