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出訪的有所為與有所不為

馬英九昨日如期率領代表團執行名為「賀誼專案」的出訪計劃。說是「如期」,是因為在此次出訪之前,發生了「洪仲丘案」及由此而衍生、發酵的「白衫軍」抗議事件,而致「六天兩換國防部長」事件,馬政府危機重重,政局紛亂。島內有輿論認為馬英九應暫停這次出訪,留在島內進行危機的後續處理,以嚴防危機繼續擴大,危及馬政府管治的公權力和正當性;而正在呼籲馬英九舉行「國是會議」的蔡英文也是抬出了如此的理由,並要求馬英九在與其會面後再出訪。但馬英九仍是堅持按原計劃出訪,這使得蔡英文感到「顏面受損」,又「加碼」提出在實行「馬蔡會」之前必須停建「核四」的要求。這就把自己的身價抬得太高了,她以「召開國是會議」的手法,要向自己的黨主席蘇貞昌發號施令也就算了,一個堂堂「國家元首」,怎能讓一個目前在公職、黨職領域上甚麼身份都沒有,而且還不知是否就是二零一六年「總統」參選人的普通公民「說停就停」(停止出訪和停建「核四」),豈非沒有尊嚴?

其實,馬英九之所以要堅持按期出訪,還不是為了「反擊」蔡英文,畢竟這還是小事一樁。而是基於兩個重要原因,其一是「賀誼專案」的主題,是出席巴拉圭新總統卡提斯的就職典禮,並順道走訪海地、聖盧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基茨和尼維斯等中南美洲小國,並與這些「友邦」的國家元首會晤,參訪當地合作單位,與當地僑胞餐敘。而這些中南美國家,目前與台灣的「邦交」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盡管北京善意回報馬英九的「外交休兵」政策,並沒有乘機「挖」這些國家的「牆腳」,但正因為台灣實施「外交休兵」政策,這些小國已無法從臺北的手中拿到「外援」經濟利益,心中已起「跳槽」之意,如果不及時去與他們「拉拉關係」,說不好即使是因為北京婉拒的原因而沒有與台灣「斷交」,但也為了要與市場更大更具潛力的中國大陸做生意,而逐漸疏遠臺北。因此,馬英九此行實質上是「固邦之旅」,有其難處,不去不行。

其二是馬英九好不容易才爭取到此行的去、回程均可在美國過境,尤其是可以在紐約逗留三天兩夜的安排。倘若放棄,可能「過了這村就沒有下一店」,今後再次提出同一高規格的過境待遇要求時,倘若遭逢較大的形勢變化,就未必能如願以償,因而必須抓緊目前較為有利於自己的時間點。

實際上,前一個問題,馬英九就任「總統」後,執行「外交休兵」政策,與陳水扁的「烽火外交」徹底決裂,因而北京也就樂於給予回報。除了是主動協調,讓世界衛生組織邀請台灣「衛生署長」以適當的名義,及以「觀察員」的身份出席世界衛生大會,以及其他的一些國際活動,並將代表台灣領導人出席「APEC」峰會的經濟領域部長級官員,提升至前任「副總統」的位階之外,面對中南美洲一些國家(據傳有五個之多)希望能與中國建交,也婉言拒絕,只是與之談生意而不談建交,使得馬英九一直能夠保持二十三個「邦交國」,沒有丟失一個,也沒有增加一個。這與陳水扁八年間,一連丟失九個「邦交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馬英九在不彰的政事中,可以拿得出手見人的政績之一。

因此,盡管北京仍然無意挖台灣的「外交牆腳」,但在北京已經很明顯地對在兩岸經濟領域協商中,只顧要「讓利」而不願作出回報,更是拒絕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馬英九,表露出不滿並似乎是已失去耐心的情況下,馬英九仍是對這些已經動搖的小國「老神在在」,連總統就職禮也不去祝賀一下,就難免會有怨言,即使北京不出動「大鐵鏟」來「挖腳牆」,這些小國無法在兩岸競相以援金來「爭買邦交」之中獲利,那就只能是從實質經貿中來尋求收益;而從實務情況看,當然是中國大陸廣袤的市場,比表面上的「台灣邦交」對其的吸引力更大更具誘惑力,因而必然會加緊與中國大陸的聯繫,逐漸遠離台灣。台灣即使是沒有將之丟失,但也是若即若離,「警報」頻拉。這對民意支持度已陷落低谷的馬英九來說,就是黃台之瓜,何堪再摘。對此,馬英九不能不防。而籍著「賀誼專案」與這些國家拉拉關係,進行安撫,就是很有必要的。

至於後者,由於馬英九幾年來的表現令到華府十分滿意,不惜讓黨籍「立委」在「立法院」內打架也要通過「美牛案」,為此還犧牲掉了其親密戰友、「九二共識」這一概念的發明者蘇起;並推行「外交休兵」政策,不做「麻煩製造者」,讓白宮得以從台灣海峽這個「火藥桶」中抽身出來;而且在釣魚島事件中也表現克制,並與日本簽署了漁業協議,沒有令美國為難;因而有必要獎賞馬英九一下。再加上金溥聰的積極聯繫及爭取,馬英九此行獲得了東岸進、西岸出,並在紐約停留的過境待遇。如果今次不去,不知何時再有此機會?

實際上,馬英九這次過境美國,從東岸進,返回其紐約大學母校,及參觀「九一一事件」遺址,並與市長彭博共進早餐,及與重要國會議員、政要會晤、通電話,也將會出席當地的僑宴,還將抽出時間拜會母校紐約大學的老師。這已是很高的過境禮遇安排。但據說他將秉持低調、零意外的原則,在美國不會進行公開活動、不受訪,避免隨行媒體追逐採訪;與紐約大學校長會面也只是純粹私人拜會,絕無演講等情事。這顯然是吸取了李登輝一九九五年訪問其母校康乃爾大學,撕毀其與北京密使達成的協議,在大學公開發表帶有「獨台」意識的《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演講,從而引發自兩岸交流以來的第一次「台海危機」的教訓的明智之舉。

而馬英九參觀「九一一遺址」,顯然是向美國及其人民表達善意的表現。因為在「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後,陳水扁雖然也獲得提供過境紐約的機會,但卻對美國人民的遭遇不聞不問,而是跑去華爾街及證券交易所參觀,並高調地發表演講,從而掀起了「烽火外交」,被華府視為「麻煩製造者」,此後再也得不到美國給予的過境禮遇。相信,馬英九此舉,會令美國對他的態度更為好些。

馬英九的回程將過境洛杉磯,也是三日兩夜,將會與當地的僑社會晤並餐聚。這雖然符合慣例,但卻就有要與北京爭奪僑團之意了。實際上,從李登輝暴露其「獨台」真面目之後,海外原本親台的僑社就開始鬆動其政治立場;陳水扁上臺後分隔「新僑」、「老橋」,並大搞「台獨」分裂活動,導致原本親台的僑社紛紛「倒戈」,改掛五星紅旗,並參加各地統促會舉辦的年度反獨促統大會。馬英九上臺後,此一態勢雖然有所緩和,但僑社卻走「左右逢源」的路線。馬英九此舉,是否要將這些親台僑社拉回「右」的「正軌」,不得而知。但即使如此,看來北京也不會太反感,只要是承認一個中國,反對「台獨」,掛甚麼旗幟都不是問題,反而可以緩和僑社緊張情緒,未嘗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