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願闖深水區卻猶抱琵琶半遮面

馬英九整合其與北京在兩岸及國際場合領域的「左右白手套」後,再次並正式確認吳伯雄是其作為國民黨主席參與「國共論壇」的代表。由此,繼向吳伯雄面授會見中共新任總書記習近平的「機宜」之後,在吳伯雄即將率團前往大陸南寧出席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前夕,昨日提前會見吳伯雄,並再次面授與兼任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的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會面時的「機宜」,並籍此正面回應習近平在巴厘島「APEC」峰會與蕭萬長會面時有個進行兩岸政治談判的談話內容。

馬英九昨日的談話內容,主要有三點。其一、兩岸並非「只經不正」。這是間接回應習近平在「習蕭會」中「增進兩岸政治互信,夯實共同政治基礎,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著眼長遠,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我們已經多次表示,願意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就兩岸政治問題同台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對兩岸關係中需要處理的事務,雙方主管部門負責人也可以見面交換意見。」的「促談」內容。

馬英九指出,兩岸關係推動五年多來已有一些具體成果,在大原則都沒有改變之下,繼續推動和平發展等。但在這麼多議題中,哪些先討論、哪些後討論,也有一套自己的優先順序,就是「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有必要的就先做。外界有種說法認為政府在兩岸事務只處理經濟、不碰政治,「我們沒有這樣子」。為此,馬英九列舉了已經簽署的「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兩岸核能安全合作協議」,認為這些協議就是帶有政治性質的。而目前正在商談的「兩岸兩會互設機構協議」,「這個本身是中性的,但這個議題當然有政治敏感性,這是毫無疑問的」,政府也沒有因為具政治敏感性就迴避。如果這個問題都談不出結果來的話,那其他高階的政治性議題,當然也很難搬上檯面,所以要趕快解決兩岸互設機構的問題。

其二、兩岸並非國際關係。這是半個月內,繼「雙十慶典」,及會見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訪問團之後,第三次正面回應了大陸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政治基礎--一個中國原則。

其三、兩岸服貿協議非黑箱作業。馬英九說,《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不是黑箱作業,希望「立法院」加快審查速度,否則接下來的「兩岸貨品貿易協議」也會受影響。他還委託吳伯雄對中國大陸說明,台灣是民主社會,意見多、協調努力也要多。這話既是講給王金平聽,要求王金平挾著成功擋下「倒閣案」的餘威,全力主導「立法院」完成審議「兩岸服貿協議」的議程。更是說給大陸領導人聽,以消除疑慮。實際上,海協會長陳德銘就曾表示,如果「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不能如期生效,不單是台灣經濟將陷於邊緣化,而且緊接著的「兩岸貨物貿易協議」等後續性協議也無法洽談。

由此可見,馬英九確是開始認真思考實現其「建立政治定位」了。他在其第一個「總統」任期宣誓就職時,就曾誓言「未來我們也將與大陸就台灣國際空間與兩岸和平協議進行協商」;但後來由於擔心將會流失部份選票,對其爭取連任不利,故而雖然推動了兩岸兩會恢復談判,並簽署了多項協議,實現了兩岸直航大陸旅客到台灣觀光,但又聲稱「在任內不與大陸進行政治談判」,落下了將「先經後政」篡改為「只經不政」的口實。

馬英九在其第二個「總統」任期內,由於政績欠佳,民意支持度一直低迷,馬英九又把「習馬會」當作是擺脫困境、建立「歷史定位」的唯一機會。但正在此時,王金平不配合,不但是與民進黨團相呼應,將審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改為「逐條審議,逐條表決」,違反國際慣例,而且還拒絕使用警察權,任由民進黨「立委」以霸佔主席臺等各種方式阻撓議事,眼看不可能趕在明年元旦前完成審議,壞了他的「馬習會」大計,因而才下定決心作出了「鍘王」的決定。但卻弄巧反拙,「鍘王」碰到「軟釘子」,而沒有任何收獲,反而民意支持度跌至更低,馬英九似是對推動兩岸政治對話已無任何顧忌,於是又將「起死回生」的希望寄託在「習馬會」之上,並做了大量輿論和實際舖墊工作,包括讓「陸委會」主委王鬱琦在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時互稱官銜。現在,籍著阻攔「倒閣案」成功,有了向對岸交代的政治資本,就開始進行一連串的試探。

但仍有盲區。其一、在馬英九在其民意支持度甚低之時,會見正在往上提升的習近平,是否適宜?有否在這個領域上違背台灣方面耿耿於懷的「對等」?其二、馬英九對待「習馬會」,究竟是單純為見而見,或是為滿足其「歷史定位」而見,還是要藉「習馬會」,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勢頭推向新的一個階段,比如簽署「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協議」以至是「兩岸和平協議」?其三、是否能拿出「伴手禮」?在「馬王和」之後,王金平能否配合,盡快審議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和「海協會派駐臺北辦事機構條例」,以及其他的各項必須送交「立法院」審議的兩岸協議?

可能是馬芙九心中也無底,因而對吳伯雄交帶,必須向「很納悶為什麼兩岸服貿協議到台灣後有這麼多困難」的中國大陸方面,主動說明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意見多,協調努力也要花費許多力氣。

現在最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馬英九以「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協議」帶有政治性質的話題,來回應北京希望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呼籲,並將之視為低階的政治談判,這誠然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推動兩岸政治對話的較佳方式。但問題是,馬英九卻又以「政治性質」為由,要在協議中塞進一些可能帶有「國與國關係」性質的內容,比如「探視權」甚至是「掛旗」等,並將之演繹為「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大有「猶抱琵琶半遮面」。在大陸內部「毛左」猖獗之際,這將會給涉台系統造成極大壓力。因而馬英九的天真想法,可能會欲速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