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不會推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

【中央社臺北25日電】“總統”馬英九今天說,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我們無論在國內或國外,都不會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這也是憲法所不容許的」。

馬“總統”24日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針對兩岸關係、台美關係、美國對台軍售及執政政績等議題做出回應。“總統”府今天公佈專訪全文

華郵問到兩岸領導人是否有機會會面?“總統”重申,他的基本態度是,「如果兩岸領導人要會面,一定是在我方國家有需要、人民能支援,同時是在一種對等尊嚴的狀態下才有可能」。

媒體繼續追問,如果兩岸領導人會面,馬“總統”想傳達的訊息是什麼?

他答覆說,兩岸之間有許多固定的管道可以溝通,包括陸委會、海基會及各部會。透過這些管道,可以讓中國大陸方面瞭解,包括在經濟方面要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及「兩岸貨品貿易協議」。

他也希望儘快完成兩岸互設辦事機構的協商;通盤檢討兩岸關係條例,做更大幅度的放寬,以配合最新情勢的發展。這些都是兩岸關係的基礎工程,也非常重要,有了這個之後再往前走會比較順利。

至於想傳達什麼訊息?“總統”說,經常有這樣的機會。例如在今年4月底的「辜汪會談(前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與前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20週年」紀念會,汪道涵的兒子也來到台灣。

“總統”說,他在會中很清楚地說明,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我們無論在國內或國外,都不會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這也是憲法所不容許的」。

同樣地,在今年7月,他競選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連任成功,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以總書記的身分發函道賀,他也以黨主席的身分回函感謝。他強調在過去5年中,實踐了「九二共識」的內涵。像這些場合,他都會重申對於兩岸關係的基本看法,一方面表達不變的態度,另方面也讓對方充分瞭解推動這些工作的基本原則。

馬“總統”說,這個週末,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要到中國大陸參加「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出發前兩人交換意見,他也告訴吳伯雄上述提到的許多想法。

兩岸政治對話 馬:需全民共識

“總統”馬英九接受外媒專訪,針對兩岸是否政治對話,他說,當議題不再敏感且民眾有共識時,「並不是絕對不能討論」。

“總統”並表示,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我們無論在國內或國外,都不會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這也是憲法所不容許的」;同時,也會實踐「九二共識」的內涵。

馬“總統”24日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針對兩岸關係、台美關係、

美國對台軍售及執政政績等議題做出回應。“總統”府今天公佈專訪全文。

媒體問馬“總統”,「兩岸有可能在您的世代進行政治對話嗎?」“總統”說,大陸方面希望討論和平協議,但台灣民眾會擔心會不會變成討論統一的問題,「所以兩年前我們提出來的時候就說,最好是經過一次公民投票,確定大家支持這樣做,才比較容易展開相關討論」。

此外,他說,大陸過去也提過希望討論軍事互信機制的議題,但這同樣具有敏感性,目前在台灣內部還沒有取得共識。兩岸關係不斷發展,「也許到了某些時候,這項議題不再那麼敏感且民眾有共識時,並不是絕對不能討論」。

兩岸議題 “總統”:未避政治問題

“總統”馬英九接受外媒專訪,被問及習近平拋出兩岸分歧終歸要逐步解決時表示,「我們並沒有刻意不去碰政治問題」,當時機成熟了,有迫切性了,也可提前討論。

馬“總統”24日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針對兩岸關係、台美關係、美國對台軍售及執政政績等議題做出回應。“總統”府今天公佈專訪全文。

媒體問到,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日前表示,兩岸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不能一代傳一代,馬“總統”的看法如何?

對此,“總統”說,習近平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中確實說過,兩岸的分歧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他的意思可能是希望能夠儘快討論這些政治分歧問題」。

不過,“總統”說,他上任後改善兩岸關係以來,雙方觸及的議題中,有的是政治問題,有的是經濟問題,有的是其它問題。

以政治問題而言,可分成高階與低階,他說,過去5年中,兩岸簽19項協議,其中有一些也是政治敏感性很高的協議,例如2009年所簽訂的「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涉及雙方公權力及管轄權,當然具有相當高的政治敏感性;協議性質有政治敏感性,但是協議本身是中性的。

此外,“總統”說,兩岸兩會正在洽談互設機構的協議也一樣,「兩岸互設機構的議題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但是機構本身倒是中性的」。

因此,“總統”說,「我們並沒有刻意不去碰政治問題」,但原則是「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我們並不是只談經濟問題,不碰政治問題」,當時機成熟了,有迫切性了,也可以提前討論。

不過到目前為止,他認為,應該先解決兩岸互設機構這樣的問題,這可以為在大陸旅行、經商及讀書的民眾,提供更多的服務與協助,「我們並沒有迴避這些問題」。

由於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國共論壇)26日、27日登場,“總統”說,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要到中國大陸參加,「出發前他與我交換意見,我也告訴他剛剛提到的許多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