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ARS到H7N9:兩岸防疫部門交流合作之發展

二○○三年大陸爆發SARS新興傳染病,由於大陸未即時公開疫情資訊,使這個前所未見的傳染病如入無人之境,在短短的幾個星期內快速蔓延到全球近三十個國家。當時兩岸防疫部門並無任何聯繫管道,再加上我國並非世界衛生組織的成員,在缺乏疫情資訊的情況下,無法採取適當的因應措施,以致染病民眾返台後引發後續傳染,不僅造成不少人民傷亡,更嚴重衝擊經濟活動及造成社會恐慌。而大陸除了同樣疫情慘重之外,更成為國際交相指責的對象。

SARS疫情萌發兩岸防疫交流

全球經歷過SARS的痛苦教訓之後,均體認到在全球交通如此快速便捷的時代,傳染病已沒有邊界之分,防疫工作需要共同合作,才能建立更堅強的防線,而兩岸防疫部門也開始萌發進行交流的想法。

兩岸民間組織—歐巴尼基金會與中華預防醫學會,從二○○四年起開始共同合作,每年輪流定期舉辦「海峽兩岸傳染病防治研討會」。此外,其他民間學、協會也會不定期舉辦兩岸研討會,討論各種傳染病議題。這些研討會除了安排專家學者與會之外,也同時邀請兩岸防疫官員參加,因此防疫官員開始藉由這些民間建立的非正式平臺,進行資訊和經驗交流,經由這些互動,使雙方有機會相互瞭解,為後續的交流合作建立基礎。

首度攜手防治結核病

二○○七年七月,台灣有一位多重抗藥性結核病患者,在治療中擅自搭機至大陸南京旅遊。鑑於該病患具有傳染力且該疾病不易治療,為避免擴大傳染,我們在得知消息後,首度嘗試與大陸防疫部門聯繫,派遣防疫醫師前往處理,在雙方共同合作下迅速找到病患,除先協助病患在大陸就醫治療外,再安排經由小三通路線返回台灣。此一事件是兩岸防疫部門首次攜手合作,不但防止抗藥性結核病的散播,也為防疫合作建立良好的模式。

共同防治H1N1新型流感

二○○九年四月,墨西哥和美國爆發H1N1新型流感疫情,疫情快速在全球蔓延,為了避免重蹈SARS疫情的覆轍,兩岸防疫部門建立了H1N1疫情聯繫窗口,這是兩岸首次建立的固定聯繫管道,一直運作到同年七月疫情結束。在這段期間,雙方互相通報確定病例、密切接觸者、機場檢疫發燒旅客及提供相關防治作為和流行病學資訊,使彼此能夠儘快地採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有效降低後續傳染的機會和速度,對於共同防治H1N1新型流感的確發揮極大的助益。

同年六月,全球已有七十多個國家出現疫情,包括兩岸在內,更有不少國家出現廣泛的社區流行,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宣佈進入H1N1新型流感大流行最嚴峻等級的第六級警戒。鑑於雙方人民往來密切,為了增進疫情防治及因應能力,大陸衛生部來函邀請本局共同召開「兩岸H1N1新型流感防治工作研討會」,我們在專案報准後前往深圳與會,以進一步瞭解彼此的防治措施及交換意見,這是兩岸防疫官員首次共同召開會議,對雙方的交流合作具有指標性意義。

基於兩岸常見傳染病的防治需要,兩岸防疫部門於二○一○年又分別於上海和臺北共同召開腸病毒防治和多重抗藥性結核病防治兩項研討會,然而這些研討會均為專案核准,非常態性交流。

簽署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

兩岸從二○○一年開放小三通,二○○六年開放傳統節日包機,到二○○九年開放定期航班,雙方交流的地理區域愈來愈廣,人民往來也日趨密切。二○一○年台灣人民赴陸已逾五百萬人次,大陸人民來台也將近一百六十萬人次。密切的人員交流和快速便捷的交通往來,極易增加傳染病傳播的風險、速度和範圍,因此兩岸防疫部門均認為有必要將過去僅就特殊案例進行的防疫合作轉化為常態性機制,並擴大防疫合作範圍和加深合作內涵,以共同面對傳染病的挑戰,提供人民更好的保障。

另一方面,隨著兩岸關係的和緩,除了海基、海協兩會恢復會談之外,兩岸衛生首長也藉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大會之際會面交流。二○一○年衛生署楊志良署長與大陸衛生部陳竺部長會晤,雙方均表達加強兩岸衛生合作及洽談簽署衛生合作協議的想法。因此本局隨即配合衛生署和陸委會規劃,著手研擬防疫所需之各項合作事宜,並與雙方主管兩岸事務部門、衛生部門、海基及海協兩會共同進行多次業務溝通及磋商,終於在同年十二月第六次江陳會談,由江丙坤董事長及陳雲林會長順利完成「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的簽署。該協議經送立法院備查後,於二○一一年六月生效,成為兩岸防疫部門進行交流合作的依據。

傳染病防治合作主要列於協議第二章,共五條條文,重點包括:(一)就涉及兩岸人民健康之傳染病相關訊息、通航口岸之檢疫作為及防疫合作交流事項建立聯繫窗口。(二)就一般傳染病監測、檢疫、疫情資料及重大疫情進行定期或即時訊息交換及通報,並提供完整之訊息及回應查詢。(三)相互通報重大傳染病疫情,以利於雙方掌握疫情資訊、採取有效措施、提供必要之緊急防疫協助及共同進行疫情調查之合作。(四)建立部門專家定期會商及互訪之制度,以促進防疫政策、檢驗技術及研究發展之合作交流和經驗分享,並就共同關切之傳染病與處置措施進行合作。

防疫交流合作常態化

二○一一年八月,雙方首次在北京召開會議,在傳染病防治部分設置傳染病防治及檢驗檢疫兩個工作組,由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與大陸防疫和檢疫部門分別建立聯繫窗口,並於討論決定各項具體合作細節和運作機制後,自此開展常態性交流合作。

在定期召開工作組會議和研討會部分,雙方陸續就各自的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疫情通報內容、港埠檢疫作業等制度進行介紹,也就流感、愛滋病、腸病毒、港埠傳染病風險評估及登輪檢疫等議題進行研討,並開始研商生物材料交換機制及寄生蟲防治等合作計畫。在資訊交換部分,雙方已就流感、腸病毒、法定傳染病監測、兩岸直航入境旅客有症狀及發燒人次、特定直航港埠衛生監測及法定傳染病監測統計年報等資料進行交換。至於重大疫情通報,雙方曾相互通報大陸新疆小兒麻痺疫情、廣東及貴州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台灣三名禽場員工具有H5N2禽流感抗體、自大陸走私禽鳥帶有H5N1禽流感病毒、四川腺鼠疫病例以及近期發生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此外,我們曾向大陸查證河北某醫院發生疑似SARS疫情的傳言,經確認為腺病毒感染,大陸亦曾請我方提供成人免疫缺乏症候群的相關研究資訊。

經由這樣的常態化交流,有助於瞭解傳染病的流行趨勢,以便偵測異常狀況及向民眾加強衛教宣導或發布警訊,可以對於重大疫情即時採取相關防治措施,並迅速釐清傳言,降低民眾不必要的恐慌,對於兩岸的疫情防治,有實質的效益。

H7N9疫情防治顯現簽署協議的成效

大陸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原大陸衛生部改制)於今(二○一三)年三月三十一日發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大陸疫情聯繫窗口亦於同日向我們通報此一資訊,之後雙方透過電話、電子郵件或傳真每日進行疫情資訊更新及相互查證,迄今達百次以上。大陸並主動提供其H7N9病患診療方案及確診病例之確認流程供我們參考。

由於H7N9禽流感病毒過去未曾引起人類疾病,此次卻造成人員死亡,顯見其特殊性及高危險性,因此我們於四月五日向大陸表達派員實地瞭解疫情狀況之意願,當日即獲得大陸善意回應。我們指派的兩名專家立即於四月六日到九日前往上海瞭解當地H7N9流感監測、疫情調查、病患診治、院內感染防治及傳統市場禽類交易管理情況等情形,獲得很多寶貴資訊。另外,為了驗證實驗室檢驗方法的準確性以及研究病毒特性,我們於四月七日洽請大陸提供H7N9病毒株,大陸亦於隔日即回復同意,經雙方完成相關程序與準備工作後,病毒株於四月二十日空運抵台,我們已展開各項研究中。雙方並共同研商兩岸直航及小三通港埠強化H7N9流感疫情管理措施,協調交通業者配合勸導出現疑似症狀旅客暫緩前往對岸及通報有症狀之登機旅客名單,以強化邊境檢疫措施。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是兩岸簽署醫藥衛生合作協議、進行常態化交流以來,首次遭遇起源於大陸的重大疫情,雙方依據協議進行的各項防疫合作,使我們可以掌握各種資訊,對於研判疫情發展和研擬因應措施有極大的幫助,也顯現出簽署協議的成效。

由於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感染源和傳染途徑尚在調查研究中,也尚沒有科學證據證實這個病毒可以持續由人傳給人,目前立即造成大流行的風險並不高。然而流感病毒的多變異性使它具備引發大流行的能力,因此全球莫不競相投入相關研究,而這也為未來兩岸防疫合作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海峽兩岸防疫交流合作現有的一些成果是雙方官員和專家學者一步一步耕耘出來的,寄望雙方珍惜現在、努力未來。

(柯玉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