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輿論評2014大陸政府工作報告

【新華社臺北3月6日電】 “這份報告採用了較清新的表達風格、淺顯易懂的流行文字,就是希望群眾‘看明白,能監督’。”3月6日,台灣《中國時報》駐京記者在題為《李克強“表白”親民》的《北京觀察》欄目中寫道。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受到台灣社會和輿論高度關注。《中國時報》文章說,面對近3000人大代表,李克強像首席執行官,奮力“行銷”這份展現新風格的“執政藍圖”。

台灣《聯合報》特稿指出,李克強在約106分鐘的報告時間中,共77次提到“改革”字眼。萬字報告有三點出人意料,一是公佈今年經濟成長預期為7.5%左右的指標,不僅為其調控上統籌平衡,也為增強信心;二是在報告時,譴責雲南昆明“3•01”嚴重暴力恐怖事件;三是報告稿的形式和文風,有人大代表聽完報告出來,說“清風撲面”。

台灣輿論尤其高度關注政府工作報告的涉臺部分。台灣《聯合報》特稿表示,報告中對臺工作部分既講對臺原則立場,又訴諸以情。

《旺報》文章說,政府工作報告堅持“九二共識”,對臺方針含一定程度指標性。《中國時報》在頭版以《李克強:維護一中框架》為標題報道說,新一屆政府施政報告對臺政策上,將“維護一個中國框架”列入,上月“習連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岸一家親”,也是報告重點。

蕭萬長李克強 4月博鰲會

【中央社臺北6日電】權威消息透露,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預計出席4月的博鰲亞洲論壇,並與代表台灣出席的前副總統蕭萬長見面。這將是李克強就任總理後,首次會見台灣重要政界人士。

蕭萬長今天參加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與臺北論壇基金會舉辦的經濟政策菁英高階研習班開幕式時,也談到將於4月代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討論議題將圍繞創新、變革、永續發展。

李克強在2012年時擔任國務院副總理時,和在大選中勝出但尚未就任副總統的吳敦義,在海南會面。

權威消息說,李克強將出席今年4月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並和蕭萬長見面。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1月在北京宣佈,2014年年會將在4月8日到11日於海南博鰲舉行,主題為「亞洲新未來:尋找和釋放增長新動力」。

論壇秘書處說,首次設置歐盟、美國、日本、俄羅斯4場國別會議,將是今年的亮點,可深入瞭解全球主要經濟體改革思路和發展戰略。

博鰲亞洲論壇由25個亞洲國家與澳洲共同發起,於2001年2月27日在海南省瓊海市萬泉河入海口的博鰲鎮召開大會,正式宣佈成立。

民進黨執政時期,兩岸關係惡化,蕭萬長2004年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身分受邀出席這一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之後博鰲亞洲論壇就成為兩岸溝通的重要管道之一。

蕭萬長於2008年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之後不久,與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博鰲亞洲論壇會面,外界解讀為當時兩岸最高層級的「非正式」官方會談,有助緩和兩岸緊張局勢。

蕭萬長去年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論壇會面,蕭萬長提出兩岸共同參與區域整合等三點期許,習近平則希望兩岸積極探討參與方式,做出安排。

林中斌:習近平對台靈活多樣

【中央社臺北6日電】陸方今天表態不排除在第三地馬習會。學者賴怡忠說,陸方有可能同意新加坡或柬埔寨。學者林中斌說,中共對台政策值得進一步觀察。

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林中斌說,這顯示大陸國家主習近平對台政策的多樣性與彈性,若有馬習會,絕非只是要見個面或拉把手而已,而是得達成中共想要最終的結果。

中國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上午表示,「馬習會」(總統馬英九與習近平的會面)在第三地「挺好的」,核心是大家要看到「九二共識」和「一中架構」。

林中斌接受中央社訪問時分析說,「陳德銘這番話沒有把話講死,而且好像是希望我們提一個具體建議,由他們來作審判員。這並不像國際間平等的談判,你提一個,我提一個,沒有共識,再各自提出方案。」

他說,中共這種說法「的確很特別,也很有趣」,「這也顯示出習近平上臺之後的對台政策非常靈活、有彈性、更多樣性。」

林中斌說,「但中共對台灣的框框從來沒有取消過」。一旦陸方同意舉行馬習會,「絕不可能是見個面或是拉一把手而已,而是要達成中共想要的具體結果,例如往中國夢的方向邁進。」

前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告訴中央社,「中共對於馬習會根本不急,所以擺出你們提,我們再來審核的姿態,隱含了宗主國的意涵。」

他認為,陸方若同意在第三地馬習會,「就有可能以見面的規格和見面的方式,來向國際社會傳達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意涵。」

賴怡忠也推測,若陸方同意在協力廠商舉行馬習會,那新加坡與柬埔寨是有可能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