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的錢不能隨意花”將成常態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每到年底,劉麗就會收到一家保險公司送給客戶的年曆,以往她都轉手送給別人或者直接扔了,但進入2014年,這份年曆掛在了劉麗家的客廳。

“單位今年不發了,我們就掛保險公司送的了。”她笑著說。

劉麗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丈夫在北京的一家國企工作。以往到了歲末,她和丈夫都會收到單位發的年曆,但2013年,這份“福利”沒有到來。

2013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紀委發出《關於嚴禁公款購買印製寄送賀年卡等物品的通知》明確規定:各級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金融機構,嚴禁用公款購買、印製、郵寄、贈送賀年卡、明信片、年曆等物品。劉麗和丈夫的單位都在被通知之列,“福利”自然沒有了。

在中國,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金融機構,被人們俗稱“體制內單位”。“體制內單位”工作人員的薪酬待遇往往與公共財政,即“公家的錢”有關。

劉麗笑言,以前逢年過節還會期待“公家”能發點“福利”,但經過2013年,以後“公家的福利不能隨便用了”。

過去的一年,讓劉麗和所有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央和紀檢部門頻頻發出的各種禁令,如中秋國慶、元旦春節期間嚴禁公款吃喝、公款送禮、公款旅遊,公務接待不得提供魚翅、燕窩等高檔菜肴,以及長期堅持的“八項規定”和反對“四風”等。

高端白酒遭遇寒流、一些城市“團購賀卡一條街”明顯蕭條……這些改進作風的措施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包括公務員在內的民眾普遍認為,“公家的錢不能隨意花了”。

專家認為,2013年中央反“四風”和一系列禁令有兩個明顯特徵,一是既有原則性規定,又言之有物、細緻具體,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很強;二是監督檢查及時到位,執行力和震懾性強。

“從‘八項規定’和反‘四風’等原則性的硬杠杠,到禁止公款送年曆賀卡等具體規定,還有政府的‘約法三章’,應該說,這一年的黨風廉政建設已經邁上了常態化之路,為制度完善帶來了新氣象,我認為它不會是一陣風。”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戴焰軍說。

2013年3月,國務院向社會承諾“約法三章”:政府性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和“三公經費”只減不增。一年來,國務院多次要求各級政府堅決落實“約法三章”並開展重點督查。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近日介紹,2013年,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一般性支出統一按5%比例壓減。各地也都壓減了支出,四川、山西、河南壓減省本級“三公經費”支出的比例達到了10%以上。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改進作風取得的成果來之不易,得到百姓的掌聲很多,應該繼續強調落實,一以貫之,不能出現反彈。他還表示,壓縮下來的“三公”經費等開支,應該更多地投向醫療、教育、社會救助等民生領域,這樣會得到老百姓的更大擁護。

戴焰軍表示,改作風建設已經邁上常態化之路,目標應是使之制度化、機制化,這需要將一系列措施落實到法律法規上,還需要在組織機構、財政、幹部選拔等方面出臺配套措施。“常態化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但我對此有信心。”他說。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圍繞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和建設。決定還指出,健全嚴格的財務預算、核準和審計制度,著力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和樓堂館所建設。

劉麗說,剛開始聽說要取消像年曆、賀卡這麼“小”的“福利”時,覺得是不是規定得有點太具體了,但現在理解了,“再難再大的事不都要從小事做起嗎?規定越具體,操作起來就越沒有模糊空間,也更讓人感覺到中央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