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場角度看本澳與橫琴發展金融業的必要性

子悠

之前兩期中,我們從本澳聯合橫琴發展金融業所具備的基礎與優勢,以及主要業務方向上進行過簡單的討論。其實,任何一個產業的形成與發展都離不開市場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從市場的角度出發,認清現實的基礎上,更好把握未來的長遠需求。促進金融業的良性健康發展。

澳門金融產市場發展沿革

澳門金融業是澳門地區銀行業、保險業、黃金市場、證券市場等的總稱。澳門金融業受經濟環境的限制,發展一直比較緩慢。70年代末以後,在香港金融市場的帶動下,開始進入一個新階段。1990年底,澳門有21家商業銀行,1家財務公司及其他銀號、兌換店、金鋪。澳門的黃金市場和證券市場也以香港市場為重要依託。澳門沒有中央銀行。1980年成立的澳門發行機構曾是澳門貨幣發行、金融管理的官方機構。其具體職能為:管理銀行;指導和協調貨幣、金融及兌換市場;作為黃金、外幣及其他對外支付工具的儲備總店;充當總督的貨幣、金融及兌換方面的顧問;監督、協調與稽查有關機構活動等等。

1989年6月7日,澳門總督頒佈法令撤銷澳門發行機構,成立澳門貨幣暨匯兌監理署,負責管理外匯儲備和監管金融機構。澳門貨幣澳元的發行由葡萄牙海外銀行在澳門的分行大西洋銀行代理澳門政府行使。

澳門的經濟規模和經濟結構決定了其金融體系主要由銀行和保險公司組成。1999年澳門回歸之初,由於剛剛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的震盪,澳門的銀行業曾經面臨艱難的營商環境,呆壞賬率達到20%。隨著外部環境的改善和澳門經濟的持續發展,銀行的經營狀況大為改觀。到2004年年底,澳門銀行業的呆壞賬率只有3.3%,2005年降至1.8%,至2011年年底,呆壞賬率維持0.4%的低水準。與此同時,澳門銀行業的資產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11年底達到6574億澳門元,年增長率達21.8%。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也很健康,達到了14.1%。

澳門銀行業緊緊抓住特區大發展的歷史機遇,持續壯大發展。從回歸時的23家銀行發展到現在的27家,2010年底銀行業總資產是1999年的近四倍。截至2011年9月全澳存款3912.8億(澳門元,下同),較回歸時增長近3倍;貸款3126.82億,增長近五倍。與此同時,澳門金融業產品種類日趨多樣,銀行服務網路、管道與質素持續提高,風險控制、管理及抵禦能力不斷增強,並在2003年SRAS危機、2008年開始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安然無恙,經營業績繼續突破新的高點。在澳門,電子金融服務正在不斷發展。現已有互聯網廿四小時交易平臺。金融貿易包括:自動櫃員機服務、港股、環球期貨、環球證券、外匯及貴金屬網上交易平臺服務,並將電子金融服務伸展至流動電話平臺。

具體來說,“賭權開放”後,隨著國際大型企業的進駐澳門和大型綜合酒店的興建,銀團貸款及其後續的一系列金融業務成為了澳門銀行業新的業務重點。澳門自2004年11月開始提供個人人民幣業務,並和香港一起成為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先行先試的主要地區,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不斷加快,澳門銀行業與澳門金管局一起,不斷和內地人民銀行等監管部門積極溝通,加強聯繫,推動擴大人民幣在澳門地區的業務種類和適用範圍。

澳門的保險業,至2011年底,保險公司共有23家,當中11家從事壽險業務及私人退休基金管理業務,餘下12家則經營非壽險業務。按其原屬地區分,8家屬本地公司,餘下的分別屬於來自5個國家及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外資保險公司在澳門設立的分支公司。

截至2011年底,共444人受聘於保險公司,增長為1 .4%。獲許可從事保險業務的仲介人共有3,224名,當中個人代理人佔67.5%、推銷員佔29.8%,餘下的2.1%及0.6%分別為法人代理人及保險經紀人。在發出的4,822個保險仲介人牌照中,3,185個為壽險業務牌照,1,637個為非壽險業務牌照。

2011年度內,來自主要商業活動的保費收入增長了15.4%,至澳門幣43億。壽險業務的保費收入所佔的市場份額持續居於領先地位,年增長率達16.8%,至澳門幣31億,佔整體保險業務的72.1 % ;而非壽險業務的毛保費收入為澳門幣12億,市場佔有率為27.9%。

澳門保險業2011年營運虧損減少了10.5%,但仍錄得澳門幣5.2億元的虧損。 雖然年度損益仍獲澳門幣2億元淨盈餘,但“雜項收入”項目減少了22.2%,令保險業本年度淨收益較去年同期下跌41.7%。

橫琴金融業發展市場機遇

根據《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推進金融改革,建設橫琴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任務,目前,橫琴正在籌建人民幣離岸業務的在岸結算島的相關工作,詳細方案經過三次反覆討論修改後,目前已經報到省政府。 據珠海官方網站透露,方案內容將涉及橫琴區內金融機構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人民幣借貸、投資、結算等金融服務,並且聚集證券、保險、基金、租賃、小額貸款公司等等所有的廣義金融機構,以及彙集會計師、評估師等仲介機構,設立股權交易平臺等。

2012年8月10日,橫琴開發3年來第一個產業聚集平臺-橫琴金融產業服務基地一期竣工移交,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11家機構成為基地首批入駐企業。該基地將重點發展離岸金融,探索人民幣離岸業務在岸交易結算,探索開展跨境産權(股權)交易,積極拓展粵港澳金融合作發展空間。橫琴新區的發展得到強力支援。

截至目前,橫琴已有銀行類金融機構6家,股權投資基金超過40家,募集資金總額已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前來洽談的股權投資企業絡繹不絕,預計年內將突破100家。

截至2012年5月末,橫琴新區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約34.48億元,超過了2011年全年的結算量。珠海市首批3家獲得國家外匯管理局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資格的貨幣兌換公司均在橫琴新區註冊並運營。

粵港澳橫琴金融合作初見成效。其中香港工銀國際在橫琴新區成立15個股權投資合夥企業,目前募集資金總額已超過100億元;澳門工銀已向省銀監局申請在橫琴新區設立代表處,這將是進入橫琴新區的首家澳門本地法人銀行。港澳多家銀行相繼提出在橫琴設立業務總部、後臺服務機構的意向。珠海市首批3家獲得國家外匯管理局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資格的貨幣兌換公司法人均為澳門居民。

兩地金融市場環境的構建

在金融業的發展過程中,金融穩定是重要的基礎。恒常、適當和適時的監管是維持金融穩定的必要手段。回歸後,金融監管不斷加強、提升。澳門金融管理局根據澳門金融業的發展變化,本著將國際標準與澳門實際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監管法規與指引,持續優化監管實踐,積極開展與業界的溝通與對話,嚴格市場准入,狠抓反洗錢,主動加強綜合監管,不懈開展內外監管合作。

特區政府和監管機構根據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所提倡的監管原則與要求,以及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小組(FATF)的建議而制定的《金融體系法律制度》、《金融機構反洗錢及反恐融資指引》、《反洗錢及反恐融資大額現金交易指引 》,以及因應監管需要而推出的一系列的監管指引,包括《國別風險的監管指引 》、《利率風險的監管指引》、《投資管理的監管指引》等,支援了銀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同時也讓澳門的金融監管與國際標準趨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澳門金管局根據形勢變化,制定了存款保障計畫、《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配合特區調控房地產市場推出了《進一步規管樓花貸款業務》措施等等,保障了澳門的金融秩序持續平穩前進。截至2011年9月底,澳門銀行業資本充足率維持在14.34%的健康水準,不良貸款率持續走低至0.3%的歷史低位。

此外,澳門金融管理局一直以來對非法金融活動進行了打擊,並與周邊或其他相關地區的金融監管機構聯手合作,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非法金融活動得到了有效抑制,金融市場秩序保持良好健康運行。

另一方面,銀行業自身應對風雲幻變的金融環境,不斷加強內部監控機制。“加強風險監控也是提升盈利能力”的理念,已深深植於銀行經營者的理念之中。

橫琴的金融生態環境;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來,我國政治穩定,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已經成為世界最有市場潛力的地區之一。過去幾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長期穩定保持在 8%左右。持續穩定的增長帶來積極的未來預期,而且人民幣穩定的幣值為離岸金融市場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支援。

經營離岸金融業務的利潤主要來源於存貸款利率的差。因此,其他方面經營成本的大小對於離岸金融業務有很大的影響。在其他條件相當的情況下,選擇在成本較低的地方開展離岸金融業務是客觀的選擇。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多數產業屬於勞動密集型,人力資本與固定資產租金等物質成本較低,所以在我國開展離岸金融業務將具有經營成本較低的比較優勢。

橫琴各種金融業務不斷對外開放,各項落實措施正在循序漸進出臺,從而加快了和國際接軌的速度,同時為離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012年7月13日,珠海何寧卡說,今年是橫琴新區金融創新實現突破之年。為此,將出臺橫琴金融創新規劃,明確定位、目標、任務,加快打造橫琴金融創新示範區;憑藉橫琴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發展離岸金融市場。8月29日,珠海市人民政府與廣東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又在廣州簽署了“建設橫琴金融創新示範區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共同推動橫琴金融創新示範區建設。根據雙方合作協定,廣東省金融辦和珠海市政府將充分運用橫琴金融創新政策,吸引各類金融機構及金融資源集聚橫琴,紮實推動橫琴金融創新示範區平穩起步、可持續發展。

市場對金融發展配合的需求

第一,澳門人民幣流通量大增的需求。澳門早在2004年已被選擇為境外人民幣業務試點地區之一。2009年7月公佈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