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因攻陷「行政院」而變了質

昨晚七時半左右,一群參與「佔領立法院」活動的學生,轉而攻擊「行政院」,他們打破玻璃,拆掉大門,直闖「院長」辦公室,毀掉機電系統,還曾一度傳說搬走機密及「行政院長」資料。此顯示,本來雖然並不合法,但還具有一定正當性的「太陽花學運」,已經嚴重變質,墮落為衝擊公署、毀壞公物的暴亂行為,這給馬政府下令清場、驅趕提供了極佳的藉口。當然,馬政府在清場時,也應盡量克制,注意避免重大傷亡,以免再次發生「二二八事件」之類的慘劇。

本來,學生團體發動「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雖然其所為嚴重違法,破壞公共秩序,癱瘓「國會」議事,但由於導致其發動學運的原因,是不滿在洽簽《兩岸服貿協議》的過程中,存在「黑箱作業」的問題,而在「立法院」審查《兩岸服貿協議》時,又發生國民黨黨團撕毀了黨團協商共識,因而還具有一定的正當性。盡管其行動超越了法律底線,但人們仍不願苛責,警察若實行暴力清場也將會受到譴責。但在「行政院長」江宜樺已到現場與學生代表對話,馬英九也已召開國際記者會進行解釋,並同意對《兩岸服貿協議》實行「逐條審查、逐條表決」之後,等於是間接承認了「撕毀朝野協商共識」的錯誤,學生們就應「見好就收」。但學生們卻趁勢提出陳義更高的條件,要求江宜樺「下臺」,舉行「公民憲政會議」等,這已超出了這次學運的訴求正當性的範疇。

實際上,「太陽花學運」的領導者提出了「舉行公民憲政會議」的訴求,顯然是將自己比擬為當年提出「召開國是會議」訴求的「野百合花學運」的發動者和組織者。但不可不知,現在的時空背景與二十四年前相比,已有質的不同,當時是台灣地區仍然處於獨裁管治狀態,「戡亂動員時期」仍未終止,《刑法》一百條仍然威脅著民主運動和言論自由,確是有著透過朝野舉行「國是會議」討論「修憲」事宜的需要;而現在則是台灣地區已經完全實現了民主化,政黨輪替也已發生了兩次,社會上充分享受著言論自由,而且在七次「修憲」之後,再次「修憲」的「門檻」極高,因而並不具備舉行類似「國是會議」的「公民憲政會議」的條件和需要。而且,「太陽花學運」的混亂狀況,及其組織者未能形成堅強的核心,甚至發生內訌,無法控制局勢,以至其中一些激進分子另行攻擊「行政院」,使得「太陽花學運」的頭頭林飛帆也急得落淚,更無法與「野百合花學運」完全是「文鬥」,沒有作出任何衝擊公署、毀壞公物的行為,而且形成了一個堅強而又能夠對學運實施有效指揮領導的核心小組,已經脫序的「太陽花學運」又如何能比擬?

因此,當「太陽花學運」拖得越久,態勢發展對學生們就越是不利。不少人都感到,現在是學生們犯錯誤的時候了。就連以「反馬」為職志的《自由時報》也指出,馬政府之所以高姿態不會接受學生們對話的要求,是採取了「以拖待變」的策略。因為馬政府認為學運向來的困境定律是︰領袖出現,爭主導權,路線歧異,開始內訌,自動消亡。因此馬政府正在等待學運最後「兵老師疲」,自己解決自己。

這也是天下間所有學運的困境定律。不過,近年則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就是本欄曾分析過的那樣,類似「茉莉花革命」的事件,都具有以下兩種特點:一方面,是傳播工具發了翻天覆地式的變革,「自媒體」等網絡工具成為普羅大眾可以自行掌握並能發揮巨大作用的傳播工具,不受任何控制,而且傳播效率極其迅速,使得真實消息與謠言假消息齊飛,正當言論與煽動謾罵共鳴,成為激進勢力進行集結的重要召集工具;另一方面,激進分子到處尋找不滿情緒的發洩口,往往寄生於反對派發起的和平抗議運動,並反客為主,佔領和平抗議運動的主導權和發言權,使得和平抗議行動嚴重變質,釀成暴亂,一發不可收拾。實際上,烏克蘭、泰國的政局就是如此,反對派發起的抗議行動,原來是以和平訴求為手段的,反對派領袖也不希望超出和平抗議的範疇。但卻被激進勢力所利用,充分運用「自媒體」來進行煽動及召集,從「參與」反對派的和平抗議行動,到搶奪抗議行動的主導權和發言權,終於釀成暴亂,在重創了當地的經濟的同時,也重創了反對派本身及其所發起的和平抗議活動的形象,使得其原先目標無法實現,甚至是事態演變走向自己目標的反面。

果然,「太陽花學運」內部近日就發生了「鷹派」、「鴿派」的路線之爭,有學生認為占據「立法院」的決策小組太溫和,前日就在ptt募集五十勇士要衝入議場取代原決策小組,並與警方嚴重推擠。最後雖然在學生代表林飛帆、陳為廷等人勸說下撤離,但卻在昨日卻另行發動衝擊「行政院」的行動。倘只是單純的「佔領行政院」,並在會議室等處靜坐,那就算了,但卻竟然毀壞各種辦公設備,翻搜機密文件,這已是刑事犯罪行為。但這部分激進學生仍不知足,還說是衝擊其他機關。

這就給馬政府下令清場提供了極佳籍口,江宜樺在與馬英九溝通之後,立即要求「內政部警政署」加派警力、強制驅離、依法處理。就連管轄臺北市警察局,但原本不主張驅離「佔領立法院」的學生的臺北市長郝龍斌,也無法再保持仁慈,而是嚴厲斥責,並贊同馬政府的清場驅離決策了。

部分激進學生採取過激行為,籍口是不滿馬英九上午記者會,沒有回應他們的要求。其實,馬英九也已答允了其中合理的部份,如讓《兩岸服貿協議》在院會實行「逐條審查,逐條表決」。其他的甚麼將該協議「退回中國」等訴求,當然是難以接受。不要說,這樣做將破壞兩岸協商的規矩,而且也將令有意與台灣地區洽簽自由貿易協議的各國政府,不相信台灣地區對洽簽行為及落實協議的誠意,而且更是馬政府自斷其腳,使自己提前「跛腳」。

事實已經證明,學生運動易放難收。尤其是此次「太陽花學運」,雖然打著「民主」的旗號,但某些學生不經民主選舉,就自稱為「總指揮」;也不經民主討論決策,就自把自為地策動事關重大的行動。如果說,學生們最初策劃佔領「立法院」之前,仍有進行慎密的策劃的話,當時,那麼,這次衝擊「行政院」,並呼籲罷課、罷工,就是一個人一時興起的魯莽行動,最終要自己吞下這顆脫序、失控暴力行為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