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暫停“嬰兒安全島”中國兒童救助制度仍需完善

【新華社北京3月17日電】因短時間內接收棄嬰數量超出福利院承受極限,廣州市社會福利部門16日暫停了當地正在試點中的“嬰兒安全島”。

廣州市社會福利院院長徐久介紹,設立於該院的“嬰兒安全島”於今年1月28日投入使用,截至3月16日,共接收棄嬰262名,全部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

“由於棄嬰人數短期內急劇增加,許多兒童甚至兩人一張床。”徐久說,居室密度已達極限、疾病防控風險劇增、養育品質無法保障是福利院臨時“閉島”的主要原因。

“嬰兒安全島”是設置在福利院門前的小屋,配備有嬰兒保溫箱和延時報警鈴。當有人向島內置放嬰兒時,報警器可通知值班人員發現和安置棄嬰。

在中國,棄嬰屬於違法行為,但仍有罹患先天疾病的嬰兒被無力撫養的父母棄置戶外,因無人救治而受到傷害。

“‘嬰兒安全島’為被遺棄的嬰兒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是在兒童福利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為保護孩子的生命權做出的應急舉措。”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說。

據介紹,廣州市“嬰兒安全島”試點啟動後,改善了棄嬰被遺棄後的生存環境,目前棄嬰存活率91.22%。自2011年6月至今,中國已在10個省市區展開了25個“嬰兒安全島”試點。

然而,從接收棄嬰的人數上來看,各地試點之間的差異很大。廣州“嬰兒安全島”不堪重負暫停之時,南京市社會兒童福利院院長朱洪也向媒體表示,該院“棄嬰島”啟用88天接收了136名棄嬰,以往一年的接收量約為160人。

專家指出,交通條件便利、人口流動頻繁、醫療資源集中是廣州、南京等地棄嬰相對集中的原因。“很多父母可能是抱著最後一線希望到大城市求醫,最終走投無路了只能放棄孩子。”徐久說。

也有輿論認為,從廣州和南京的情況來看,設立“嬰兒安全島”可能有“默許”的客觀效果。

“對棄嬰者來說,如果孩子放在‘棄嬰島’有人管,他們知道這個小孩不會出大問題,等於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南開大學社會建設與管理研究院院長關信平說。

中國兒童福利和收養中心主任李波則認為,並沒有數據顯示“嬰兒安全島”的設置會引發棄嬰數量的增長或鼓勵棄嬰行為。“安全島棄嬰數量增加了,在街頭巷尾等其他地點撿拾的棄嬰就減少了。”

“希望大家瞭解福利院目前面臨的真實困難。”徐久說,“我們現在臨時‘閉島’,既是為了將已入院的孩子照顧好,也是為了日後更好地做好安全島相關工作。”

今年全國兩會上,一些人大代表提出,應該讓“棄嬰島”成為最後一道屏障,建言從源頭上降低棄嬰行為。

專家普遍認為,“嬰兒安全島”只是臨時、不得已的辦法,長久來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對殘疾新生兒的救助制度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以廣州為例,在現有社保體系下,廣州嬰幼兒能夠參加的只有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該險種一直未能啟動大病醫保,且實際報銷比例也較低。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臨汾市第四人民醫院院長賈愛芹建議,將5歲以下兒童的先天疾病和重大疾病納入免費醫療,這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棄嬰現象。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此前表示,正在爭取將事實上無人照顧的兒童納入到國家保障範圍中來。同時,積極探索完善兒童福利制度。“民政部已經在河南洛寧、江蘇昆山等地進行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的試點,並在此基礎上,力爭制定相關法規。”

除了政府部門承擔相應的責任以外,不少民間力量也表示願意參與對棄嬰的救助。

“政府很難面面俱到,應該動員整個社會的力量來做這項工作。”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廣州辦公室社工羅典表示,問題出在救助的資源整合和資訊溝通上,“我們非常願意幫助這些孩子,有的時候就是不知道他們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