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衛反擊戰老兵掛帥西南有玄機

解放軍近期進行新一輪將領調整,涉及多位大軍區級高級將領。其中成都軍區副司令員李作成升任司令員。此番調整,標志著中共十八大之後七大軍區的更新換代正式完成,也意味著解放軍大軍區層面“40後”退出歷史舞臺,新一屆中央軍委指揮下的七大軍區新陣容正式形成。

七大軍區主官均到位

目前,中國七大軍區主宮中,廣州軍區司令員徐粉林是2009年12月上任的,其餘五大軍區包括沈陽軍區司令員王教成、北京軍區司令員張仕波、蘭州軍區司令員劉粵軍、濟南軍區司令員趙宗岐、南京軍區司令員蔡英挺都是十八大前夕履新的,上述6人均在十八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只有剛剛卸任的成都軍區司令員李世明,十八大時已經年屆64歲,超過了63歲提名線沒有入選。

另據媒體報道,今年1月,隸屬濟南軍區的第26集團軍軍長馬宜明已升任軍區參謀長,填補了軍區原參謀長趙宗岐中將擢升為司令員後留下的職務空缺。隨著馬宜明的履新,2012年10月那輪大軍區正職將領密集調整所產生的大軍區參謀長空缺全部得到填補。

2012年10月、11月,中央軍委四總部主帥,五大軍區及海軍、空軍等軍兵種司令員紛紛換班。這輪密集調整中,共有兩位大軍區參謀長升任司令員,即上述濟南軍區原參謀長趙宗岐中將和蘭州軍區原參謀長劉粵軍中將(因蘭州軍區原司令員王國生上將屆齡退役)。

就在馬宜明履新濟南軍區參謀長的消息公佈前,隸屬於蘭州軍區的第21集團軍軍長何清成少將已在2012年12月底接任蘭州軍區參謀長。除蘭州、濟南軍區外,十八大前的軍方高層人事密集調整中,另外的北京、廣州等五大軍區參謀長的職務未調整。

目前,據公開資料,北京、沈陽、廣州、成都、南京五大軍區參謀長分別為:王寧少將(1955年生,2010年任現職)、侯繼振中將(1955年生,2009年任現職)、賈曉煒中將(1953午生,2009年任現職)、周小周少將(1956年生,2012年7月任現職)、楊暉少將(1963年生,2011年任現職)。

值得注意的是,與今次馬宜明和何清成的任職模式一樣,王甯、侯繼振、賈曉煒和周小週四位大軍區參謀長也由集團軍軍長任上直接擢升。王甯於2007年11月出任第31集團軍軍長,2010年12月交流至北京軍區任參謀長。類似的,侯繼振、賈曉煒、周小周任現職前也分別擔任16、41和14集團軍軍長。

此外,多個省軍區主官換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事部部長高龍福少將調任陝西省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參謀長何衛東少將調任江蘇省軍區司令員,原任孫心良少將任南京軍區聯勤部部長;福建省軍區參謀長熊安東少將升任江西省軍區司令員,原任鄭水成少將調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

習近平親睞實戰將領

資料顯示,李作成生於1953年10月,湖南省安化縣梅城鎮人,國防大學畢業。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時,李作成率領3團8連全連官兵與敵血戰26個日夜,完成“保肯”戰役,這也是對越自衛還擊戰打響後第一個向中央軍委報捷的戰役;李作成所在連隊被中央軍委命名為“尖刀英雄連”,李作成被授予“戰鬥英雄”稱號,聞名全國。

1982年中共十二大,剛剛29歲的李作成入選十二大主席團成員。其後逐級歷任營長、團長、師長、軍長等。1994年6月下旬,李作成奉命率部抗洪搶險,所在師被中央軍委記集體二等功。1998年8月,長江流域發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李作成奉命再次率部執行搶險救災任務。他先後轉戰湖南、湖北等11個縣市,救出被洪水圍困的群眾1.7萬餘人,排除大小險情140多處,確保荊江、洞庭湖等大小堤垸280多公里萬無一失,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贊揚。2008年,李作成由廣州軍區副參謀長調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次年晉升中將。

1979-1989年的中越邊境戰爭,我軍先後有18個野戰軍參戰,使長期沒有經歷戰爭的部隊得到了實戰鍛煉,對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影響深遠。與此同時,一大批年輕有為的中高級指揮員在這場戰爭中脫穎而出,成為新時期熠熠生輝的-代將星。

習近平主席上任後,多次強調要“強軍”。習主席還提到,軍人要有血性;要准備打仗,要能打仗,打勝仗。中國享受了幾十年和平,取得了經濟建設偉大成就,但我軍卻失去了實戰機會,實戰經驗嚴重缺乏,這對中國的未來非常不利。習近平上任以來,就多次強調“實戰訓練”,我們也看到,近幾個月來中國軍隊演習更具實戰、更頻繁,意在磨合新武器的使用、錘煉軍士、練習戰法。用李作成這樣的戰鬥英雄坐鎮大西南,也是習近平冶軍思想的具體體現。

分析人士認為,成都軍區這份軍隊人事調整方案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現任中共中央,尤其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選拔任用軍隊幹部的標准,即注重實戰。另外,考慮到當前西南緊張局勢,中央重用有實戰經驗將領的趨向更是透露諸多玄機。

成都軍區戰略地位顯要

成都軍區,是我軍七大軍區之一,駐防在祖國大西南,轄區面積約232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負責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五省區防務。該軍區還與越南、老撾、緬甸、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等7個國家接壤,國界線達7000多公里,占中國陸地疆界總長的三分之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該軍區先後組織和參加平息四川少數民族地區武裝叛亂、西藏地方的武裝叛亂和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保衛了邊疆,維護了社會安定;完成了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堅守防禦作戰和西藏拉薩市的戒嚴任務;在保衛邊疆,穩定社會,建設大西南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成都軍區的地緣因素,決定要應對中印邊境沖突、緬北動蕩、支持巴基斯坦,並且還要提防越南。

當前印度與中國在西線和東線均存在領土爭議,雙方暗自較勁、小沖突不斷,尤其考慮到實際控制線的分歧、重疊,再加上印度民族主義情緒和媒體的推波助瀾,印度近年大肆增加在邊境軍力部署和建設設施,中印沖突時刻可能被點燃。緬甸北部也是動蕩不斷,克欽軍與緬甸政府時發軍事沖突,並危及我雲南邊境;近來伴隨政府政治改革,緬甸有向美日等西方國家親近之意,這也將進一步考驗中國西南安定。越南方面跟中國的沖突主要在海上,但陸地也存在未定部分,且不排除海上沖突引發陸上沖突的可能。

從地緣戰略看,西南地區是中國戰略腹地,而緬甸則是中國重要的“生命通道”。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侵華,緬甸是當時中國政府唯一的國際援助通道,所以才有我遠征軍赴緬討日;新中國成立後,美蘇爭霸,中國擔憂與美蘇交惡,海上運輸和絲綢之路均被封鎖,對緬甸做了很多“工作”。緬甸軍政府時期,中方是緬甸關鍵的經濟援助者和外交後盾。新中國兩場自衛反擊戰,都是在西南方向打的,凸顯了成都軍區在中國的戰略地位。

從經濟角度講,在西南方向,緬甸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發展經濟關系橋頭堡。緬甸本身資源也很豐富,中國不僅從緬甸輸入資源,還通過建設中緬石油天然氣管道,獲取新的能源通道和保障。巴基斯坦也承擔這一角色,中國內陸直達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大動脈已得到中巴高層首肯,未來中國貿易、能源有望通過巴基斯坦直達中東、北非。

從軍事角度看,當前朝鮮半島局勢緊張,東南海也是麻煩不斷,中國在東北亞、太平洋方向面臨巨大的海空威脅。此時,西南邊境陸路必須穩定,或者說必須有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