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革命之風吹進了台灣?

台灣學生攻陷及佔領「立法院」議場的事件,引起各方議評。本也是民進黨員的沈富雄將之形容為「半個政變」,島內有媒體認為「茉莉花革命」之風已吹進了台灣,而美國傳統基金會則將之與烏克蘭事件進行比較。確實,台灣的這次事件,有許多方面與被統稱為「茉莉花革命」的世界上各種「顏色革命」事件的模式都有部分事態頗為相似,如學生打前鋒,反對派作後盾;又如以「佔領」某要害機構為標誌;再如向當權者發出「最後通牒」等。這些「茉莉花革命」的要素,這次「攻陷佔領立法院」事件都具有了,因而真的堪稱是台灣式的「茉莉花革命」事件。

本欄前日曾分析指出,類似「茉莉花革命」的事件,都具有以下兩種特點:一方面,是傳播工具發了翻天覆地式的變革,「自媒體」成為普羅大眾可以自行掌握並能發揮巨大作用的傳播工具,不受任何控制,而且傳播效率極其迅速,使得真實消息與謠言假消息齊飛,正當言論與煽動謾罵共鳴,成為激進勢力進行集結的重要召集工具;另一方面,激進分子到處尋找不滿情緒的發洩口,往往寄生於反對派發起的和平抗議運動,並反客為主,佔領和平抗議運動的主導權和發言權,使得和平抗議行動嚴重變質,釀成暴亂,一發不可收拾。實際上,烏克蘭、泰國的政局就是如此,反對派發起的抗議行動,原來是以和平訴求為手段的,反對派領袖也不希望超出和平抗議的範疇。但卻被激進勢力所利用,充分運用「自媒體」來進行煽動及召集,從「參與」反對派的和平抗議行動,到搶奪抗議行動的主導權和發言權,終於釀成暴亂,在重創了當地的經濟的同時,也重創了反對派本身及其所發起的和平抗議活動的形象,使得其原先目標無法實現,甚至是事態演變走向自己目標的反面。

果然,台灣今次的事件,就都有著這樣的跡象,當然也有不同之處。一方面,參與事件的學生們,確實是充分利用了各種「自媒體」,包括臉書等,在將自己參與活動情況的畫音視頻傳播出去的同時,號召各方人士參與。由此,果然是召集到更多的人參與,而前往圍觀者則在給予掌聲的同時,也給予靈物質支持。力一方面,參與「佔領立法院」活動的學生們,卻放棄了「和平」的前提宗旨,而是一開始就有著激烈抗爭的打算,其實激烈是表現出來了,抗爭則沒有發生。實際上學生們是早有預,預先製作好了各種的標語,並以爆衝手段衝進議場,及毀壞話筒、座椅等公物,存心不是進行「和平佔領」。這與去年「白衫軍」活動時,是以高度和平理性的態度進行,截然相反。

但奇怪的是,去年的「白衫軍」等社運,是極為注意自己不要被各政黨所利用,尤其是抗拒民進黨「天王」級人物參與,但今次的學生行動,雖然是與民進黨各有各做,卻是配合非常密切,互相支援。學生們以其「佔領立法院」行動支持了民進黨發起的「萬人包圍立法院」活動,並做了前鋒,而且其「攻陷、佔領立法院」行動比民進黨的「包圍立法院」更為激烈;而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和主席參選人蔡英文、謝長廷,則到現場靜坐支持學生們的行動,民進黨「立委」則支援了大量的物資,民進黨還將於今日組織五百七十輛遊覽巴士,將中南部民眾載到臺北,參與「萬人包圍立法院」的活動,並聲援在「立法院」議場內的學生。至此,去年社運行動拒絕民進黨參與的現象,已經被打破。

奇怪的是,學生們在做「佔領立法院」行動的準備工作時,並非是完全保密狀態,如製造抗議的道具,就不能避開人們的耳目,為何台灣情報警政機關竟然完全「收不到風」?或許,這是當年「獨台事件」的後遺症。實際上,一九九一年五月間的「獨立台灣會事件」,其主要發生地點也是在清華大學,「調查局」副局長高明輝抓捕了幾個學生,遭到民進黨和大學教授的強烈抗議,李登輝趁勢向高明輝施壓,導致高明輝以辭職明志。這是台灣地區最後一次查處「台獨」活動的記錄,此後「台獨」活動就「合法化」了。而發動今次「佔領立法院」事件的學生領袖,就是清華大學的學生,參與者也以清華大學的學生為多,而「恰巧」的是,前往聲援者,也有已蟄伏多時的「台獨」團體,難道是「春江水暖鴨先知」?

民進黨和學生們都向馬英九發出了「最後通諜」。既然如此,當然是沒有妥協的餘地和談判的空間,只能是接受他們的條件,包括將《兩岸服貿協議》發回委員會重審,並實行「逐條審查,逐條表決」。

這對馬政府形成了強大的壓力。估計,以馬英九的品性,他不會下令驅趕學生,以免遭到激烈反抗,而揹負「鎮壓學生」的罵名。但學生們不撤出「立法院」,又無法恢復正常運作。因此,馬英九今日上午許召集院際會商,或可能會迫於形勢,被迫接受「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的訴求,「唾面自乾」。反正「公聽會」的八個月都熬去了,也不差在這三個月了。

實際上,自上週三《兩岸服貿協議》排入八個常設委員會聯席審查後,國民黨團的做法就有問題,本欄當時就已頗不客氣地分析指出。想不到國民黨黨團卻一錯再錯,不按照議事程序就強行宣佈完成對《兩岸服貿協議》的審查,並徑行送交院會,這就釀成了「授人以柄」,讓民進黨和「反服貿」學生籍機發動抗議行動。如果當初是按照程序,即使是在八個常設委員會聯席審查中實行「逐條審查,逐條表決」,反而可以籍此將《服貿協議》的好處說清楚,並澄清某些行業的疑慮。在強渡關山後,不但是讓民進黨和社運團體都有了發動抗議活動的機會和藉口,使得已經隱伏了一段時間的抗爭活動再次活躍起來,而且也令致本來就有疑慮的民眾,對民進黨的負面宣傳更為深信不疑。另也有不少人表示,他們並不反服貿,而是對程序不滿意,先是「黑箱作業」,後是強渡關山,因而希望能按照程序嚴審。就連連勝文等藍軍人士,也認為應當嚴審。何況,馬英九固然堅持服貿案一定要過,但原本要求的期限是在本會期六月結束前通過即可,卻因國民黨召委張慶忠強過服貿案,而激發此一事件,將使得馬政府後續處理兩岸互設辦事處案、貨貿案的難度更高,人民要求監督的力量勢必更為強大。這真是弄巧反拙,欲速不達。

但鬧事學生們也不要高興得太早。盡管需要保護學生的熱情和人身自由,未必會動用警力驅趕他們,但他們破壞公物的責任還是要追究的。雖然不一定會適用刑事毀壞罪名,但民事責任一定要負起,據說損失額達一億多元,可能是這些學生一生人都負不起,這是官方的一個籌碼。不過,由於這是屬於「不告不理」,而受損者是「立法院」,還得由「立法院長」王金平決定是否提起告訴。可能王金平為了做老好人而放棄,馬政府也只能是徒呼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