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全」延期改地舉行是塞翁失馬

延宕了一個多月的中國國民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十九全),昨日終於在台中市台中港區綜合體育館舉行。原定於 九月二十九日 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因考慮維安以及小區安寧與秩序,而被迫延期及改換地點。但「錯有錯著」,「十九」的延期和改換地點,卻意外地產生了兩個正面效果,其一是營造了黨內團結尤其是「馬王和」的有利氛圍,盡管還只是沉於表面上的,但倘比一個月前「鍘王鬥爭」時黨內激烈分裂的狀態要好得多,會場內外都洋溢著團結一致的氣氛;其二是將會議改到台中市舉行,也有振奮台中市以至是中台灣地區藍軍鬥志的意味,尤其是在連任三屆十三年台中市長,「老面孔」且身體欠佳,勝算機率不高,但馬英九還未對他是否繼續參選,而急煞當地地方派系勢力,想選又不敢輕舉妄動的情況下,將「十九全」延期並改到台中市舉行,可說是「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不少人都把注視焦點放在「十九全」通過的政策綱領,其第七部分「創造兩岸互利,開展互惠關係」,第一項就提出「落實二零零五『連胡五項共同願景』」,尤其是其中「促進台海永久和平」一句,似乎是暗喻了將與大陸進行政治對話,簽「兩岸和平協議」之意。但且慢高興,曾記否?在胡錦濤與連戰達成「五項共同願景不久後當選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就將此落實「五項願景」列「十七全」的政策綱領;他當選「總統」後並兼任黨主席「十八全」,同樣也是如此。但是,如果說「十七全」國民黨還是在野黨,當時實施其第五項「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臺」,因而尚是可以理解的話,那麼,馬英九在執政後,以其「先經後政」甚至是「只經不政」的心態,只是落實了第一項的「促進盡速恢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及第三項的「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而不敢啟動第二項的「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和第四項的「進協商臺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那就完全無解了。因此,「十九全」即使再寫多一次,也是無關宏旨。

不過,或許今次並不一樣。一些黨代表就私下表示,民調已跌至穀底的馬英九已是「山窮水盡」,盡管在「十九全」上把「拼經濟」叫得震天價響,但以他的能力和魄力,恐怕又是「廣西兵--有喊有殺」。因此,只有兩岸關係才是他唯一的「突圍」之道。為了「七合一」,為了「二零一六」,反正現在民調已是最低,跌無可跌,而且民進黨也並未因此而得益,民調也高不到哪裡去,說不好就此「曬冷」還將能絕處逢生。現在只差在兩岸之間對實現「習馬會」的形式和官銜仍有分歧,大陸方面希望是以「黨對黨」的名義,而馬英九則受到台灣政壇朝野的壓力,希望能以「對等政治實體」的身份。這就端看北京如何化解了。

其實「十九全」真正的看點,是在會場內外的「大戲」。——會場內是黨內的團結,會場外是抗議浪潮。前一點,吃了一塹的馬英九,似是長了一智,不敢再拿王金平來「祭旗」,因此,就有了如下的景象:其一,在國民黨中央尚未宣佈恢復王金平黨籍之下,就邀請王金平出席「十九全」,等於承認他的國民黨員資格;其二、是在大會議程中安排了王金平作「立法工作報告」,盡管只是書面報(過去歷屆也是如此),但畢竟承認了其「立法院長」的身份,而且主持人也明確宣佈是由「立法院王院長金平先生」作此報告,還贏來台下熱烈掌聲;會議通過的「立法工作報告決議文」,也有「立法院從政主管王金平院長」等之句;其三、是有身具中常委的黨代表提案,主張回復王金平的黨籍,雖然後來正式向大會提交時,修正為「請大會面對黨內爭議,研擬解決方案,促進本黨團結,增進執政績效」,但也獲大會決定交中常會研處;而不是像有些黨代表提案,如在大陸地區發展「精神黨員」,及興建「金廈大橋」等,被大會以事涉敏感為由,而將之壓下。

在「九月政爭」時對「鍘王」有不同意見的兩位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更是大聲疾呼黨內團結。連戰因為因公赴美,不克出席,但發來書面賀詞,呼籲全黨同志「以和為貴,有容乃大」,大會也隆而重之地宣讀;而吳伯雄榮譽主席在致辭時,更三度哽咽,甚至還一度情緒激動到掩鼻停頓十數秒,還唱起了《總理紀念歌》的「莫散了團體、休灰了志氣,大家要互相勉力」,他呼籲黨內同志要「多一分慈悲、多一分智慧」,下臺後還與王金平熊抱。這些,馬英九似是都有感觸。但仍不忘「原則」,在致開幕詞中仍提「司法獨立」。不過,與「九月政爭」時咬牙切齒相比,不同同日如語。何況,「堅持司法獨立」,只是一句中性詞,也並無不妥。只不過是因為剛發生過「九月政爭」,而顯得「特別」一些而已。

另一個看點,是場外的抗爭,吸引了絕大多數記者,反而在會場內採訪的記者只有四分之一左右。有的媒體在會場外部署了「重兵」,也有電視台出動了幾輛「SNG」車,並租來架高機械。但乎是令他們有些失望,出現的都是一些「獨」派團體,打著「台灣獨立」的旗號,或是台聯黨準備參選市議員的黨員,向「拉夫」而來的老人家派發了印有他名字的扇子,叫喊一番就「收兵」,與其說是「抗議」,不如說是為自己的參選而「造勢」。「白衫軍」等公民運動團體並未現身,民進黨中央更發出通知,要求其黨公職及黨員不要參加。因此,聲勢並不敵「壯觀」,手段也不夠「激烈」。原來說是有一萬多人,「害」得警方部署了近二千名警力,封鎖了大半條街,還使用了拒馬,並調動了本職是警「中央機關」的保警一隊,並進行極為嚴格的安檢。但除了有人放衝天炮外,及拋了幾千隻破鞋之外,並無特別,因而並未形成其「吸睛力」蓋過會場內的效果。有人說警力與抗議人數「不成比例」,其實攪到媒體部署採訪力量與新聞價值才真正呈現「不成比例」。

不過,馬英九在幾次講話中,都有提及了會場外民眾的怨氣,而且「開幕詞」還是事前印好了的,並在實質內容的第一自然段就專門談及此事,說是會尊重及瞭解這些怨氣,並要求行政團隊積極回應,妥善處理。或許,這是一向「自我感覺良好」的馬英九,終於有了醒悟?

(發自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