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稱台文創產品具創意值得學習

【本報記者劉紹滿21日臺北報導】臺灣「文化部」主辦的「第四屆台灣國際文創博覽會」昨日起一連四天在臺北南港世貿展覽館舉行。本澳文化局首次組織本地文創界參與是屆文博會。

564家海內外業者參加本屆文創博覽會,展場攤位1035個,國際買家及專業人士更達120人,數量或品質明顯成長。十九個國家和地區參展,獨立國協喬治亞、亞塞拜然以及祕魯、澳門更是首度與會。韓國文化觀光體育部由該國工藝設計振興院統籌規劃,中國大陸由杭州文博會主導,集結浙江周邊的工藝業者聯合參展。博覽會由昨日起至24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一樓舉行。今年文博會配合國際市場趨勢,以“工藝設計”為主軸,將臺灣的族群、地理、物產、技藝等多樣文化特質彙聚一堂。

臺灣「文化部長」龍應台出席開幕式時表示,今年看到和泥土有密切關聯的文創產品。文博會一屆比一屆進步,今年的展覽定位明確清晰,發掘台灣有爆發潛力的工藝創作,把最傳統的工藝,結合最國際的設計,吸引更多海外買家前來臺灣,也有許多國家從遙遠的地方前來參展,這些訊息可以看出文博會已產生媒合平臺的具體效益。她相信臺灣還有許多文創競爭優勢,可透過文博會發揮更大的能量。

龍應台表示,經過連續三年的努力,今年文博會無論是展覽定位、展場規劃都非常清晰明確,參展國、文創家數、攤位數、都創歷年之最,是具有媒合效益的文創平臺。她對今年首度開闢的Hidden Art巷弄微型文創抱以期許,這些展現泥土力量的工藝設計,將令國際買家為之驚豔。她有信心今年文博會是最好的一屆,過去許多國家展覽會以商品為主,但今年臺灣文博會的特點可看到產品和泥土有很密切的關聯,臺灣呈現的不只是商品,而是有設計價值的情感表達。

她指出,今年規劃一區為“Hidden Art”,發掘臺灣巷弄文化,從生活中發現工藝之美,許多藝術家在巷弄默默工作,仔細發掘會發現各個都是珠寶,她舉大社部落為例,八八風災摧毀大社人的家園,災後重整,部落有20%是藝術家,發展出大社部落獨特的藝術性。龍應台說:今天你們看到的展品不只是商品,它很大的程度表達了臺灣個人的生活方式,價值和理念,它的情感表達有很大的比例,這是臺灣一個很特別的地方。

澳門文創界參展

澳門文化局組織本澳12家文創業者首度參與是次盛會,並設立“澳門創意館”展銷澳門文創品牌及產品。文化局希望業界透過文博會建立澳台文創產業合作的新起點,開拓更多業務機遇和交流機會。

率團來臺出席文博會的文化局文創產業廳長陳炳輝稱,澳門最近兩、三年開始推動文創產業,台灣文創產品經驗適合澳門業者學習。

陳炳輝表示,台灣有一種很特別的人文氣息,尤其搭捷運有特別的人文氛圍感覺,他與業者將參觀台灣一些文創點,學習台灣透過創意、文創產品與創意生活結合的服務,提高城市的形象與生活品質。

陳炳輝稱,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產值仍很小,剛開始時要透過文化旅遊來推動,不過以後要慢慢獨立出來。 參觀過程中,陳炳輝特別推薦以產品收入來收養流浪貓的設計商品,另外有結合澳門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還有特色紅包兼糖果盒,都讓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