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困擾與年級成正比 研究報告倡引入生命教育

【本報訊】澳門全人教育促進會昨發佈“澳門學生心理困擾及學習適應”研究報告。調查結果顯示,本澳中學生的心理困擾隨年級遞增愈趨嚴重。體學生最感困擾為“自我關懷”及“學校生活”。報告建議本澳中小學校針對不同性別和年級的學生引入成長課程或生命教育課程。

為瞭解學生的心理困擾及學習適應問題,澳門全人教育促進會於去年4月至9月期間,邀請了本澳全日制的高小(四、五、六年級)及初中(一、二、三年級)學生參與問卷調查。共22間中小學校參與,成功收集了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三年級2118名學生的數據。

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的行為困擾隨年級遞增而愈趨嚴重,中學生的心理困擾程度明顯比小學生嚴重,並隨年級遞增而愈趨嚴重。反映出學生或未能處理在成長階段中面對的壓力和轉變。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宜投放更多資源及心理支援,提供情緒輔導及教授情緒管理技巧,提升學生心理素質,以面對成長中的困擾和挑戰。

研究結果顯示,男生受困擾較女生嚴重。學生最感困擾的範疇為自我關懷困擾;學習適應力隨年級遞增而下降;男生的學習適應力較女生低;學生在學習上最難以適應的範疇為“學習方法”。其次為“學習態度”和“身心適應”,這反映學生需要提升學習動機及學習壓力管理。教育工作者宜多舉辦提升學習動機的活動,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宜積極教導學生壓力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針對以上研究結果,該會建議中小學校因應不同性別和年級的學生引入成長課程或生命教育課程。建議課程涵蓋個人成長,包括認識自己、認識生命、情緒管理和提升自信;家庭生活,包括認識家人和關愛家人;「學校生活」,包括關愛校園、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壓力管理、學習技巧、時間管理等範疇。課程應覆蓋正確的價值觀、社會問題和環境保護等內容,讓學生明白個人與家庭、學校、社會和世界的關係。課程應強調自我反思,讓學生深入瞭解自己和自己的人生後,主動改進自己和積極學習相關技能,達致改善心理困擾和學習適應等問題。報告又建議探討家長和教師們精神心理健康,包括他們面對的壓力和對生活的滿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