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趕搭民進黨兩岸交流班車防掉隊

蔡英文在外訪以色列歸來後,立即與謝長廷會面,並以讚賞的口吻,肯定謝長廷在香港舉行的「紅綠研討會」,指出雙方能坐下來談就是好事,並表示謝長廷赴香港與大陸人士互動、交流,值得鼓勵。與此同時,她還將於明天以「小英教育基金會」的名義,舉行「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專題演講會,邀請大陸重量級的學者,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教授就《人民幣國際化的緣起與發展》發表專題演講,並由大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教授就《中國大陸對外金融政策展望》發表引言報告。此顯示,曾在去年「總統」敗選檢討報告中聲稱「輸在最後一哩路」,因而民進黨必須調整兩岸政策的蔡英文,正在身體力行,趕搭上民進黨兩岸交流的班車,避防被甩掉隊。

如果說,「小英教育基金會」邀請大陸學者到台灣作專題演講,需要進行時間比較久的前置作業,尤其是大陸方面對這個首次由民進黨人作出的訪台邀請必須審慎批覆,因而與最近一段時間民進黨的「兩岸熱」沒有多大的關聯的話,那麼,蔡英文在外訪以色列歸來後當即與剛在香港舉行「紅綠研討會」,並到深圳會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謝長廷會面,則蘊含了太多的潛在語言,顯示她不甘心由自己提出的民進黨應與大陸多交流接觸的「利器」,正在被自己的競爭對手蘇貞昌奪走,因而要以實際行動,捍衛自己的政治智慧成果。倘再加上她早就作出了邀請大陸學者赴台作專題演講的決定,展示了她在實踐自己的「總統」敗選檢討報告中所在結論的強烈企圖心,並向台灣政壇尤其是民進黨內釋放出在民共交流熱潮中「不會缺席」的清晰信息。

實際上,儘管蔡英文在「總統」敗選檢討報告中作出了必須調整黨的兩岸政策的結論,但由於後來她的民進黨主席已完成了「連選得連任一次」的任期,不能再參選爭取連任,因而也就放緩了推動兩岸交流的步伐,甚至是停步不前。這既是出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避免惹來黨內各派別批評的考量,也是為了避免自己的努力「為他人作嫁衣裳」。而且,她在眼看到蘇貞昌卻在逆歷史潮流,無論是在籌組「中國事務委員會」的過程中,還是在主持民進黨全代會時,刻意壓抑黨內中生代所提進行「中國政策大辯論」及審議《台海人權決議文》的提案,都以「偏獨」思維來佔據黨中央政策主導地位,因而她就感到此時並非實踐自己結論的時候。一方面,由於時機不適合,將會事倍功半,吃力不討好;另一方面,在黨內「偏獨」意識抬頭之際,自己卻反其道而行之,將會引火燒身。這就倒不如置身度外,靜觀其變,伺機作為。因此,就在蘇貞昌、遊錫等人激烈批評即將要到香港舉辦「紅綠研討會」之時,她卻好整以暇,跑到以色列訪問,既是為了「避靜」,也是要「隔岸觀火」,更是在等著蘇貞昌犯錯誤,自己好取而代之。

蘇貞昌將會犯的錯誤或是失誤,除了是為了要與蔡英文爭奪黨內支持度,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因而迎合「獨派」勢力,對大陸政策死抱僵化保守態度,及遷就「扁系」,呼應「救扁」要求之外,還有以下幾方面,其一是是明年五月的黨主席選舉,是否會「失守」;其二是明年底「七合一」選舉,是否會在形勢較為對民進黨有利的情況下,卻選得並不理想;其三是在二零一五年黨內「總統」初選時,不顧黨內多數人的意願,仍在繼續奉行「台獨」路線。

在黨主席選舉方面,由於是由黨員投票,無關民調,這對熟悉並已多次成功操作「人頭黨員」的蘇貞昌較為有利;而對缺乏黨內經營的蔡英文不利。因而她必須忍耐,盡量不要犯錯。更要在黨內尋求支持者,必要時作出適度犧牲,以「吃小虧佔大便宜」之態換取黨內同盟者更大的支持。前者,這正可能是她在「獨派」勢力在黨內對大陸政策爭論中抬頭之際,卻靜悄悄地跑到以色列訪問的原因之一。實際上,當她外訪以色烈的消息傳出後,就有人大感疑惑,以色列在台灣問題上並不是著力點,對台灣問題也無幫助,她為何要跑到那裡去?因而有可能是要避開爭論,尤其是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被邱義仁壟斷,她在此時再重提「最後一裏路」,就有可能會遭到「獨派」圍剿,但倘不發聲可能又會令到支持者失望,因而還是出走為妙。

但現在形勢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原先受到「獨派」批評的謝長廷到香港舉辦「紅綠研討會」,反應還不賴,就連蘇貞昌也為他緩頰,並在第一次「華山會議」作開幕詞時,「爭取執政」優先於「神主牌」,兩岸交流的主張似是有佔上風之勢。蔡英文躺在此時仍再不出聲,就有本來是自己的「利器」被他人奪走,自己卻陷於邊緣化的危險了。如果說,前段時間的「避靜」是正確的抉擇的話,現在再失聲,就是最大的失誤,在由謝長廷掀起的「交流熱」中,會被人視為「放棄政治生涯規劃」,到正式競爭階段再才出來,已是被人遺忘了。

但以甚麼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以與謝長廷會面的方式,應是較佳的選擇。這不但可以掩蓋自己前一段時間「不敢投入爭論」的失誤,而且還可以爭取黨內同盟者的支持,為未來的「蔡謝結盟」打好基礎。或許,她將會以「吃小虧佔大便宜」的政治智慧,接受謝長廷的建議,自己不選黨主席,而轉為全力支持謝長廷選黨主席;換取謝長廷當選黨主席後,不選「總統」,但全力支持她選「總統」。

更重要的是,蔡英文還可籍著肯定謝長廷舉辦「紅綠研討會」之舉,向中國大陸表態。本來,她邀請北京學者赴台進行專題演講就是「表態」的「肢體語言」,但在議題內涵方面卻是有保守之嫌:只談經貿,不願接觸政治議題。萬一她當真當選「總統」,這是並不足夠的。因此,選擇肯定謝長廷的「香港會談」,表達她也贊同民共之間進行政治議題的民間交流,就很有必要,並是適當的表態。

蔡英文的背景較為特殊。一方面,她沒有國民黨人的「國共內戰」情結,可說是「沒有仇恨」;另一方面,她也沒有接受過「皇民教育」,並非是一個「死硬獨派」,而只是「台灣主權派」。因此,與中共進行交流,或許會比較沒有那麼多包袱。按此邏輯,不排除在蔡英文認為適當的時機下,也將會到大陸一趟。但時間需要拿捏得好,既要得到在政壇上「加分」的效果,又不能面對黨內「失分」。而這個時機或許是在當選黨主席,尚未正式就任時,就像二零零零年謝長廷要求到廈門市訪問的模式。倘她不參與黨主席競逐,則是在二零一五年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前的任何時段。至於大陸方面要求她必須放棄「台獨黨綱」,她就大可將自己在黨主席任內主持全代會通過《台灣新世代社會經濟決議文》,及在「總統」競選期間自己的政綱來作辯護,說是以「後法優於前法」的原則,《台灣新世代社會經濟決議文》已經取代了「台獨黨綱」和《台灣前途決議文》,及按民進黨全代會關於「總統」競選政綱是黨綱一部份的決議,自己的「十年政綱」就是黨綱,而且她過去也很少談及《台灣前途決議文》。至於「兩國論」,她也可說自己只是按照李登輝的指示去做研究,並非是自己的政治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