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範麗青對張懸事件的回應說開去

關於台灣歌手張懸在英國的演唱會上,接過台灣留學生手裡的「青天白日旗」說,「這是來自我家鄉的國旗」,而引發台下大陸留學生不滿,嗆聲「今天不搞政治」,進而引致兩岸之間的網絡對罵的事件,台灣媒體一片義憤填膺的樣子。但卻忽略了國台辦發言人範麗青的一番回應說話,未能從中發現一些微妙的變化,並思巧如何引勢利導,為開展兩岸政治對話創造有利於台灣方面的條件。

實際上,就在大陸網站裡「憤青」們一片叫罵「張懸是台獨」的噪音中,範麗青在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卻是輕描淡寫,表示:「我們希望兩岸同胞,特別是青年一代多接觸,多交流,增進相互瞭解和感情,加強中華民族認同,共同為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這番應對,頗為溫和,也頗為得體,並表達了大陸方面希望能盡快淡化這場風波的態度。這與以往大陸方面遇到同類事件時,往往會擺出一副「捍衛一個中國」,痛斥「分裂國土行為」的激進面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範麗青的表態,當然是明知張懸此舉並非是故意挑釁的政治行為,而只是遠離政治的「小朋友」,以習慣成自然的慣性思維和動作,表達對自己家鄉的懷念的心情而已,實在是不宜「上綱上線」到「台獨」的政治高度,更不宜動輒就發動大批判,將一件小事攪大而擾亂目前難得的兩岸和平氣氛。如果連這樣的事情也不放過,就不啻是「為叢驅雀,為淵驅魚」,將本來是可以團結的台灣同胞,都驅趕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事業的對立面去。何況,大陸方面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越大,兩岸關係工作的主導權越是掌握在己方的手中,就應該是越有風度,越能寬容台灣同胞一些出於自然習慣的有欠妥當的言行。

當然,範麗青的溫和反應,可能也有給「面子」焦仁和的意思。遙想當年,「汪辜會談」後海峽兩會的後續性事務性商談,焦仁和算是較為務實友善的,將其全身投入到促進兩岸事務性協商,多為兩岸同胞做實事,做好事之中,因而受到其對岸談判對手的敬重,大陸談判隊伍私底下就有「寧願將面子給焦仁和,也不給許惠祐」之言。一個以他姓名諧音而成的「叫人喝」綽號,就充分反映了每回「唐焦會談」後,兩岸談判代表宴桌上互相以敬酒來表達對談判進展的期待和祝賀,並抒發同胞情的熱烈友好氣氛。當時還是採訪海峽兩會談判事務新聞前線記者的範麗青,對此情景應還有著深刻記憶。但個人感情還應服從大局利益,及中央政策,因而範麗青的溫和反應,其實就是大陸中央對「張懸事件」的態度。台灣一些政客的過激反應,反而是一觸即跳的條件反射,缺少了政治家應有的政治風度。

實際上,張懸出生及成長於台灣,從小所接受的愛國主義教育,愛的國家就是「中華民國」;而這個「中華民國」,按照其父輩焦仁及其曾經的同僚馬英九、邱進益等人的政治理念,及他們參與創擬的「國統綱領」尤其是「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的內涵,是涵蓋了中國大陸在內的。既然如此,又如 何談得上「台獨」?張懸父輩有份操作而與對岸達成的「九二共識」,盡管大陸方面主張為「一中不表」,而台灣方面則理解為「一中各表」,明顯地存在著差異,大陸方面不也是為了能促成兩岸事務性談判,而默然接受這個就正是揭櫫「中華民國」的解讀?實際上,大陸方面站在「反台獨」的角度上,是將台灣當局是否主張「中華民國」,視為是否堅持一個中國的基本標準的。——民進黨的「台獨黨綱」,就是叫囂要推翻「中華民國」,成立「台灣共和國」;民進黨後來通過的《正常國家決議文》,也叫囂要以「台灣」的「國號」進入聯合國。

何況,在當年中共完成「打天下」的任務,即將「坐天下」之時,所初擬的國號,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華民國)」的。這就說明瞭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有著密切的關聯。因而在兩岸關係的範疇,台灣方面對「中華民國」的認同,是堅持一個中國的標誌,這與在國際場合上,打出「中華民國」的旗號是「兩國論」,有所區別的。

不知台灣的政治人物有否注意到?大陸地區的一些省級黨委機關報所屬的入口網站,在刊其有關「張懸事件」的新聞時,採用了張懸手持「青天白日旗」的照片。這可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信號。盡管近年來,在大陸的影視作品中,也出現了「青天白日旗」,但畢竟那是「歷史鏡頭」,亦即展現一九四九年之前的場景;而現在中共黨委機關報所刊登的照片, 是反映著當今的現實。這就顯示,大陸方面對「中華民國」的敏感度,已經有所減降。

這與習近平要促進兩岸政治談判,有很大關係。實際上,剛上場的習近平,在面對江澤民有「江八條」,胡錦濤有「胡四點」、「胡六點」及「胡連會」之下,如要表現出自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就必須要有自己的「新道道」,那就是推動實現「習馬會」和兩岸政治談判,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但在目前的政治現實之下,他所遇到的最大關節點就是如何破解「中華民國」這個政治符號。台灣方面囿於種種政治因素限制,不願看到「習馬會」是黨對黨。為此,大陸有一部份專家學者就主張,既然要進行兩岸政治對話,就不能忽略「中華民國」的存在。甚至有人主張,既然如此,「習馬會」可以而且應當超越黨對黨。據說,習近平也在要求其智囊們,能在「一個中國」與「中華民國」之間,找到一個兩岸都能接受的新概念。而最近王郁琦與崔世安、王郁琦與張志軍的「互稱官銜」,就有著進行小心試探的意思。

因此,為這件小事而取消張懸年底在北京的演唱會,大可不必。不要重犯對張惠妹「唱國歌」而墮入「否定之否定」怪圈的錯誤——從堅決抵制張惠妹,到熱烈歡迎她到大陸開演唱會。另外,當年因為林志玲的父母支持陳水扁,就揚言要「封鎖制裁」她,但後來不也是讓她在大陸大賺特賺,並多次登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這才顯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的胸襟和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