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能否抓住可使學運退潮的契機?

「太陽花學運」已進入第十二天,已似有難以為繼,師老兵疲之態。參與學運的學生中的激進鷹派,就正是因為擔心鴿派的「溫吞水」而流失學運的能量,而發起攻佔「行政院」的行為。雖然由此引發警方暴力驅趕而得到民眾不少同情並譴責警方,但卻使得學運的正當性受到更多人的質疑。於是,學運核心不斷地加碼訴求,也試圖進一步擴大學運的影響,以維持學運的溫度。在此背景之下,學運可行成員決定,號召全島各地民眾於下周日亦即本月三十日身穿黑衣,到「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靜坐,並讓人潮一路從凱道延伸到中山南路的立法院,無限期地「佔領凱道」,以此來迫使馬英九回應「退回服貿」、「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立法」、「先立法、再審服貿」及「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等四大訴求。

倘若「佔領凱達格蘭大道」能夠和平地進行,這將是「太陽花學運」的「正高潮」,而非「攻陷行政院」的「反高潮」。但是否能做到動機與效果相統一,還要看「佔領凱達格蘭大道」行動所能動員及感召的人數規模。倘若參與的人數很多,將整條凱達格蘭大道佔滿,甚至如同丘仲尼事件所引發的「白衫軍」運動那樣,號召超過十萬人參與,就將給予馬英九極大的壓力,而使其被迫接受學生所提出的部分以至是全部訴求;但一方面,如果參與三十日的行動的人數並不多,達不到預期目標,這就說明「太陽花」已經開到荼糜,是學生們退場的時候了。

而決定人數多少的因素,除了是學生們的訴求是否具有號召力之外,就是在於馬英九今日上午十時的記者會上的談話內容,是否令學運學生們滿意了。如果滿意,動員的力度就將會減弱;如果不滿意,又何止是「攻陷行政院」?隨時可能會有更激烈的狀況發生,甚至可能會在警方按照原先的路權申請時間,在原定時間結束而學生們仍未撤離的話,採取驅離行動時,爆發激烈的警民肢體衝突甚至流血,而被社會輿論形容為今日的「二‧二八」。這對經常利用為「二‧二八」平反來收攏人心的馬英九來說,就是情何以堪。

實際上,部份激進學生之所以會發起「攻陷行政院」,除了是不滿學運中的鴿派「溫吞水」之外,更是不滿馬英九在當日上午記者會上的表現,只是依樣畫葫蘆地複述《兩岸服貿協議》對台灣的好處,而沒有解答部分民眾尤其是學運學生的疑惑,「自我感覺良好」,更沒有與記者會交流互動。因此可以說,馬英九今日上午記者會的表現如何,將決定學生們在明日抗爭的力度。

這就是一個互動循環的關係。馬英九的態度將決定「三零行動」的規模,而「三零行動」的規模則將是「太陽花學運」能否繼續延續下去的關鍵。

對此,馬政府顯然是預感到了,因而採取多項措施,行為能削減「三零行動」的規模。昨晚馬英九與六家大學的校長座談,但從馬英九的談話內容看,似乎仍未能讓師生們釋惑。尤其是在今日的記者會上,馬英九會否答允學運學生們的四項訴求,如未能答應,及所就此而提出的理由沒有說服力,恐怕預後就不會太理想。不過,據說馬英九已經吸取二十三日記者會的教訓,準備開放讓記者們提問。

學生們所提出的四項訴求,是加了碼的,已從最初的將《兩岸服貿協議》退回委員會重審,並實行「逐條審查,逐條表決」,加碼為「退回服貿」、「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立法」、「先立法、再審服貿」及「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等四大訴求。

這些學生,自以為是能夠代表全民,只有自己才是民主,卻是「民主少了一點,就變成民王」

馬政府已有所鬆動,同意兩岸協議審查機制法制化,亦即將會為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立法。但「退回服貿」,卻可能難以接受,這是連民進黨也不敢提出的訴求。實際上,按照國際慣例,只有經過國會審查並予以否決,才能退回並重新談判並簽署新的協議;現在「立法院」尚未審查,有安知沒能通過?身為法學博士出身的馬英九,能否做足功課,完滿地回答這些問題,並能從容應對再加碼提出的「召開公民憲政會議」訴求?今日上午記者會就很重要。

但現在馬英九所面對的,不僅僅是「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們,還有民進黨和台聯黨的「立委」及其黨團,以至是其身後的黨中央。因而即使是學生們接受了馬英九的答復,民進黨也仍可以其一貫來的手法,繼續杯葛議事。實際上,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就聲稱,民進黨團對恢復對《兩岸服貿協議進行審查的四個條件,包括「先立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再審查」、「不設前提,可修可改」、「不定時間表限期通過」、「立法院成立行政院血腥鎮壓學運真相調閱委員會」等,其難度就將會更高。

近日,已有對學運學生和民進黨持不同意見者開始反彈,發起「反反服貿」活動,但力度仍然單薄,無法形成正比。不過,仍可在一定程度上,對「反服貿」的歪風予以制衡。

(發自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