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對接港珠澳大橋大有可為

陳觀生

早前,物流業發展委員會討論如何利用港珠澳大橋的機遇,促進本地物流業發展。委員會秘書長汪雲總結會議稱,討論包括港珠澳大橋澳方落腳點如何設置有利行業發展、結合人工島物流中心及機場、北安碼頭等設施。之前幾次的會議討論亦涉及此議題,可見本澳物流業界對港珠澳大橋寄望較高,認為可令本澳物流業大有可為。

物流業關注港珠澳大橋機遇

過往多次物流業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委員都十分關注區域協作及優勢互補,並建議適當加入商業洽談、港珠澳大橋及葡語系國家的元素。據瞭解,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澳門區預留土地發展物流業,物流業發展委員會通過由委員推薦的6間國際物流發展專業機構,為預留用地發展物流業把脈,並於11月按提交初步建議內容挑選1至2間機構詳細規劃。

未來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物流設施現處於戰略定位的階段,物流業發展委員會設立「港珠澳大橋物流發展專題分析小組」進行專案分析,邀請了五間專業顧問公司簡介「概念構思方案」,從區域戰略、具體操作提出了很多具參考價值的看法。涉及促進本澳經濟適度多元化、本澳物流業可持續發展、促進區域合作等議題。

早前,特區政府物流業發展委員會會議主要討論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已預留一定空間作為物流轉運的安排,冀藉連接澳門國際機場和人工島物流中心,分流香港機場飽和的貨運量,促進本澳物流業貨運的往來,打破業界「有貨入,冇貨走」的發展瓶頸。

會後,委員會秘書長汪雲表示,會上探討港珠澳大橋落腳點如何設置以有利物流業開拓發展,人工島已預留空間作轉運安排,如何更好地利用機場與人工島物流中心的位置,推進出口貨物量,推動物流業發展。

汪雲總結會議表示,港珠澳大橋落腳點除客運安排,也考慮到兩地陸路運輸新模式轉換,因此人工島已預留空間作為轉運安排,服務本地市場。以及人工島與機場連接,是否有快速通關安排,如貨物在澳門機場降落後,可通過港珠澳大橋送到香港。香港貨運緊張,機場計劃興建第三條跑道,落成前部分貨物可分流澳門,對澳門是一個商機。會上也探討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如何將機場與仔碼頭有機結合。

一直以來,澳門物流業發展遭遇瓶頸,只有貨入、無貨走,造成物流業成本居高不下。如何更好地利用機場與人工島物流中心的位置,令貨物雙嚮往來,減低物流成本?汪雲指出,物流業支撐旅遊業、會展業等發展,相信通過委員會探討未來發展方向。除支撐此兩個行業,還令行業本身具生存能力,提升機場貨運,亦是推動經濟適度多元。

本澳業界亦關注到,內地物流新稅制改革對澳門機遇,珠海對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的新構思對澳門的影響,以及澳門與南沙物流合作等,包括澳門機場各航空貨運可以提供極優惠予南沙港企業,由澳門機場空運貨物,達到兩地互補合作,符合今年粵澳物流洽談會實際成果。汪雲透露,本澳航空業界計劃在年底推出貨運優惠措施,預料會較廣州白雲機場貨運價格低15%,主要吸引廣東省、珠江西部城市的中小企業,利用澳門國際機場向外運送貨物。

對接港珠澳大橋三地各有想法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耗資約327億元人民幣,整體工程估計約700億元。大橋全長為49,968米,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米,包括5,664米海底隧道,設計壽命為120年,能夠抵抗8度地震、16級颱風。在珠江口伶仃洋南北兩側分別有兩個離岸人工島,人工島間通過海底隧道予以連接。大橋初期計畫的起點是香港大嶼山石灣,經過大澳跨越珠江口,經過海底隧道抵達珠海及澳門口岸(珠澳口岸),分成兩端連接珠海拱北、澳門東方明珠。

港珠澳大橋落成後,由香港駕駛至珠海及澳門,將會從4至5小時路程縮減至約30分鐘。至2035年,預計每日有5萬至6萬車輛及每日23萬至25萬人次。人工島上除了檢查大樓外,亦會包括無人駕駛列車,用以接載旅客由檢查大樓至香港國際機場登機,港珠澳大橋的旅客到達香港後毋須入境,可以透過無人駕駛列車直接到達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大樓。對於無法過境車輛,口岸附近將會設立停車場,另外亦有公共巴士接駁。

大橋僅計劃單列的景觀工程費用就高達5,000萬元人民幣。4大人工島(香港口岸、珠澳口岸及海底隧道東、西出入口人工島)具有標誌性及相關性,將是景觀設計考慮的重點。大橋工可報告中要求,每座人工島都將會成為集交通、管理、服務、救援及觀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運營中心,除了造型外,亦應該重視島區範圍內的綠化工程,在海景較美的地方設置「觀景平臺」。除人工島之外,還設計了中華白海豚觀賞區和海上觀景平臺。

在珠海拱北灣南側的珠澳口岸人工島是大橋主體工程與珠海及澳門兩地的銜接中心,兩地過關口岸也設置在島上,投資達133.5億人民幣,設計中採用了砂、泥及土三種材料作為回填料。人工島地面標高5米,填海後經過地基處理加固後,交工面標高4.5米,能夠防禦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基於澳門道路網的交通承受能力限制,香港車輛將不能夠進入澳門。屆時人工島上將會設有兩座大型停車場,其中逾5,500個停車位供予境外車輛使用,另外有2,000個停車位設立於離境通道前,主要供予澳門車輛使用。

2011年9月11日,西人工島主體的結構工程完成;同年12月7日,東人工島主體的結構工程完成。同年12月21日,人工島的主體外圍結構工程完成,近期陸續放入隧道預製管道,最近已經完成工程。預計於2015年年底會完成兩個人工島的所有工程。

從公開資料看,港珠澳三地對大橋均有一定的期望,但各方考慮的著力點各不相同。港珠澳大橋所涉及的,不僅為香港內部商業大集團的利益,而且還牽涉到粵港澳三地政府的未來發展規劃及長遠利益。

港珠澳大橋建成後,由香港來往珠海及澳門只需要幾十分鐘,比較現時繞道虎門大橋可以大幅度地縮減逾3小時。有研究顯示;香港四大支柱行業——金融業、貿易物流業、工商專業及支援業、旅遊業,將會可以擴展市場至珠三角西部地區;此區域經濟也會影響至廣西、海南、雲南、貴州及四川等省份。大橋的落實興建及使用將會有幫助於香港、澳門及珠三角地區造就更多建築及運輸行業的職位。

香港政府對計劃由最初的冷淡到後來的支援。大橋建成後,將會方便香港工業家到達珠江西岸投資開設工廠,亦對日益衰退的貨運業帶來好處,惟民間意見不一,包括環境保護問題,由於大橋連接北大嶼山公路的高架橋支線計劃通過東湧沿海一帶,對北大嶼山新市鎮沿海一帶屋苑,包括海堤灣畔、藍天海岸及映灣園的屋民帶來相當大的影響,包括空氣污染等等,但是通車後所帶來的交通方便,估計亦會令到上述屋苑的樓價升值。

大橋建成後,將會加強澳門已經極為發達的博彩業,對於計劃,澳門政府表示全力支持,並且認為來往香港及澳門的交通時間可以大幅度地減省,方便交通。然而亦是因為同樣理由,客流可能會不選擇在澳門住宿,故此對澳門的酒店業存在潛藏的危機。

大橋建成後,能夠方便香港與珠三角西岸城市的聯繫,方便香港商人到達珠三角西岸投資實業,從而平衡珠三角東西兩岸發展。另外一方面,廣州市作為廣東的省會,一直是廣東省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的中心,以及為其最重要的交通樞紐。由於大橋捨棄雙「Y」方案,深圳將會無法從港珠澳大橋計劃獲得任何直接收益。珠江西岸的貨物將會因為交通便利,而大量分流到香港。

本澳物流業發展可獨闢蹊徑

有本澳學者指出, “十二五”規劃把澳門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這就需要調整“產業結構的適度多元化”策略,積極推動與旅遊相關的批發零售、會議展覽、文化休閒等相關產業。有消費的地方必然有物流,航空運輸、倉儲及包裝等物流相關產業隨之得到發展。因此,如何支持和推動進口有關的物流產業,優化城市內需,值得研究。

珠三角與澳門不斷增長的貨物供求、港珠澳大橋及其人工島的興建、橫琴島的開發,都是澳門發展現代物流的機會。澳門物流業面臨的挑戰是,客戶對物流服務質量和時效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缺少貨源、通關不便、物流硬體設施不足、物流人才匱乏、資訊技術落後、標準化程度不高、中小物流企業的缺乏合作等,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規,都是澳門物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在以服務行業為主導的經濟體中,物流業的滯後不僅影響服務水準,還影響整體經濟發展。

目前澳門物流管理仍屬起步階段,但澳門是絕對有條件發展物流業,在陸路方面,除了歷史最悠久的陸路邊檢與內地連接外,現在還有蓮花大橋聯接珠海橫琴;在海路方面,有九澳貨櫃碼頭和內港貨運碼頭。關於內地輕鐵延伸到澳門的問題,澳門特區政府一直都有就跨境項目與內地政府交換意見,有關計畫目前仍處研究階段,並會在適當時候磋商。

特區政府的策略是首先主力發展空運。在航空方面,澳門可開闢更多內地的新航點,國內外多間航空公司在今後陸續使用澳門國際機場,開通航線及提供包機服務,進一步完善澳門對外的空中交通網絡;

澳門國際機場自一九九五年開幕以來,除了一九九九年因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不景氣影響,出現過下跌以外,其餘每年處理的航空貨物均有兩位數增長,增長勢頭強勁。目前珠三角地區的貨運有八成以上是經香港出口的,香港是區域內最重要的物流中心,澳門政府希望能分擔珠江三角洲西部的物流。

澳門要發展現代物流,就要提升傳統運輸業,並利用澳門現有的基礎設施,聯合澳門的周邊地區,匯合成一個全立體的運輸網路,創造整體經濟效益。蓮花大橋、橫琴口岸、國際機場為澳門物流發展打下基礎,與歐盟、臺灣的貿易關係和自由港優勢可以開闢特定市場,澳門物流發展將獨闢蹊徑。

物流業在澳門的發展有其獨到的特色,物流公司在澳門的發展也是不同與國內其它城市貨運公司的發展,因為政策的不同。

物流業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澳門在發展物流業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優勢。澳門是一個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區,資金進出自由,奉行簡單低稅制政策。在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