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香港泛民就已與「台獨」勢力合流

近日來香港泛民「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朱耀明、工黨主席李卓人及「真普聯」召集人鄭宇碩,前赴台灣與鼓吹「台獨」的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會面,向其討教發動大型群體活動的經驗,而施明德也提出了舉行「圓桌會議」及邀請台灣人士簽署「佔中」理念書的建議;及泛民邀請民進黨「台獨理論大師」林濁水赴香港演講,而林濁水則在演講中鼓吹「佔中」一類活動「第一次不成功,再做一次,一定要有持續意識,今年佔中、明年佔西,後年佔北,或者年年佔中」,並聲稱「港獨也不必怕」;……等的事態,引發各方人士口誅筆伐,批評泛民與「台獨」勢力合流並互為策應,是聯手挑戰「一國」的底線,把外部政治勢力引入香港,完全違背「一國兩制」原則,罔顧香港市民利益,將香港推向危險境地,此舉對落實普選絕無幫助。就連泛民內部也有人認為,這種做法不智。因此,說不好就是這一事態,正是「佔中」走向衰落的轉折點。

可以說,這是香港泛民第二次與「台獨」勢力公開大張旗鼓的接觸(私下接觸可能更多,但因並未公開而不為人們所得悉及注意)。而前一次,是在整整十年前的二零零三年八月十六至十七日,由李登輝創辦的「群策會」主辦,陳水扁主控下的「陸委會」和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協辦的《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國際研討會,在臺北市圓山飯店舉行,並由陳水扁和李登輝同台先後致詞,及由白樂崎和中嵨嶺雄分別作題為《香港與台灣:「選擇」讓結果變得不同」》、《「日漸沒落的香港」與台灣未來》的專題演講。既然這個國際研討會的主題標的是香港,因而更是邀請了二十多名香港的民主派人士及學者,新聞界等出席,但大會當局卻又聲稱為了免使他們返港受到「壓力」,而拒絕公佈名單。而其餘出席的七百多人,除了是「陸委會」港澳處的工作人員之外,就是「李登輝學校」的學員,「群策會」的成員,以及台聯黨的支持者,因而說這次研討會是台灣「獨派」人物的大 集,毫不為過。而且,大會還向包括香港與會者在內的每位與會者派發了由李登輝與中嵨嶺雄合著的《亞洲的智略》一書,內有「由『中華民國在台灣』進展為『台灣中華民國』」、「台灣已重生為『新的共和』」、「『一個中國』主張已無法通行於世界」等章節,並派發了李登輝所著《邁向正常國家》小冊子,而「五‧一台灣正名運動聯盟」也在大會上派發了《九月六日會師總統府,前進聯合國》大遊行的海報和召集書,聲稱「香港自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 被中國併吞為中國的一個地區之後,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只是騙局一場」,鑑於「香港給我們的啟示」,「確立國名,正是時候」;而中嵨嶺雄在演講中,也胡扯什麼香港回歸是「歷史上的錯誤」,並聲稱「對台灣而言,再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做抉擇的了」,「從現在算起,只剩下短短幾年的時間。台灣一定要下很大的決心,才能夠打開新的局面,象美國和日本一樣,打造一個有別於中華世界的自由民主國家」,呼籲「盡快獨立」。因此,這是香港泛民與「台獨」勢力的一次大集結。

這個研討會雖然在名義上是一個「國際研討會」,但實際與會的外國人只有兩人,一是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白樂崎,二是前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校長中嵨嶺雄。本來主辦當局是誠意拳拳地邀請前港督彭定康出席,意圖藉著曾在香港回歸前推出「政制改革方案」的彭定康進行「現身說法」,但遭到當時正在歐盟外交委員會主席任上奉行對華友好政策的彭定康的婉拒。因此,將這個研討會命名為「國際研討會」,未免是名不符實,虛張聲勢。

研討會分為五個部份。第一個部分為「香港基本法與『一國兩制』」。香港觀點有由時任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會長的翁松燃的《二零零七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檢討初探》,王家英的《行政長官合法性的發展》,鄭宇碩的《從「以商圍政」看北京對香港的統戰政策》;台灣觀點有曾為李登輝擬「戒急用忍」、「十八套劇本」及「兩國論」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豐文的《「港皮中骨」的「港人治港」》,「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的《民主並非天上掉下來》。

第二部份是「從《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看香港的自由、人權與法治」。香港觀點是:劉慧卿的《〈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對新聞自由的影響》,塗謹申的《二十三條對香港人權、司法體系的影響》;台灣觀點有:李鴻禧的《「五十年不變」的現代神話》,林保華的《處處禁錮香港市民、媒體的二十三條》。

第三部份是「香港回歸後的社會文化變遷」。香港觀點有:鍾庭耀的《從民調檢視香港民眾對「一國兩制」之認同》,邵家臻、趙維生的《社會凝聚與分化--對回歸六年來香港社會狀況的審視與批判》;台灣觀點是:「台獨」詩人李敏勇的《香港前車--幾個迫在眉睫的壓迫性現實》,陳小紅的《尋求意識均衡點的困境》。

第四部份是「香港國際經濟地位之變遷與前瞻」。香港觀點是;陳文鴻的《香港與大陸經濟的關係及產業空洞化》,簡澤源的《中資對香港的衝擊》;台灣觀點是:陳博志的《深思與中國經濟合作的香港殷鑑》,林向愷的《香港製造業空洞化對台灣的啟示》。

第五部份為「從香港經驗看臺灣」,包括有黃昆輝的《失去自主性是香港問題的根源》,許惠佑的《以「一國兩制」框住台灣不人道》,張五嶽的《「一國兩制」成功與否都不適用台灣》,吳榮義的《中、港利益衝突時孰優先》,李怡的《從幻滅到有點期待》,李登輝的《盼自由民主制度垂範中國》。

其中重點是在第二部份,因而被安排在第一天。據說,這個研討會原定在該年六月底香港回歸六周年前夕舉行。後因受「SARS」疫情影響,改期到八月舉行。也正因為是這麼一改期,給主辦者提供了一個更具分量的研討內容,臨時決定增加一場「從基本法二十三條看香港的自由、人權和法治」專題研討,並分別由劉慧卿和塗謹申發表專題論文,並由陳水扁當年在台大法律系就讀 時的 老師,從國際公法和憲法學的角度撰著為「台獨」提供法律依據的李鴻禧擔任評論人。劉慧卿則繼在發表論文時,聲稱台灣「獨立」與否事關台灣前途問題,應由台灣人民決定之後,在「圓桌會議」中又聲稱自己害怕「一國兩制」。並聲稱在獨裁的威權統治下,市民無從撤換不稱職的政府;但可以透過革命推翻,或以非暴力的議會抗爭推動和平演變;而在香港的文明政體內,實在無需訂立防範人民顛覆政府的法例。劉慧卿的這些談話內容,在台灣媒體上引發一片嘩然。因此,當她後來在接受記者專訪,看到台灣記者們以質疑口吻問及到她的這些言論時,又轉口聲稱自己並非是反對「一國兩制」,而是擔心「二十三條立法」會衝擊「一國兩制」。

這就給「台獨」分子詆毀「一國兩制」,唱衰香港,提供了一個平臺。實際上,一些與會的「群策會」會員在作大會自由發言時,就竟然叫囂「香港應當爭取為獨立主權國家,中國與香港是兩個不同的獨立主權國家」、「香港是另一個國家,我們在此研討香港事務是干涉外國內政」及「兩岸三地,一邊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