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調派李剛到澳門查賭

駐澳門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在副部級蹉跎12年之後,最近有望更上一層樓:扶正任中聯辦主任。坊間傳播這一消息,著眼點其實不在李剛的官運上,而在這一升遷的附加資訊:習近平總書記看來要動真格的,對大批中國貪官挪用公款到澳門豪賭、或者通過賭埸冼黑錢,要雷霆萬鈞蕩滌一盡。但是,這批貪官是澳門賭場的財神爺,他們若懾於反腐的威力再不敢來澳門,可就真敲響澳門賭業的喪鐘了。

胡錦濤任職十年忘了李剛?

李剛有理由對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和政治局委員劉延東心生怨氣。

早在1984年,李剛就在共青團中央擔任國際聯絡部副部長,次年,“而立”之年升為部長,算得上“少年得意”。當時正是胡錦濤在團中央書記處擔任常務書記、第一書記之際。然而,後來胡錦濤青雲直上,李剛卻並沒有緊跟著受到提攜,只在文化部、對外宣傳部門擔任若干閑職。2002年胡錦濤在中共十六大上接掌最高權力之後,李剛從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任上,調到香港擔任中聯辦副主任,一幹整整十年,在胡錦濤當兩任總書記

期間,李剛也一動不動,只是當選為十七屆、十八屆中紀委委員。

而在同時,且不說在團中央比李剛職務高的那些官員,如王兆國、李克強、劉延東、李源潮一個個都飛黃騰達,進入最高決策層;就是在團中央機關跟他同級、甚至比他低幾級的官員,一個個都後來居上,接受重任。像在李剛當團中央國際聯絡部長期間,才是團中央宣傳部一個小小副處長的令計劃,竟然大紅大紫,當上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辦主任;當時團中央工農青年部副部長韓長賦,當了國務院農業部長;當時在團中央辦公廳當祕書處副處長的孫懷山,竟然在十八大上進人中央委員會;尤其是自己的直接下級、處長蔡武,五年前就當上了國務院文化部長。偏偏自己近十年不挪窩,好像被胡錦濤完完全全遺忘於腦後了。

2010年8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免去了王鳳超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職務,任命李剛接替。當時媒體上很嘈雜了一陣,都以為李剛提升指日可待。有消息人士說,胡錦濤主政共青團中央時的這位老部下,終於要像他眾多“團派”同事一樣,在沉潛多年之後被啟用?。沒想到,後來又沒了動靜,又過了兩年多,直到胡錦濤卸任總書記之後的去年年底,李剛才調到澳門,準備接替即將到全國人大任職的澳門中聯辦主任,而這時,李剛已經年近花甲了。

在團中央從幹事到部長

李剛,1955年7月生,山東萊陽人。1974年1月參加工作。此前,他從1970年到1974年,是遼寧外語專科學校英語系學生一一從這所中專畢業,就是李剛的正規學歷。

1974年,19歲的李剛被留校,擔任英語教師,後提升為校團委書記;

1978年,“文革”之後,華國鋒主政的黨中央決定恢復共青團中央,讓韓英、胡啟立等人籌辦,從全國抽調青年幹部,李剛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抽調到剛恢復的團中央國際聯絡部擔任翻譯,後提升為副處長。1982年年底,王兆國、胡錦濤取代韓英等人主掌團中央,李剛升為處長,並兼任全國青聯常委、全國青聯國際部副部長,後來又擔任全國青聯副秘書長。

當時胡錦濤擔任全國青聯主席,團中央書記處直接分工主管國際交往的是劉延東,她也兼任全國青聯副主席,1985年接任全國青聯主席。

1984年後,李剛提升為團中央國際聯絡部副部長,次年扶正並進入共青團中央常委。

《共青團勢力》(明鏡出版社)的作者之一艾仰樺對《名星》記者介紹,80年代前期到中期,由於前共青團中央掌門人胡耀邦擔任中共中央主席、總書記,使得黨內和社會上對共青團都青眼有加,算得上是共青團的黃金時代,也是共青團外事活動的黃金時代,三千中日青年聯歡,國際青年年、中法青年聯歡……在社會上產生相當大的影響,身材高大、一表人才的李剛在這些活動中者葉分賣力,贏得頂頭上司劉延東的青睞,也在各國青年組織領袖中贏得口碑。

不過,1989年的學潮,影響了劉延東的仕途,也影響了李剛的仕途。1993年,38歲的李剛從團中央轉業,調到文化部擔任對外文化聯絡局副局長,雖然被注明是正局級,這個崗位也仍然從事對外聯絡,但是與原來的崗位相比,就邊緣多了。

1994年,他奉派調任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正局級公使銜文化參贊,在華盛頓一幹四年。

1998年,李剛任滿回國,仍然回到文化部,小升為對外文化聯絡局局長、港澳臺文化事務司司長,並擔任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這時,胡錦濤已經升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五把手,主管黨務、組織,但李剛並未得其庇蔭。001年,他46歲時才告別文化部,調任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升為副部級,還擔任了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

比較一下原來是李剛部下蔡武的仕途,讓李剛瞠乎其後:北大畢業、1983年才進人團中央機關的蔡武,沒有幾年就接替李剛,擔任團中央國際聯絡部部長;1995年轉業後,擔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秘書長兼研究室主任,1997年7月升任中聯部副部長,2005年升任國務院新聞辦主任,兩年多後更當了文化部長,成為溫家寶內閣成員。

調香港中聯辦仕途蹭蹬

李剛於2003年年9月,調到駐港中聯辦擔任副主任。

中聯辦全稱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前身就是有“香港地下總督府”之稱的“新華社香港分社”,在港英統治香港期間,代表北京處理香港事務。隨著香港回歸,中共機構從地下來到地上,1999年12月28日,北京決定將其改名為“中聯辦”,原正、副社長亦改名為中聯辦正、副主任,但職能與原新華社香港分社沒有太大區別。按照官方宣佈的規定,其具體職能為:

一、聯繫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二、聯繫並協助內地有關部門管理在香港的中資機構;三、促進香港與內地之間的經濟、教育、文化、體育等交流與合作,同時反映香港居民對內地的意見;四、處理涉台事務;五、承辦中央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務。

李剛調任中聯辦副主任時,正是香港回歸六年的激烈動蕩之後。那年7月1日,香港數十萬市民為反對“顛覆罪”23條立法而舉行浩大遊行,海內外為之震驚,香港特區政府被迫宣佈推遲23條立法程式。

中央調派李剛和商務部部長助理郭莉一同赴港出任中聯辦副主任,加強對香港事務的領導,正是胡錦濤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國家主席之後,當時人們又提起李剛是胡錦濤的老部下這個背景,議論說,胡錦濤派富有外事經驗的老部下李剛前來,是對香港事務的重視,也是對李剛的重視。李剛年方48歲,雖然在幾個副主任中排名並不靠前,但是很可能在熟悉了一段情況之後,接替高祀仁,繼任中聯辦主任。

不料,好景不常,三個月之後,中央再調派中組部部務委員兼幹部調配局局長彭清華、廣東省東莞市長黎桂康赴香港,使中聯辦副主任由六名增加到八名。彭清華更排名第二,將李剛由副主任的第四位擠到第五位。彭清華時年46歲,擔任過前中央組織部長、後來升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的秘書,而宋平提攜胡錦濤,於是彭清華也被認為是胡錦濤信任的人馬。顯然,他接掌中聯辦主任更有優勢。

2006年,香港媒體狂傳一陣,說彭清華及李剛雙雙晉升彭將接任接替廖暉,出掌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而李剛則接掌中聯辦主任。胡錦濤在團中央、貴州等地主政時期的秘書葉克冬,當時正在擔任中共國台辦主任助理兼港澳局局長,將調到香港任中聯辦副主任。

但這一傳言後來並末實現,彭清華、李剛的工作都沒有異動,葉克冬則在當年提升為國台辦最後一名副主任。分析人士指出,李剛與葉克冬的晉升之路都走得十分緩慢,按照他們的能力、派系、人脈來說,實在是有點異乎尋常。

2007年秋天,在中共十七大上,彭清華當選中央委員,而李剛連候補中央委員都沒安排,只安排了含金量與之無法相比的中紀委委員。2009年5月,彭清華正式接任中聯辦主任,李剛則仍然沒有挪窩。與民主黨“破冰會面”

2010年5月24日上午,代表中央政府的香港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同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議員、副主席劉慧卿議員和張文光議員,在香港中聯辦辦公大樓內進行晤談,這是自1989年“六四”事件以來,代表北京的高級別官員破天荒地正式與民主黨核心層直接對話,可能對香港今後一個時期政治變化,產生歷史性的影響,有傳媒稱其為“破冰會面”。引起社會各界西方在港機構的高度關注。

2009年底到2010年初,民主黨決定不參與公民黨、社民連發起的“五區請辭,公投補選”的行動,得罪了反對派很多元老如李柱銘、黎智英、陳日君等,在反對派陣營中的影響力急劇下降,有些反對派支持民主黨的熱情減弱;同時民主黨輿公民黨的矛盾加深。民主黨處境不利,積極尋找機會與中央溝通,希望在政改問題上遊說中央,也希望藉同中央溝通在反對派陣營中改善聲望。

會面約歷時2小時15分。會面之後,雙方都稱這次會面“是在坦率的氣氛中進行的”。按照事先商定,雙方在會面中沒有提出新的主張,但是各自都強調了自己的原則立場。

5月26日,為表現中聯辦一碗水端平,李剛又與擁有13個成員團體代表的終極普選聯盟晤談了兩個多小時。

幾次會面結束後,中聯辦都舉行了新聞發布會。李剛面對近百名中外記者,回應問題既顯示了中央推動香港政改向前邁進的誠意和決心,闡述原則立場又深入淺出、幽默風趣。香港媒體報導,李剛在幾次記者會上,外交手腕極佳,先創下15分鐘回答23個問題的紀錄,又一天再用20分鐘耐心解答記者26個連珠炮,給現場記者和香港電視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有分析人士認為,李剛同民主黨接觸,表明中央認同民主黨目前實行的“溫和”路線;也擺出中央是依法推動香港政制向前發展動力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