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兩會高層的「一見如故」

「我與陳會長見面一定是一見如故」,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如是說。

兩岸兩會第九次高層會談六月廿一日在上海圓滿完成,林中森董事長與海協會陳德銘會長互動三天,在上海電影博物館兩人「玩得不亦樂乎」;在東方明珠塔、在世博園區,兩人如老朋友般無話不談。但回到談判桌上,林董事長也能精確傳達台灣民眾的聲音。

「除了帶有較濃的閩南語口音外,林董就像鄰家伯伯般的熟悉。」一名大陸記者這樣形容。歐吉桑的林董事長,給上百名大陸記者、大陸官員好好先生的親切感覺。 兩會第九次高層會談主要簽署的項目是「服務貿易協議」,從今年年初開始,就陸續傳出「商談差不多了、差不多了,只剩行政程序等」消息,媒體也不斷猜測舉辦的時間,從今年二月、三月到四月,但都是「狼來了」。 六月十四日,兩會共同宣佈六月廿至廿二日在上海舉行第九次會談,期盼已久的服貿協議終於要簽署了,兩會新首長林中森、陳德銘終於要見面了。 這項宣佈有幾個含義:一、該輪到上海舉辦了,北京、重慶、天津等大陸直轄市都陸續舉辦過兩會會談,上海是四大直轄市之一,又是台商的大本營,與台商關切的服貿協議息息相關,沒理由再缺席;二、海協會新任會長陳德銘在上海出生,直到廿歲才離開,選在陳會長的家鄉舉辦兩會盛事,有當好東道主的意味;三、上海是全大陸服務業最興旺的城市,選在此簽署服貿協議,別具意義。 事實上,林中森董事長在去年九月上任後,已陸續參訪大陸四次,六月廿日之前最近的一次是六月八日到江蘇南通參加「台商轉型升級論壇」活動。 當時,南通市長張國華也力邀海協會長陳德銘出席,張國華在九○年代末曾是陳德銘在蘇州擔任市長、市委書記時的副祕書長,憑著這層關係,加上第九次兩會高層會談遲未定案,外界一度認為林中森董事長、陳德銘會長有可能在南通首次見面。 未料,陳德銘以另有要務沒有現身,原來是要將兩人第一次會面,放在十二天後在上海的會談。 兩人一見如故 兩人尚未見面,但神交已久。林董事長說,他們已透過共同朋友相互致意好幾次。五月八日,陳德銘也在公開場合說,希望在上半年舉行會談,「我還沒有跟他交往過,希望能成為好朋友。」

在海基會協商代表團出發前往上海前兩天,林董事長更說,「相信到時將一見如故」。 六月廿日當天,陳德銘夫婦在上海東郊賓館迎接風塵僕僕抵滬的林中森董事長夫婦一行,兩人緊緊握手,相互問候。 陳德銘說:「今天,記者朋友們見證我和林中森董事長的握手,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你們見證了兩會的薪火相傳、繼續前行。」

兩人當天下午參觀上海電影博物館和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參觀時,陳德銘多次把工作人員撂在一旁,自己當起了導遊,出身上海的陳會長介紹家鄉頭頭是道、如數家珍。 參訪上海電影博物館配音室時,兩人甚至「玩起」電影配音、體驗攝影棚錄影。陳德銘看到螢幕上正放映日本影片「追捕」,先戴上耳機,字正腔圓為該片男主角配音;接著換林中森,林董事長帶著閩南口音的國語為Zorro配音,讓陳德銘邊豎拇指邊打趣說:「這可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台灣Zorro啊。」 第二站是東方明珠塔,自一九九四年建成後,東方明珠塔一直是上海的地標與象徵。兩人登塔遠眺,看到遠處一彎河水「蘇州河」,陳德銘說:「十多年前蘇州河很臭,黑白兩色的河水涇渭分明,經過多年治理,未來可以下河游泳了。」 走到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大廳擺放的上海早期有軌電車時,陳德銘又當起專業解說員,指著輪子告訴林董事長:「電車的輪子經過改造才成為橡膠式樣,這樣行駛起來就沒有了聲音。」 林董事長津津有味聽著陳德銘說故事,不停地點頭,兩人在愉悅的氛圍下漫步而行,又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面對記者們的要求,兩人說了參訪心得。 林董事長說:「之前只看到上海的『皮毛』,此次有如走過時光隧道,從七百年前的上海看到現今上海現代化的演變。而且在現代化過程中,上海把傳統的、優質的文化資產保存得很好。」

他還補充說:「陳會長很親和,我感覺像是老朋友,一見如故。」

陳德銘接著說:「我對林董事長為人豪爽、正直、能夠袒露胸懷地交換意見已有耳聞,相信我們能夠成為好朋友。」 看到陳德銘如此稱讚自己,林董事長笑得合不攏嘴,跟媒體說:「我剛才已經邀請陳會長,希望他趕快規劃,到台灣走走看看,瞭解體會台灣的風土民情。」 這一廂忙交友,那一廂忙協商

首次「林陳會」兩人搏感情,但最重要的任務仍是簽署「服務貿易協議」。這項本文廿四條、附件兩個的協議,內容繁瑣複雜,讓兩會商談長達兩年多,是兩會協商最久的一項協議,但也是攸關兩岸服務業再往前一大步的一個協議。 林董事長說,大陸在十二五規劃將服務貿易列入重要政策,台灣「黃金十年」規劃,也將十項重點服務業列入活力經濟,兩岸的政策規劃十分相近。服務貿易協議將帶動兩岸服務業的現代化,讓兩岸民眾享受更優質的服務和就業機會,共創互利雙贏。 在林董事長、陳會長快樂相行的同時,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大陸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兩人各自率領的團隊,留守在會場做最後的文字確認與磋商下次會商的項目。 各方記者也守在現場不斷打探協議裡頭的重要條文、有關規範,以及對方的讓利項目、我方開放的項目。協商人員也很厲害,待在會議室幾個小時也不曾外出,讓枯守外頭的記者乾著急。 五點多了,協商人員走了一半,還剩下兩軍主帥及若干重要幕僚仍在裡頭磋商。此時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與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突然走出會場,交頭接耳談了近十分鐘,引起媒體注意。 最後在媒體要求下,預備性磋商結束後,高孔廉副董事長出面跟記者簡要談了主要內容,因為協議尚未簽署,根據國際慣例,無法說太多,高副董事長簡要說明,在場記者只好放出錄音帶逐字聆聽,並趕緊寫稿。 重頭戲登場 經歷了前一天的準備,廿一日兩會高層正式商談,媒體捕捉兩人經典性的隔桌握手畫面,並聽完陳德銘會長、林中森董事長各自的致詞後退場。經過一上午的商談,下午兩人終於簽下這個備受國人關切的協議,此時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兩會依慣例互贈紀念品。林董事長贈給海協會的紀念品是一件琉璃藝術品,名為「互利雙贏」,以「荔枝」與「蝴蝶」,象徵兩岸發展的雙贏互利,造福兩岸人民的安和樂利。 陳會長贈給海基會的禮品是蘇繡工藝品,繡製外灘繁華夜景。作著根據外灘夜景,以線代色,用不同方向、不同顏色的直線條,交叉重疊堆積,呈現外灘蘇繡的立體感,耗時一年完成。 協商簽字後的記者會是記者們關注的重點,媒體先聽海基會的記者會,林董事長除宣佈服貿協議的重要內容,並宣佈第十次會談將協商六項議題,包括ECFA後續協商的貨品貿易協議、爭端解決機制、兩岸避免重複課稅,以及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機構、兩岸氣象合作、兩岸地震監測合作等議題。

記者會半小時時間一到,海基會立刻撤場,一些台灣媒體隨同到他處另闢戰場,繼續詢問更關鍵的內容。 接著海協會記者會登場,鄭立中副會長看了台下密密麻麻的記者一眼,趕緊把協商的重要內容說完,隨即開放媒體詢問。 記者會一結束,記者們呈鳥獸散,大家邊電話回報內勤採訪內容,邊收拾攝影器材、再快步離開,準備挑燈夜戰。

完成任務賦歸 完成了重要的協商與文件簽署後,海基會代表團隔天(廿二日)上午赴世博園區參觀,沒有前兩日的壓力與緊張,團員們一派輕鬆地觀看中華藝術宮和世博期間得排隊七小時的「月亮船」(前身是阿拉伯館)。團員們對「月亮船」裡用高科技營造出的場景讚譽有加。 林董事長在看到中華藝術宮裡的大型「論語書畫」時對陳德銘表示,書畫裡很多不是簡體字,台灣稱為正體字,並說明台灣提倡的「識正書簡」(認識正體字、書寫可用簡體)。陳德銘回稱,大陸寫毛筆字時還是多用繁體的。 林董事長說,早前他在東方明珠塔時,看到的是上海發展的時光隧道,到了中華藝術宮則是走入文化發展的時光隧道。兩岸都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也重視文化傳承與資產保存,兩岸的想法是一致的。 服貿協議能順利簽署,與海基會協商團隊的努力有關,過去每一項協議的簽署,協商團隊都絞盡腦汁,談判過程中也都堅守原則和底線,一方面要向國人交代,一方面也要取得對方的理解和認同,過程之艱辛可想而知。 在協商談判項目時,雙方觀點有可能不一致,有些項目可能一方急於想在近期內商談,但另一方不急;或者出現一方重視,另一方不認為是重要項目的可能。 此次,陸方對文化、教育、科技協議未列入下次會談項目就多少表達一些遺憾之意。陳德銘說,兩會雖對文化、教育、科技協議有討論,但作為第十次會談任務還沒有達成一致。他直言,台灣方面還需協調,但他強調,文化教育科技非常重要,三者都是互有關聯的,大陸會儘量創造條件,繼續溝通交流。 林董事長信心滿滿的說,兩岸文化交流已很緊密,一年互訪的藝術家、文化人已到九萬五千多人,未來若有涉及行使公權力,且對兩岸人民有利,能創造互利雙贏的情況,任何協議(包括文化協議),何時達成共識,何時就簽署,不限一年簽兩次或簽多少個項目。

第九次兩會協商在緊湊的兩天半行程中結束,緊接著就要開展下一輪的協商工作,兩會都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舉行第十次會談簽署六項協議,能否如期舉行,還是得看協商團隊的智慧了。

(陳言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