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軍事事故“戰爭”

5月30日,一架隸屬北海艦隊的水上飛機墜毀於膠州灣,6名機組成員殉職。這是今年中國軍方發生的第二起墜機事故。另一起事故發生在3月31日,《解放軍報》披露,空軍一架蘇27戰機在飛行訓練中失事,墜毀於山東省榮成市一處灘塗,兩名飛行員一直試圖努力控制飛機,但不幸犧牲。

在更早之前的墜機事件中,解放軍就已經在及時公開這些災難的細節。雖然已有先例.但這兩次飛行事故披露的詳盡程度,包括失事的機型,地點、飛行員的傷亡情況,及飛行員的照片等,依然讓人驚訝。而且,上述資訊,軍方都在第一時間就進行了發布。

在外界看來,這顯示出解放軍更加透明和自信。一個必然的邏輯是,只要進行軍事訓練就不可能避免事故,其實一些事故背後.也意味著解放軍正在不斷強化訓練和實戰。而在這其中,中國軍方也在努力 打贏一場與軍事事故的“戰爭”。

新中國初期的軍方之殤

三聲沉悶的手榴彈響過後,418艇開始上浮。對於一艘建造於二戰時期,年久失修的蘇制小型潛艇來說,這是它與海面上“衡陽號”護衛艦約定好的信號,也是唯一的聯系方武。一到軍演結束,“衡陽號”就往海裏扔三顆手榴彈,用爆炸聲提醒正在附近遊弋的418艇,可以休息了。

但“衡陽號”犯丁一個致命錯誤:關閉了發動機。這使得418艇無法通過聲納判斷“衡陽號”的停泊位置。而它恰好航行到“衡陽號”的下方。於是上浮還沒結束,“衡陽號”的艦艏就像利刃一樣,切開了418艇的指揮台。

1959年12月1日下午1點40分,海水洶湧而入。而此時,另一個致命錯誤的懲罰,徹底顛覆了418艇生還的可能--艇員沒有按照條例關閉連接各個艙室的水密門。這導致事故發生後,海水迅速灌入艇內幾乎每一個角落。

24名艇員當場遇難。

418艇的沉沒,是中國軍方在1949年之後的第一次重大事故。它如此典型--事故的起因,是在落後的技術裝備上疊加一連串的錯誤判斷;事故的結尾,也以難以施展的救援而告終。

早期因為歷史原因,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裝備落後、質量不穩定,尤其在大躍進和文革期間,飛機的生產和維護質量都大幅下降。

航空專家秦長庚曾發表文章說,中國軍工企業在引進蘇制並仿製的過程中,盲目簡化工藝、任意修改工藝流程,例如將鎂合金零件的熱處理保溫吋間,原工藝規程規定為13至14小時。仿製時,不經試驗就隨意改為11至13小時,實際操作時又改為8至9小時。一家製造廠在檢查發動機時,發現不符合技術要求的問題達到15000多個。有時候,甚至能從飛機內部發現莫名其妙的“多餘物”。

類似質量問題,造成了多起重大事故。《中華航空航太醫學》雜志登載的《飛行事故機場救護改革探討》一文,也曾總結了這樣的一組數據--空軍某部在一定時期內發生39起事故,其中6起航彈爆破事故,是飛行員在爆炸前自行離機;8起起火爆炸事故中,飛行員因座艙變形,開蓋失靈,或者陷入昏迷,無力脫險,在事故中遇難。

在一些事故中,軍方經過調查發現,飛行員墜海時,很多人身上的救生背心都沒有充氣,而這是他們在起飛前就必須做好的准備。不充氣的理由很簡單--夏天機艙太熱;充氣後出汗更多,飛行員體力下降厲害--為了保存體力,飛行員只得如此。

不能因噎廢食

面對突發的軍事事故,因為裝備水準的局限,中國軍人所能依靠的,更多是悲壯的個人意志。

1971年12月30日,飛行員楊國祥駕駛的強5強擊機正在接近靶標中心。在這架特別改造的強擊機腹部有一個巨大的凹槽,裏面掛載的是中國第一枚可以投入實戰的氫彈。為此,楊國祥已經在和試驗基地准備了一年多的時間,都是為了這一天。

楊國祥開始檢查儀表,儀表正常,速度正常,飛機高度下降列500米,時速提高到900公里,他打開了氫彈的四道保險。飛機距離靶標中心9公里,楊國祥拉杆,按下投彈按鈕。

氫彈沒有投出。強5繞了一個圈,重新飛向靶標,再次拉起、投彈,沒有成功;再次繞圈、進入、拉起、投彈””還是沒有成功。

與此同時,試驗總指揮楊煥民司令員緊急請示北京指揮郵報告總理周恩來:“2178投不下去!”“告訴飛行員,一定要想辦法投廠去,實在不行就跳傘!”周恩來指示。

楊煥民轉達楊國祥的請求:“跳傘後果不堪設想,他請求帶彈著陸。”周恩來回復:“我們應該相信飛行員的處置能力。為了以防萬一,基地所有的人都要鑽地道。”

於是,楊國祥帶著已經解除保險的氫彈,開始返航。機場人員全部清空,進入地下坑道,只剩塔臺指揮員,師長宋占元和一名參謀繼續指揮。

強5緩慢地減速、降低高度,對准跑道,安全著陸。楊國祥關閉發動機之後,才發現機場一片死寂,仿佛被遺棄了。他呼叫塔臺,請求幫助他離開飛機。塔臺告訴他,讓他自己想辦法爬到機尾跳下來。

機場的一萬多人與滅頂之災擦肩而過。這場事故的附帶後果是,因為廚房無人看守,一個煮飯的大爐子著火了。

但軍方高級領導人對軍事事故的理解,並不因噎廢食。

1978年春,炮兵要舉行“紅箭73”反坦克導彈打靶定型審查報告會,徐向前元帥,時任中央軍委秘書長羅瑞卿、以及各總部的首長坐在主席臺上。

指揮員下達開始射擊的口令後,前兩發都精確命中目標,第三發射擊時,沒想到飛出沒有幾百米,彈體就180度轉身,向主席臺飛來。隨著現場人們的驚呼,導彈“砰”的一聲摔在主席臺前面,又彈跳起來擦著主席臺上澹落在左側,把地砸了一個坑,哧哧冒煙,還在坑裏打轉……

有人大喊一聲“臥倒”,主席臺下的人都臥倒在地。

經過檢查,研發人員報告說這是一枚故障彈。羅瑞卿說;“為什麼不事前檢查發好,你不懂安全第一嗎廠一時氣氛緊張.徐向前向主席臺的人們招招手,讓大家坐下,然後說沒有關系,發生點事故是正常的。他接著問炮兵副司令:“還有幾發?”炮兵副司令員回答還有兩發。

“接著打,接著打。”徐向前說。

英名和功績

改革開放之後,隨著中國軍方不斷加強訓練和實戰演習,一批優秀軍人為國防力量提升付出丁重大犧牲。一個必然的邏輯是.只要做事,就會有事故,而且往往是加大訓練量之後,事故也會頻發,這在中外軍方歷史中被屢次証明。

2003年,隸屬于北海艦隊的一艘常規動力潛艇361號;訓練時因機械故障失事,艇上70名官兵不幸全部遇難。這是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沉沒巴倫支海之後,世界上最嚴重的海軍事故。

中國政府通過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和中新社披露了中國潛艇遇難的消息。這是中國第一次公佈重大軍事事故,讓西方媒體大為驚訝。分析人土認為,潛艇失事之後,中國有關部門立即主動發布消息,顯示了中國最高層日益透明化的態度。當年6月,中央軍委作出決定,對361潛艇特大事故負有責任的有關人員進行嚴肅處理。

與此同時,解放軍的戰鬥力也在提升,處置事故的經驗越發豐富。2011年12月,南海艦隊航空兵某飛行團組織跨晝夜訓練,一架殲擊轟炸機突然斷電,飛行員鎮定處置,成功迫降;

2012年3月9日,空軍某旅飛行員江義寬駕駛的戰機連續發生左發動機故障、無線電失靈等空中重大特情,飛行員在9分鐘時間裏,駕駛戰機安全降落;同年5月6日上午,空軍某航空兵部隊在飛行訓練中,飛行員張建興和朱振華在4700米高空成功處置飛機座艙蓋爆破的特大險情,安全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