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開經貿國是會議就應是學運退潮之時

連續十幾天以「佔領立法院」為標識,並捎帶「攻陷行政院」和「五十萬人凱道集會」的「太陽花學運」,終於觸動了「自我感覺良好」的馬英九,使他不得不重視學運學生提出的幾個訴求予以回應。除了明顯抵觸「WTO」精神和規例的「將服貿協議退回中國大陸」,馬英九嚴詞予以拒絕之外,其他的幾個訴求,都基本予以接納。繼「逐條審議,逐條表決」及為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之後,昨日又釋出召開「經貿國是會議」的善意。

實際上,馬英九昨日上午表示,對於學生要求召開的「公民憲政會議」,「行政院」最快在本週四就會完成評估工作。而「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則在昨日下午指出,「行政院」已經將這項會議定調為「經貿國是會議」,針對兩岸經貿互動和國際經濟區域整合等議題。江宜樺院長已經責成「國家發展委員會」針對召開這一會議的可行性及辦理方式進行評估,評估結果最快在本週四前就會定案並對外公佈。

不過,馬英九所答允的內容,與學運學生所提出的訴求,仍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如同在對《兩岸服貿協議》的審查方面,學運學生的訴求是將其退回內政委員會等八個常設委員會聯席會議,實行「逐條審議,逐條表決」,而馬英九卻「偷龍轉鳳」地應允留存在院會進行「逐條審議,逐條表決」(但從昨日國民黨黨團已經就「三十秒」道歉並排案在委員會審查的做法看,馬政府已經完全接納了學運學生的這一訴求)一樣,這個「經貿國是會議」的概念,也有「偷換概念」之嫌。

實際上,學運學生提出的訴求是召開「公民憲政會議」,而馬政府答允的是召開「經貿國是會議」,兩者存在著頗大甚至是性質上的差異。

其一、在參與主體上,學運學生提出的是「公民」,亦即全民,是超越代議政制的政治會議,這與學運學生在「佔領立法院」時,所標榜的不信任「國會政治」,由人民決定國家政治的理念相契合;而馬英九則以一個「經貿」的概念,將出席者限縮於經貿領域的人士,尤其是宣稱因實施《兩岸服貿協議》而令其營運利益受到損害的行業如廣告、印刷、美容等行業的代表,和學運學生的代表,倘有誠意,可能再加上各主要政黨的代表。

實際上,昨日記者會上,就有記者提出,學生要求召開的是「公民憲政會議」,為何「行政院」卻要召開「經貿國是會議」?而孫立群則回答說,因為這次問題的本質還是經貿的問題,因此政府認為要把經貿問題討論清楚。因而「經貿國是會議」要討論的是兩岸經貿互動、國際經濟區域整合等問題,這是目前台灣碰到的問題,針對這些議題討論比較不會失焦。

其二、在針對的標的物方面,學運學生要求討論「憲政」議題,亦即觸及到修改「憲法」;而馬英九則將之擴大化為「國是」。而「國是」這個概念,指的是國家重大的政策方針,源自於《後漢書》,桓譚上書漢光武帝當中「共定國是」一詞。因此,在台灣地區的政治術語中,「國是會議」是指由朝野政黨與民間人士共同召開的會議,以決定國家重要的政策方針,不論政治或經濟層面。當然,「國是會議」也可以討論「修憲」的問題,如一九九零年「野百合花學運」所催成的「國是會議」,針對「國會改革」、「地方制度」、「中央政府體制」、「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憲法與臨時條款修正方式」等五組議題逐一討論,最後達成「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回歸憲法」、「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修憲採取一機關兩階段方式」、「修憲以《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名之」等共識,並一一透過法定體制逐一落實,其中就包含了「修憲」的內容,但「修憲」只是其中一項內容。而一九九六年舉行的名為「國家發展會議」的第二次「國是會議」,所討論的三大議題為健全憲政體制,加速經濟發展及增進兩岸關係三大議題,該會議作出的最大決議為台灣省虛級化亦即「凍省」。因此,「國是」可以包含「修憲」在內,但不全是「修憲」,而主要是「國家重大的政策方針」,在目前而言,就是兩岸經貿問題。這與學運學生所主張的「憲政」就是專指「修憲」,存在著性質上的差異。

馬政府將學運學生所提訴求「召開公民憲政會議」,修改為「經貿國是會議」,是經過一番緊密算計的。首先,是針對學生們所發動的這次學運,主要的標的物是《兩岸服貿協議》,這是一個單純的經貿議題,至多是搭上兩岸經貿談判的公開化透明化,及台灣內部的監督機制法制化和程序化而已,並不觸及到政治問題。就算是民進黨提出的反「黑箱作業」,及要求「逐條審議,逐條表決」,都是圍繞著《兩岸服貿協議》的本身。至於後來所追加並加碼的一些訴求,都已被外界批評為陳義過高,脫離了這次學運的初衷。既然如此,馬政府也就將計就計,將之鎖定為經貿,亦即不提政治問題尤其是「憲政」議題。這樣做是較為容易處理亦即是可控的,並可趁機宣導並解釋《兩岸服貿協議》,及隨即而來的《兩岸貨貿協議》的內容,及其對台灣經濟發展,避免陷於邊緣化的好處,彌補過去的疏於宣導的缺失。

其次,是為了平衡學運學生的心理,加了一個「國是」。雖然「國是會議」不一定就是專為「憲政」議題而召開,但「國是會議」畢竟可以討論「修憲」的議題;更重要的是,當年的「野百合花學運」,催生了「國是會議」;而今次「太陽花學運」,也將催生「經貿國是會議」,可充分滿足學運學生的成就虛榮感,並因感到「太陽花學運」的成果並不低於「野百合花學運」,而正好是「見好就收」,作為學運退潮,撤出「立法院」的最佳理由。

實際上,馬政府將「公民憲政會議」修正為「經貿國是會議」,是擁有具說服力的理由的。一方面,目前並無「修憲」的需要,而《兩岸服貿協議》的爭議也未達到「修憲」的高度;另一方面,即使是涉及到「修憲」,「修憲」的「門檻」也極高,不容易達陣,即使是通得過「立法院」提出「憲法修改案」這一關,也將難以闖過「公投」這一大關,畢竟過去的三次「公投」,就連「投票率」這一關都未能跨過,更遑論「同意率」這第二關。何況,進行「公投」必將勞師動眾,成為社會政治重大議題,弄得不好,可能會引發社會嚴重對立。

現在是看學運學生們是否願意「接招」。倘「接招」,就將是學運退潮及學運學生撤出「立法院」的時候了。